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人大常委會擬制定工業設計促進條例
今年5月,第六屆中國西部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上,來自長安汽車的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深藍G318亮相,造型上,“未來科技硬派風”與“舒適品質感”跨域融合。小明V1 Ultra智能投影儀、酷己高端電動兩輪出行工具、防爆四足機器人等也紛紛亮相。
這些面向全球推介的重慶工業設計發展優秀成果,通過創新設計,有效提升了產品附加值、品牌價值,驅動重慶制造業在創新發展道路上越走越好。
為助力重慶打造國家重要先進制造業中心,總結工業設計實踐經驗,《重慶市工業設計促進條例》作為今年的立法審議項目,擬于7月提請市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制定地方法規,為持續建設國家工業設計示范城市和設計之都提供制度保障。
居西部前列
建成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11家
去年10月,重慶成功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創意城市網絡設計之都,成為國內第五個、西部第一個全球設計之都。
在位于沙坪壩區的重慶工業設計產業城,已落戶浪尖設計、德國埃格賽、拓維汽車設計、重慶大學工業設計中心等40余家知名設計企業及機構。在每間設計室里,設計師們或忙著溝通,或專注設計。
截至目前,重慶工業設計產業城已為川渝兩地600余家制造業企業提供工業設計服務。2023年設計服務營業收入約1億元,依托設計帶動企業新品投產累計200余款。
具有基礎性、先導性、引領性等特點的工業設計產業,被稱為制造業“皇冠上的明珠”,設計驅動型企業則是將設計思維融入企業運營各環節,通過創新設計來驅動產品研發、品牌建設、市場營銷等活動的企業。
如今,重慶工業設計的價值越發凸顯,成為了推動產業創新的“動力源”之一。市經信委相關負責人表示,“設計”“科技”“商業”是推動產業創新的三個要素,工業設計已成為供應鏈、創新鏈、價值鏈重構的核心環節。
市經信委負責人表示,我市已累計建成國家、市級工業設計中心11家、207家,居西部前列,兩級工業設計中心設計產品銷售收入超3000億元,兩級中心設計收入近4.5億元。培育市級工業設計研究院培育對象18家、制造業設計培訓基地46個,設計主體不斷壯大。建成重慶工業設計產業城、重慶設計公園、重慶工業設計總部基地等產業園區,簽約落戶企業70余家。
兩級合力
推進“設計之都”建設走深走實
市人大代表徐清明是重慶浪尖渝力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他說,很多人對工業設計的認識還停留在對一個產品的外觀和結構上的設計。在他看來,工業設計被譽為點石成金的“金手指”,是制造業價值鏈中最具增值潛力的環節,目前已經由單純的外觀設計、結構設計逐漸涵蓋到制造業的方方面面。
徐清明說,重慶在進一步發展設計產業、推進世界“設計之都”建設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他認為,發展設計產業需要政府搭臺、市區縣聯動,筑巢引鳳。徐清明通過調研發現,我市承載設計產業的平臺數量和規模不夠、設計企業數量偏少、設計人才不多。
“重慶作為制造業重鎮,大量傳統制造業企業急需通過工業設計轉型升級,目前我市的設計產業平臺、企業和人才等各方面規模體量遠不能滿足我市制造業轉型升級所需,設計需求端大于設計供給端,供需關系不平衡。”徐清明說。
對此,在市六屆人大二次會議上,徐清明建議:全市一盤棋統籌規劃,明確各區縣的功能定位,各市級部門的職能職責。要采取市級支持、區縣承接模式,兩級合力共同推進“設計之都”建設走深走實。
對于徐清明的建議,市經信委在辦理回復時表示,重慶高度重視工業設計產業發展,市經濟信息委會同市財政局積極強化政策和資金保障,從壯大市場主體、強化人才支撐、塑造品牌活動、培育載體平臺、構建設計生態等方面給予支持。此外,市級財政還在工業設計專精特新企業培育、中小微企業增值稅和企業所得稅優惠等方面給予積極支持。
下一步,市經信委也將統籌用好各項政策和各類資金,堅持突出重點、精準施策,不斷提升財政資金使用績效,積極支持工業設計高質量發展。
“小切口”入手
進行系統化制度設計
要讓“渝派”工業設計行業“長個頭”“長肌肉”“上臺階”,做好頂層設計尤為重要。
我市相繼出臺了《重慶市創建“設計之都”行動方案》《加快創建“設計之都”若干政策》等系列文件,加快推動工業設計發展。
2010年7月,工信部發布《關于促進工業設計發展的若干指導意見》,奠定了我國地方設計產業政策制定和具體實施辦法細則制定的基調,隨后各省市也相繼出臺工業設計相關政策,但都沒有從地方立法層面,將產業政策轉化為法律法規。
為推動全市工業設計產業發展,加快建設國家工業設計示范城市和設計之都,推動工業設計與現代制造業深度融合,賦能新型工業化,促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助力重慶打造國家重要先進制造業中心,我市啟動了《重慶市工業設計促進條例》(以下簡稱條例)起草的相關工作。
市經信委相關負責人解釋稱,工業設計是集科技、工學、美學、心理學、經濟學于一體的綜合創新活動,是創新鏈的起點、價值鏈的源頭,是帶動產業鏈上下游協同創新的關鍵力量,是推動科技成果轉化為產品、商品的聯通器,在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促進產業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的征程中具有重要價值。以地方法律形式規范和推動全市工業設計產業發展,可以引導全社會重視工業設計、應用工業設計、發展工業設計,助力實現設計強市的戰略目標。
另外,近年來,重慶工業設計產業發展取得長足進步,相繼入選國家工業設計示范城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創意城市網絡設計之都,形成了工業設計中心國家級、市級、區縣級梯度培育體系、“總部基地+區縣分中心+專業中心+配套資源池”的工業設計公共服務體系、工業設計專業職稱評價體系,健全了產業集聚區、設計賦能鄉村振興示范鄉鎮、產業聯盟等設計生態,舉辦了中國制造業設計大會、智博杯工業設計大賽等活動,營造了濃厚的設計氛圍。而這些工業設計實踐經驗需要總結和固化,通過制定條例,將為持續建設國家工業設計示范城市和設計之都提供制度保障。
《重慶市工業設計促進條例》納入了今年的立法審議項目。條例草案在起草過程中,廣泛征求了意見,并結合我市情況開展從“無”到“有”的制度探索。
《條例》草案從工業設計“小切口”入手,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結果導向,聚焦設計賦能產城鄉融合提升主題,圍繞工業設計產業發展、工業設計應用與推廣、設計之都建設等重點方向,針對我市工業設計目前所面臨的政策體系協同度不足、重視程度不夠、設計應用層級低、國際合作薄弱、高端人才缺乏等突出問題,從政府部門、行業組織、企業主體、人才引育、活動培育、載體建設、生態打造等方面進行了系統化制度設計,提出了針對性的制度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