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言:最近有個說法傳播得非常廣,“國外有最新的研究發現喝牛奶會增加心臟病和癌癥風險”,內容分別引用2024年一項瑞典的研究——“與每天喝0.5杯(100毫升)相比,每天喝2杯(400毫升)牛奶,患缺血性心臟病風險增加5%,每天喝3杯(600毫升)風險增加12%,每天喝4杯(800毫升)風險增加21%”及2022年的一項研究——“常食用乳制品者的癌癥總體發病風險提高9%,肝癌發病風險提高18%,女性乳腺癌風險提高 22%”。
流言分析:并非如此。這是對研究的誤讀。
關于“牛奶增加心臟病風險”的研究和“牛奶增加中國人癌癥風險”的研究都是前瞻性隊列研究結果,得到的結果是觀察性結果,并不是因果關系。它觀察到的只是這兩件事情之間有關聯,但是不是牛奶直接導致了心臟病和癌癥,就無法判定因果關系了。
消息提到的“牛奶增加心臟病風險”的研究是瑞典科學家做的。這項研究分析了兩項瑞典前瞻性隊列研究中100775 名參與者,從隊列中獲取了參與者的飲食、生活方式因素以及血漿蛋白質組學數據,分析了牛奶攝入量對缺血性心臟病(IHD)和急性心肌梗塞(MI)風險的影響,并分析了牛奶攝入量與血漿中心臟代謝相關蛋白之間的關系。
在長達33年的隨訪中,共記錄了 17896例IHD病例,10714例MI病例。經過分析發現,與每天喝0.5杯(100毫升)相比,每天喝2杯(400毫升)牛奶,患缺血性心臟病風險增加5%,每天喝3杯(600毫升)風險增加12%,每天喝4杯(800毫升)風險增加21%。
首先,這個研究分析的是前瞻性隊列研究結果,得到的結果是觀察性結果,并不是因果關系。它觀察到的只是這兩件事情之間有關聯,但是不是牛奶直接導致了心臟病,就無法判定因果關系了,也就是說并不表示喝牛奶就會導致心臟病。
其次,我國居民奶制品攝入量很低,影響就更小了。這次研究里發現的結果,與每天喝100毫升相比,每天喝2杯( 400毫升)牛奶患缺血性心臟病風險才增5%,每天喝3杯(600毫升)風險增加12%,每天喝4杯(800毫升)風險增加21%。而我們國家人均牛奶攝入量只有240毫升左右,且只有24.2%的人每日乳制品攝入量達標,因此增加的心臟病風險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我國膳食指南推薦普通成人每天攝入乳及乳制品300克~500克,而實際攝入量不到推薦量的十分之一,也僅為歐美國家實際平均攝入量的1/15。所以,目前并不用擔心喝牛奶會導致心臟病。
消息還說“喝牛奶會導致癌癥”,這提及的是2022年的一個研究。
這項研究通過國家癌癥和死亡登記處的數據以及健康保險記錄,追蹤了中國10個不同地區的51萬余名成年人的數據,分析了乳制品攝入量和癌癥風險之間的關系。
這些人中,20.4%的人經常(每周至少一次)食用乳制品(主要是牛奶),68.5%的人從不或很少食用乳制品,人群平均乳制品的消耗量為37.9克/天,而經常食用者的平均消耗量為每天80.8克/天。結果發現,經常食用乳制品者的癌癥總體發病風險提高9%,肝癌發病風險提高18%,女性乳腺癌風險提高22%,每天每多攝入50克乳制品,總體癌癥風險、肝癌風險和女性乳腺癌風險就會分別提高7%、12%和17%。
很多人一看是我們中國人自己的研究,而且有50萬人的大樣本,跟蹤了將近20年的長時間觀察,就會擔心是不是真的喝牛奶會導致癌癥。其實,這也完全是多慮。
跟上面心臟病的研究一樣,這個研究也是一項觀察性研究,發現的結果是觀察性結果,不是因果關系,離最終下結論還較早。
而且,這個研究的數據從2004年開始的,這是中國經濟發展最迅速的一段時間,這段時間中,人們的生活方式發生快速變化,比如,大家的肉吃得多了、酒喝得多了,煙抽得多了,運動少了,熬夜工作也多了,這些因素也會增加癌癥風險。更何況這些年里,我們牛奶的攝入量增加的還不多,到現在才大約27克/天。牛奶喝這么少,卻把癌癥這么大鍋甩給牛奶,這未免太冤了。
因此,喝牛奶不僅不會致癌,還可能降低某些癌癥風險。
奶及奶制品含有豐富的優質蛋白和鈣等營養物質,可以滿足全年齡段居民對營養的需求。充足攝入奶及奶制品有益于人體健康,尤其有利于肌肉和骨骼健康。正因如此,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我們每天喝300克~500克牛奶。
中國健康與營養調查CHNS(2018)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成年居民奶及奶制品的攝入量為27.9克/天,遠低于推薦量。正因如此,今年我國還發布了“減油、增豆、加奶”核心信息,鼓勵大家多喝奶。
所以,目前我們更應該做的是多喝奶,喝足夠奶,不要因為一些莫須有的罪名而不敢喝牛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