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意識形態話語權建設是我們黨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和話語權的重要舉措。要順應“全程媒體、全息媒體、全員媒體、全效媒體”的時代要求,打通“報、網、端、微、屏”各種資源,實現全媒體傳播社會主義意識形態話語。探究全媒體時代高校意識形態話語權建設的指導思想、實現路徑、實施方法、實踐策略,可以推動新時代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理論發展,更好地強化黨管媒體能力、創新高校意識形態教育、應對西方話語霸權滲透。
科學理論指導。要梳理我們黨關于“全媒體時代和媒體融合發展”“加強和改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主導權和話語權”等系列重要論述的科學內涵、理論要點、實踐指向。例如,提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中國式現代化、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等新概念,充實了意識形態話語內容;提出鍛造黨員干部意識形態能力、打造宣傳思想文化工作隊伍、團結與扶持知識分子等新措施,強化了意識形態話語主體;提出“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等新思想,強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等資源在意識形態話語建構中的重要作用,整合了意識形態話語資源;提出建設網絡強國、維護網絡空間安全、重視網絡輿論工作、走好網上群眾路線等新觀點,創新了意識形態話語載體;提出要堅持“兩個鞏固”的根本目標,要堅持團結穩定鼓勁、正面宣傳為主的重要方針,要堅持關注現實、回答現實的問題意識,要堅持黨管意識形態的基本原則等新理念,提升了意識形態話語效果。
實現路徑完善。新時代新征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須與“全媒體時代”互聯互通、同向同行。要借助政府力量。建設高校全媒體傳播體系,利用網絡新媒體開展大學生意識形態教育,如高校易班網絡平臺建設、思政網絡資源庫建設等,都需要政府專項資金、政策措施、技術力量的鼎力支持。要辦好思政課。思政課是高校意識形態話語權建設的主渠道,在其教學過程中要應用“學習強國”“中央廚房”等融媒體的教學資源,要引入“微故事”“微聲音”“微動作”“微體驗”等教學方式。要培養工作隊伍。打造具有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和全媒體運營能力的意識形態工作骨干隊伍,組建以思政教育工作者和學生骨干為主的全媒體傳播團隊、自媒體宣教團隊等,能更好地發揮高校教師的理論指導、新聞把關、價值引領等作用。要建設校園文化。高校易班網絡平臺、微信公眾號等媒體是實現主流輿論宣傳與校園文化融合發展的有效載體,要設法在校園電視廣播、新聞宣傳網等建立意識形態話語傳播專欄。要立足社會實踐。支持大學生通過發動態、拍視頻等方式參加主題實踐活動,要借助全媒體傳播優勢形成網上網下同心圓,讓大學生在社會實踐中提升主流意識形態認同。
實施方法創新。高校教育工作者要利用全媒體傳播環境創新高校意識形態話語傳播與教育的實施方法。要用話語建構方法。在“尊重差異,包容多樣”中維護主流意識形態、批判各種錯誤言論,就需要不斷創新社會主義意識形態話語,結合全媒體輿論形態和師生思想實際,善于設置話語主題、用好話語載體、優化話語效果。要用典型示范方法。借助全媒體傳播平臺展示高校師生先進典型,通過“用典型說話”使廣大師生達到思想交流、價值認同,在榜樣選樹與宣傳中實現“鑄魂育人”。要用自我教育方法。“三貼近”是主流意識形態為人民群眾所掌握的重要途徑,高校師生要通過網絡新媒體自我學習、自我反思、自我革命等方式真正內化黨的創新理論。要用互動宣教方法。高校師生建立“一對一、一對多、多對多”的互動關系,以理論熱點面對面、民主溝通等方式,在問題討論、思想碰撞與心理咨詢中實現“教學相長”。要用環境優化方法。配置全媒體傳播技術裝備,配備專職全媒體運營人員和相應的運營經費等,及時引導、監控、凈化網絡媒體的信息和空間,使全媒體傳播在法治軌道上運行。要用合力育人方法。整合全媒體視閾下高校意識形態教育的各種網絡資源、教育力量,形成校內外包括課程、課堂、學生、學校、家庭、社會“六維一體”共同育人“合力”。
實踐策略優化。針對全媒體時代可能出現的意識形態話語主題闡釋力不佳、話語隊伍戰斗力不強、話語載體傳導力不夠、話語平臺影響力不足等問題,要著力優化高校意識形態動態調研機制、工作問責機制、協同育人機制、法治保障機制等,形成新時代推進高校意識形態話語權建設長效機制。高校教育工作者要利用全媒體輿論格局設置馬克思主義理論傳播議程,實現高校全媒體議程與政府議程、主流媒介議程協同構建,利用好“首發效應”第一時間設置議程;要運用信息革命成果提升馬克思主義理論傳播主體的素質,不僅要提升傳播者和受眾者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還要提升其技能水平、媒介素養、社會責任和創新意識等;要適應全媒體傳播規律改進馬克思主義理論傳播方式,必須堅持內容為王,以內容優勢贏得發展優勢,推進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形成互補,充分運用人工智能技術加強理論武裝工作;要借助媒體融合發展趨勢優化馬克思主義理論傳播環境,堅持移動優先策略,建設好高校的移動傳播平臺,管理好商業化、社會化的互聯網平臺,旗幟鮮明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輿論導向、價值取向。
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規劃基金項目“思想政治教育數字化轉型的實現路徑研究”(項目編號:24YJA710073)。
(作者單位:1.仲愷農業工程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 李增添1 ;2.廣東機電職業技術學院電氣技術學院■ 林佳杰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