摘 要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在鄉村振興的大背景下,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是全面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任務。鄠邑區作為陜西省西安市副中心城市之一,在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中具有明顯的區位優勢,但在實際發展過程中仍面臨著產業鏈整合程度較低、農村人才培養和儲備不足、特色農產品品牌建設不足及農業信息化程度較低等問題。為促進鄠邑區農業農村現代化高質量發展,提出整合產業鏈、加大農村人才培養力度、加強特色農產品品牌建設及提高農業信息化水平等對策。
關鍵詞 農業農村現代化;鄉村振興;發展對策;陜西省西安市鄠邑區
中圖分類號:F327 文獻標志碼: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4.21.035
鄉村振興戰略是實現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要舉措,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實施,農業農村現代化已成為促進國家發展的重要議題[1]。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各地應準確把握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目標,積極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農業現代化發展,為鄉村振興注入源源不斷的力量[2]。
鄠邑區隸屬于西安市,地處陜西省關中平原中部,是集山、水、林、田、草等多資源多要素于一體的農業發展優越區,具有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的良好基礎[3]。近年來,鄠邑區積極響應黨中央號召,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不斷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并取得了顯著進展。然而,鄠邑區在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過程中,仍存在著一些問題亟待解決,如產業鏈整合程度較低、農村人才培養和儲備不足、特色農產品品牌建設不足及農業信息化程度較低等問題。這些問題制約了鄠邑區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步伐。筆者將針對這些問題,提出切實可行的發展策略,旨在推動鄠邑區農業農村現代化向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方向發展,為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目標貢獻力量。
1" 現狀
近年來,鄠邑區在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道路上取得了顯著成就,特別是在推進“三產”融合、城鄉融合、數字鄉村發展等方面。
鄠邑區積極響應國家數字鄉村戰略,依托數字經濟發展,推動鄉村生產、治理數字化。2015年,鄠邑區被確定為陜西省電子商務試點區,政府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扶持電商發展,建立了電商服務站點,促進了農村電子商務的有序發展。2018年,鄠邑區建有電商服務站點的建制村共有45個,電商服務站點總數達到120個,其中天貓優品農村服務站點26個。通過電子商務平臺銷售的農副產品,銷售額達到9 600萬元,約占農副產品銷售總額的25%。
鄠邑區因地制宜,推進農業強區現代化轉型。區內的農業龍頭企業、現代農業園區和特色農產品優勢區不斷發展壯大,推動了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同時,鄠邑區全力推進工業發展,特別是先進制造業,如生物醫藥、電力電器、汽車產業及智能制造等領域。2020年1—10月,鄠邑區20戶規模以上先進制造業企業完成產值20.44億元,同比增長3.91%;在西安市的排名中,鄠邑區完成產值、新增規模以上制造業企業等3項指標排名第三,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工業技改投資增速排名第二[4]。
鄠邑區針對地域特點,主推戶縣葡萄、設施瓜菜、精品花卉三大現代農業發展,分別在沿山一帶、中部平原和北部渭河沿岸建設出3 333.33 hm2旅游觀光農業帶、3 333.33 hm2精品農業帶、4 000 hm2現代生態農業帶,農業品牌綜合競爭力不斷增強。發展戶縣葡萄、同興西瓜等特色產業,其中戶縣葡萄獲國家地理標志產品認證。鄠邑區成為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全國農民專業合作社高質量試點縣。
鄠邑區深入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美麗鄉村建設成效顯著。鄠邑區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得到加強,村莊變得更加整潔美麗。同時,通過實施精準扶貧、易地移民搬遷等措施,農民的生活質量得到提高。
2" 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鄠邑區在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方面取得了顯著成就,但發展過程中仍面臨著一些問題,主要體現在4個方面。
2.1" 產業鏈整合程度較低
產業鏈整合程度較低限制了鄠邑區農業產值的進一步提升和農民收入的增長。1)雖然鄠邑區農林牧漁產業呈現良好發展態勢,但主要集中在傳統農業上,如糧食、蔬菜、水果等的種植,產業結構相對單一,缺乏深加工和對高附加值產品的開發。2)鄠邑區農業與服務業的融合程度不高,尤其是在農業旅游、休閑農業等方面的開發不足,未能形成產業鏈的有效延伸。3)鄠邑區農業產業鏈條相對較短,缺乏從種植、養殖到加工、銷售的完整鏈條。這導致當地農產品多以原材料形式出售,產品附加值較低。4)雖然鄠邑區的農產品品質有保證,但在市場開拓方面投入力度不夠,特別是在外地市場的推廣和品牌建設上,未能有效提升當地農產品的知名度和市場競爭力。5)產業鏈組織管理和機制不健全。生產企業、合作社、經銷商、加工企業、果農等各環節參與者沒有形成合力,經營分散,各環節產業效益不高。這種缺乏協同的現象阻礙了產業鏈整合的進程,限制了產業鏈的高質量發展。
2.2" 農村人才培養和儲備不足
在鄠邑區農業農村現代化的發展過程中,農村人才的培養和儲備問題顯得尤為突出。2022年以來,鄠邑區雖然舉辦了160余期的鄉村振興人才培訓,累計培訓1.3萬余人次,但這與農業農村現代化對人才的需求相比,仍存在較大差距。1)發展農業農村現代化不僅需要數量上的人才儲備,更需要質量上的提升。目前,鄠邑區雖然在教育、衛生、文化等領域開展了640余期的人才培訓,但專業技術人才和高層次人才仍較缺乏,阻礙農業現代化發展進程。2)農村人才的流失問題也不容忽視。城鄉發展不均衡,優秀人才往往傾向于向城市流動,導致農村地區人才短缺。這種“人才外流”現象,使農村地區在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時,缺乏足夠的人才支撐。3)農村地區人才培養機制尚不完善。雖然鄠邑區通過與高校合作,對226名村干部進行了學歷提升,但這樣的培養方式并不能完全滿足農業農村現代化對人才的多元化需求。鄠邑區需要進一步優化農村人才培養體系,以適應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的要求。
2.3" 特色農產品品牌建設不足
特色農產品品牌建設不足導致鄠邑區缺乏農產品金字招牌,間接影響了當地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進程。1)鄠邑區特色農產品的營銷渠道相對單一,電子商務等現代營銷渠道的利用率不高。傳統的銷售方式如農貿市場和地方展銷活動仍然是鄠邑區銷售特色農產品的主要途徑。這導致當地的特色農產品難以觸及更廣泛的消費者群體,尤其是年輕一代消費者。2)特色農產品的包裝和品牌建設存在不足。在當前銷售市場中,特色農產品的包裝和品牌形象具有重要作用,然而鄠邑區在這方面的投入相對較少,缺乏吸引力的特色農產品包裝和專業的品牌推廣策略,使當地特色農產品難以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脫穎而出。鄠邑區擁有豐富的土特產品資源,如戶縣葡萄、同興西瓜等,但這些產品的品牌建設相對滯后。例如,戶縣葡萄品牌價值評估為14.57億元,但與國內外知名品牌相比,知名度和影響力仍有較大差距。4)推廣活動缺乏創新和多樣性。目前,鄠邑區多依賴傳統的宣傳方式推廣當地特色農產品,如地方節慶活動和農產品展覽會,缺少創新的營銷策略。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當地特色農產品的市場影響力和消費者認知度的提高。
2.4" 農業信息化程度較低
農業信息化是指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推動農業生產、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方式和方法,是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標志和關鍵[5]。鄠邑區作為西安市的副中心城市之一,雖然在發展農業農村現代化時具有明顯的區位優勢,但其在推進農業信息化發展時仍面臨諸多挑戰。1)信息技術普及水平較低是農業信息化程度較低的主要原因之一。農村地區技術人才相對匱乏,缺乏專業技術人員對信息技術的普及和推廣。同時,農民對信息技術的認知和接受程度有限,難以有效應用新技術。2)農村地區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滯后,網絡覆蓋率較低,限制了信息技術的應用。由于缺乏高效快速的網絡通信環境,信息傳遞、數據管理和決策分析等工作的開展受到限制。3)農業信息化服務體系建設不完善。農民在農業生產過程中需要獲取較多的技術指導,但由于農村地區缺乏健全的農業信息服務體系,缺乏專業技術指導,農民對農業技術服務的需求無法得到滿足。
3" 對策
3.1" 整合產業鏈
1)產業結構優化。推進農產品生產和初加工、精深加工協同發展,建立農產品加工園區,引入先進技術和設備,開發地方特色深加工產品。2)服務業融合。發展農業旅游和休閑農業,通過政府支持和市場運作,打造特色農業旅游項目,如鄉村民宿、農事體驗等。3)產業鏈延伸。建立從種植、養殖到加工、銷售的完整產業鏈,形成一體化的農業產業集群,提高農產品附加值。4)市場開拓與品牌建設。加大市場推廣力度,利用電商平臺拓寬銷售渠道,同時加強品牌建設,提升鄠邑區農產品的知名度和市場競爭力。5)建立協同機制。促進生產企業、合作社、經銷商、加工企業、果農等各環節參與者的協同,通過合作社或產業聯盟形式,實現資源共享和利益共贏。
3.2" 加大農村人才培養力度
為解決農村人才培養和儲備不足的問題,鄠邑區可從4點著手。1)提升培訓質量。加強高校和研究機構的合作,引入更多實用技術和管理課程,提高培訓的專業性和實用性。2)建立人才激勵機制。通過政策支持和物質獎勵,鼓勵優秀人才留在農村,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3)完善人才培養體系。根據鄠邑區實際,開發適合當地農業農村發展的人才培養計劃,包括短期技能培訓和長期學歷教育。4)促進人才流動平衡。建立城鄉人才交流機制,鼓勵城市人才定期到農村交流和指導,同時為愿意到農村工作的人才提供更多支持。5)強化實踐鍛煉。增加實地操作和實習機會,讓學員在實際工作中學習并提升自身能力,增強其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3" 加強特色農產品品牌建設
為加強特色農產品品牌建設,鄠邑區可采取以下措施。1)提升品牌價值。加強與專業品牌設計公司的合作,優化農產品包裝和品牌形象設計,以吸引更多的消費者。2)拓展多元化營銷渠道。利用社交媒體和網絡營銷,提高品牌的在線曝光率,促進特色農產品多元化營銷。3)申請地理標志產品保護。通過申請地理標志產品保護,提升特色農產品的市場認知度和品牌競爭力[6]。4)創新推廣活動。組織創新性的營銷活動,如線上直播帶貨、主題市集、文化節慶結合推廣等,增加消費者體驗和參與感,讓消費者充分了解鄠邑區特色農產品。
3.4" 提高農業信息化水平
針對農業信息化程度較低的問題,鄠邑區可通過采取以下措施提高農業信息化水平。1)加強信息技術普及和推廣。政府可以組織培訓班開展農村信息技術培訓,提高農民對信息技術的認知和應用水平。同時,建立農業信息化專家團隊,為農民提供技術指導和咨詢服務,解決農民在信息技術應用方面遇到的問題。2)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增加對農村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投入,提高網絡覆蓋率。建設高速寬帶網絡,提供穩定快速的網絡通信環境,為農業信息化建設提供支撐。同時,加強電力、通信、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為信息技術的應用提供保障。3)完善農業信息化服務體系。設立農業信息化服務中心,整合各類農業信息資源,提供技術培訓、咨詢和支持服務。加強農業科研機構和高校的合作,建立農業技術研發和推廣機構,為農民提供農業技術指導和示范。
4" 結語
在鄉村振興背景下,鄠邑區在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時面臨著重大的機遇與挑戰。只有堅持科技創新,不斷整合產業鏈、加大農村人才培養力度、加強特色農產品品牌建設、提高農業信息化水平,才能有效應對農業農村現代化進程中遇到的問題。未來,鄠邑區應繼續深化改革,完善政策體系,促進農業產業升級,實現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這不僅是鄠邑區的任務,也是全國鄉村振興戰略的縮影,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共創美好未來。
參考文獻:
[1] 陳柳欽.鄉村振興與新型城鎮化戰略耦合協同發展研究[J].貴州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4(1):24-42.
[2] 劉金海.中國式農村現代化道路探索:基于發展觀三種理念的分析[J].中國農村經濟,2023(6):32-47.
[3] 馬存霞,寧博,王銳,等.農用地時空變化及其對農業布局影響:以西安市鄠邑區為例[J].國土與自然資源研究,2024(3):1-5.
[4] 佚名.陜報刊發|鄠邑區:因地制宜走好轉型路[EB/OL].(2020-12-14)[2024-09-02].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86954641754175157.
[5] 譚亞美.農業信息化對我國農業經濟增長的影響[J].農村經濟與科技,2023,34(6):48-51.
[6] 季雨璇.鄉村振興背景下農產品地理標志品牌發展現狀與提升策略:以涇陽茯茶為例[J].福建茶葉,2024,46(2):7-9.
(責任編輯:張春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