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碳”背景下,新能源產業成為發展新賽道,光伏這一綠色產業也迎來了“高光時刻”。“這些年公司依托光伏新質生產力,大力探索光伏發電與荒山荒坡治理相結合的發展模式,走出一條綠色發展之路。”12月22日,和順電投可再生能源有限公司梁余河光伏電站(以下簡稱“梁余河光伏電站”)站長王建斌說。
梁余河光伏電站位于晉中市和順縣義興鎮白家垴村,當地有廣闊的荒山荒坡資源。《科學導報》記者在梁余河光伏電站現場看到,“隨坡就勢”的光伏板向陽而列,連綿起伏,泛出粼粼波光,閃耀出一片藍色的“光伏海”,它們無聲地汲取著太陽光,源源不斷釋放出綠色能源,增添了一道別樣風景。王建斌指著層層疊疊的光伏板介紹說:“公司的運維人員每天都會定時對配電室、主變壓器、220kV GIS間隔、SVG、儲能系統等進行巡檢,以此來確保整個系統的正常運行。”
據介紹,梁余河光伏電站自2023年12月21日并網發電以來,截至目前,累計可利用小時達1426小時,預計全年發電量17600萬千瓦時,與相同發電量的火電相比,相當于每年可節約標準煤5.37萬噸,每年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約14.65萬噸。
作為晉中市100萬千瓦風電光伏基地,這里的電站總裝機容量為100兆瓦,新建一座220千伏升壓站,配套儲能10兆瓦/10毫瓦小時,39個方陣所發電力由箱變升壓至35千伏后通過4條集電線匯入35千伏母線,再經1臺主變升壓至220千伏后“π”接麒麟溝風電場至云山站220千伏線路。這種運行模式對于減少大氣污染具有重要作用,在極大減少碳排放的同時,更具有可觀的經濟、節能、環境和社會效益。
“下一步,我們將全面落實集團公司‘均衡增長戰略’,加快新質生產力的應用,全力發展風、光儲能優勢產業,努力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以生態‘含綠量’提升發展‘含金量’。”王建斌說。
向綠色要效益,為發展添動能。在“追光”這條新賽道上,梁余河光伏電站正向“新”而行、向“新”而進,不斷提升捕捉“陽光”的能力和效率,為和順縣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