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誤區
所謂人物形象“高大上”,是指在塑造人物時,過分追求主人公必須形象高大,胸懷寬廣,是沒有缺點的完美之人,這樣的人物其實不符合生活的真實。脫離生活實際,所刻畫的人物便只能是浮于表面的“臉譜化”人物,無法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文題亮相
“香九齡,能溫席。孝于親,所當執。融四歲,能讓梨。悌于長,宜先知。”生活中,無論是別人對我們的善意,還是我們對別人的善行,都溫暖和感動著每一個人。
請以“身邊的善良”為話題,寫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
要求:(1)題目自擬;(2)立意自定,角度自選,文體不限,詩歌除外;(3)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4)文中不得出現真實的個人信息。
病文在線
身邊的善良
初春,一抹寒冷的空氣與溫暖的陽光交織,繪成一幅春日農村獨有的畫面。①
“快起床,要遲到啦!”媽媽拍一拍手,把我從溫暖的被窩里拉出。我迅速地起床,洗漱,臨走時,媽媽急忙叫住我:“早晚溫差大,你有些咳嗽,這些感冒藥帶好,記得吃。”媽媽邊說邊幫我把衣服理好,書包整好。“好啦,我知道了。媽媽,你也要注意保暖啊。”我邊回答邊騎上車,回頭望去,媽媽仍站在原地一動不動地看著我,目光安靜、熱切。②
到了學校,我打開書包,發現各種藥應有盡有,板藍根、感冒通、感康片……看著一盒盒感冒藥,我心里暖暖的。③
開始上課了,第一節是吳老師的語文課,但他有些狀態不佳,似乎感冒了。我忽然想到媽媽一早給我備好的藥品。下課后,我拿出一盒感冒藥遞給吳老師:“老師,您是不是感冒了,我這里帶了些藥,您吃一點就好了。”“謝謝你!”吳老師沖我笑了笑。④
“哈哈哈……”不知怎的,臺下響起了一陣哄笑聲,“你這是在拍老師的馬屁嗎?”同桌笑著走過來,卻不小心摔了一跤,“哎喲,好疼啊!”“你沒事吧,有沒有哪里傷著?”我關切地詢問。“也沒多大事,謝謝,剛才那些話……對不起!”她不好意思道。“沒關系,多大點事啊。”我原諒了她。⑤
放學了,走出校門,“啊嚏……”我打了個大噴嚏。“沒事兒吧,藥吃了沒有?”媽媽著急地問。“沒事的,我只是有點冷。”我笑了笑,媽媽滿臉慈愛地握住我的手,哦,她的手也好冷。我連忙說:“媽媽,我幫你捂捂吧。”⑥
夜晚,最后一顆星沒于黑暗,與黑緞般的夜幕相交匯,了無痕跡。⑦
①開頭的環境描寫過于突兀,應為人物的出場作鋪墊,為全文張本,渲染氣氛。
②媽媽對“我”的關愛很細微,但開頭騎車去學校,結尾又寫媽媽來接“我”,前后不一致;且洗漱細節與主題無關,建議刪去。
③這里寫媽媽給“我”帶這么多藥略顯啰唆,且準備得有點“過分”,不符合生活的真實。
④吳老師帶病上課,“我”很關心他,這里的細節可以再深入一些,從而體現“我”心思的細膩。
⑤同桌嘲笑“我”后摔倒的橋段設置有趣,但應如何處理?若直接原諒,顯得有點“刻意”,且人物形象不夠立體。
⑥放學后給媽媽“捂手”的情節設置得過于簡單,無法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⑦結尾的環境描寫較為突兀,修改時建議聯系上文,卒章顯志。
病情分析
1.內容部分失真,故意夸大形象。孩子感冒,媽媽“胡亂”塞那么多藥,不符合生活實際,這樣寫對表現人物沒有絲毫作用,反而有損形象。
2.故事設計直接,人物形象平淡。同桌嘲笑“我”后摔倒,“我”選擇直接原諒,敘述過于草率;幫媽媽“捂手”的細節也缺少一定的過渡與鋪墊。
3.前后情節不通,部分細節冗余。早上騎車去學校,放學媽媽來接,前后表述不一致;且有些事情、細節與主題無關,建議刪去。
4.環境描寫不當,缺乏烘托鋪墊。習作開頭的環境描寫沒有聚焦重點,“空氣”與“陽光”如何交織?結尾顯得突兀,沒有為表現人物作好鋪墊。
化蝶之作
善,從小事做起
◎盧季蒙
天,陰沉沉的,雖是雨水節氣,立春也已過半月,但依舊乍暖還寒。(寫“冷”為感冒作鋪墊,寫“暖”為主旨埋伏筆。)
“快快快,蒙蒙,上學要遲到了!”媽媽一邊催促著我,一邊推出電動車。我把頭縮進脖子里,拉起棉服的大帽子,坐上車,靠在媽媽的背上。一路上,風雨不斷往脖子里鉆,總算按時到了學校。“把這個帶著,書包里有熱水,記得吃。”媽媽把一包感冒沖劑塞給我,叮囑了幾句就上班去了。我緊了緊衣領,趕忙往教室奔去。
“咳,咳,咳……”近日感冒的人不少,教室里響起此起彼伏的咳嗽聲。“起立!”“同學們,咳咳……好!”坐下一看,老吳也戴著口罩,是不是也“中招”了?老吳是我們的語文老師,平日里盡見他備課、改作業、批作文,到他辦公室,總能見他一頭扎在書堆里,忙這忙那的;晚上回到家,還得給我們修改、打印作文,推薦報刊發表,不知道他最近是不是又熬夜了?我坐在前排,透過鏡片,發現老吳的眼眶里充滿血絲。“最近天氣忽冷忽熱,感冒的人增多了,同學們要注意身體,按時休息,積極鍛煉,增強抵抗能力,咳咳……”唉,看來老吳也沒有幸免啊。(小作者觀察細膩,通過語言描寫表現出老師對學生的關愛;正因如此,孩子也懂得關心老師,這屬于正襯)一摸口袋,早上媽媽給我帶的感冒沖劑還有兩袋,我悄悄地摸出一袋放到講臺上。老吳瞧見,笑著沖我點點頭,看得我的心里暖暖的。(與上文呼應,冷與暖的對比凸顯了主旨。)
下課了,老吳剛準備離開,突然想起了什么,拿起桌上的感冒沖劑朝我晃晃,“謝謝你!”我連忙擺手,“不客氣。”同桌燕捅捅我,“哈哈哈,你這‘馬屁’拍得……”她笑得前仰后合,我的臉騰地一下紅了,連聲囁嚅著:“沒,沒……”。(語言、神態等描寫寫出了“我”此時最真實的心理)“撲通——”也許是笑得太忘乎所以,同桌一下子重重地摔倒在地。我連忙去扶她,“怎么樣,摔傷了沒有?”“哎喲,輕點,這兒疼。”她揉著腰和屁股道。“送你到醫務室吧。”我將她攙扶進醫務室,“怎么了?”醫生問,同桌的臉一下就紅了。“老師,她運動的時候不小心摔了一跤,您給看看吧。”檢查后發現沒什么大礙,醫生給她開了點藥水,讓我給她揉開。“對不起!”她低聲說。“下次運動注意點。”我大聲道。(懂得替別人遮掩,不落井下石,這是反襯。)
放學后,雨過天晴,但還是有些冷。(再寫環境,呼應上文,為下文張本)媽媽已在校門外等候。“怎么樣,蒙蒙?藥有沒有喝?好點沒?”一看見我,媽媽忙伸出手,朝我額頭上摸去。媽媽的手冰冰涼,我的頭一縮,不由得打個了寒戰,身子也哆嗦起來。(媽媽伸手摸額頭,感知媽媽手冷,情節發展自然)“好多了。不過,媽媽,你的手好冷啊!”“寶貝,對不起,我來得急了,天冷,沒來得及戴手套。”媽媽縮回手,一臉歉意道。我一把拉過媽媽的手,反復地摩挲著,不斷地哈著熱氣。媽媽的這雙手好粗糙啊,厚厚的老繭,刮的我手生疼,有的地方都干裂了,生著許多肉刺。“不冷,沒什么。”媽媽剛要縮回手,我一把拉過,放入我溫暖的棉服里,媽媽別過臉,似乎在悄悄地忍著淚。(寫了媽媽的手的細節,表現出女兒的懂事,“拉”“放”等動作真實動人。)
只要人人都能積小善、出份力,我們的人生將變得更加光彩明亮,我們的社會也將變得和諧美好。(結尾卒章顯志,升華主題。)
【江蘇東臺市富安鎮富東學校燕喃文學社】
升格點評
1.細節溫暖,主題突出。升格文寫“我”上課時看到老師感冒后,悄悄遞感冒沖劑;下課同桌嘲笑“我”時意外摔倒,“我”卻選擇原諒送醫;放學后給媽媽捂手,溫暖母親的心,這三件小事皆聚焦了人物品質,彰顯了善良的主題。
2.運用組合法,構思巧妙。升格文運用“組合”的方法,將三件暖心的小事巧妙地安排在一天內發生,合情合理;同時運用景物描寫烘托人物品質,卒章顯志,令人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