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重慶市合川區雙槐鎮雙門村和四川省華鎣市慶華鎮三河村之間,有一座五星橋。
進入汛期以來,作為五星橋的“看護員”,雙門村村民張勇加大了巡查的頻率。
他每天都會去看看橋上的廊房漏不漏雨、四梁八柱穩不穩,以及橋下的華鎣河(代峨溪)水位情況等,然后把巡查信息發送給區文管所。
一橋連兩地,五星跨川渝。
兩百年歲月流轉,這座南北走向的五孔廊橋見證了往來通行貿易、歷史變遷,以及川渝兩地的深厚情誼。
五星橋再煥新顏,也展現了兩地人大的合作成果。
兩代護橋人
有史料記載,流經五星橋的華鎣河常發大水,特別是在夏秋季節,水深灘險。在建橋之前,兩岸群眾出行必須繞行幾里路。清道光年間,當地群眾發起建橋捐款倡議,上千人捐資、捐物,方建成此橋。
河面波光粼粼,陽光透過五孔石拱宛若閃亮的星星,五星橋因此而得名。
和其他石拱橋不同的是,五星橋上修建了廊房,還有居住、集市等用途。這樣的修建方式,在川東地區并不多見。
這是因為此橋曾是岳池、廣安、華鎣陸路至重慶合川、重慶主城區的必經之路,來往行人眾多,而五星橋環境清幽,又能遮雨庇蔭,自然成為行人休息歇腳的最佳場所。
52年前,張勇就出生在五星橋上,對這座橋有著別樣的感情。
“在我印象中,小時候橋上有賣菜的、開茶館的……很熱鬧,我家也在橋上開了一家裁縫店,很多人來找我父親做衣服。”張勇說,五星橋成了川渝兩地共屬共管不可移動文物后,父親張永奎成了“看護員”,負責打掃橋面衛生、檢查火災安全隱患等。
十多年前,橋上的住戶、商戶逐漸搬離,張永奎家也在橋頭新建了房屋。隨著年紀增大,張永奎把“看護員”的工作交給了張勇。
每天與古橋打交道,這份工作看似有詩意又輕松,張勇卻深知其中的艱辛。
“這座橋是木質結構,最怕的就是起火。”接棒后,張勇像父親一樣,盡心盡力做著五星橋的安全隱患排查工作。在他看來,一個煙頭都可能讓該橋毀于一旦,必須格外留心,“每天巡查、做好記錄,慢慢就成了習慣。”
五星橋下,華鎣河水流潺潺,隱約露出上百個天然壺穴。這是水流常年攜帶礫石與沙粒沖擊磨蝕而成,在枯水期便露了出來。天然壺穴猶如大火燒過一般,故得名“火燒灘”。
最近幾年,來五星橋、火燒灘打卡的游客多了起來,垃圾隨之增多,張勇和家里人每天會拿著長竹竿清理打撈。在他的帶動下,周圍鄰居也會來幫忙。
張勇仍然記得幾年前的一次險情。
當時正值汛期。白天,他把河面上的漂浮物清理了一遍。晚上聽到異響,他翻身奔出門去,只見一根被風吹斷的粗壯樹枝橫向卡在了橋墩處,便趕緊下水去挪。
泡水后的樹枝更顯沉重,張勇費了一番勁還是沒有把樹枝順出去,急忙敲響鄰居的門。幾經努力,大家合力才把樹枝搬開。
從那以后,張勇更加關注橋下河面的情況。
今年初,村里還成立了一支志愿隊伍,大家沒事都會來清理河面垃圾。
一群人接力
隨著歲月流逝,五星橋出現橋面廊房建筑風化情況,瓦片多處破損;部分木質檁條長期暴露在外,雨水從破洞處流入,給橫梁造成了不利影響,也給兩岸居民出行帶來了安全隱患。
守護五星橋,變成了一群人的接力。
在最近幾年的鎮人代會上,合川區雙槐鎮人大代表、雙門村黨支部書記孟素平提交的建議中,都有與五星橋保護相關的內容。
在孟素平看來,雖然川渝兩地都將五星橋列為文物進行保護,但誰來保護、怎么保護,還需要進一步明確。
“五星橋涉及附近上千戶村民,大家都支持古橋保護。在做好古橋保護工作的同時,也要充分考慮村民的出行需求,希望相關部門能找到平衡點。”孟素平說。
華鎣市人大代表賀紹學也認為,五星橋作為兩地群眾出行的交通要道,是兩地群眾溝通感情、交換物資的“紐帶”,可以說是川渝群眾交流的“活化石”。但是,由于經歷了上百年的風雨侵蝕,以及部分群眾文物保護意識淡薄,如果再不進行保護,可能會帶來不可逆轉的損失。
作為土生土長的慶華鎮人,賀紹學深知五星橋在兩岸群眾心中的分量。
在深入了解五星橋現狀,走訪周邊群眾后,他提出了“川渝兩地共同保護好五星橋”的建議。
保護刻不容緩。
川渝兩地人大代表提出為五星橋減壓的建議后,受到了各方關注。
為切實履行公益保護職責,根據川渝檢察機關建立的區域性協作機制,合川區檢察院及時與華鎣市檢察院對接,聯合啟動了五星橋保護專項行動。
兩地檢察官多次前往五星橋實地勘察,用無人機固定文物受損證據;走訪周邊村民,認真記錄下他們的意見建議;就五星橋的破損現狀、保護情況、管理權屬、監管難點等問題,與當地政府、文物主管部門、交通部門進行溝通協調,并在共同調查的基礎上,向相關部門發送了公益訴訟訴前檢察建議。
一邊是古橋的有效保護,一邊是村民的民生需求,該如何解決?
為此,兩地檢察機關舉行公開聽證會,邀請文物保護、建筑設計等領域專家和村民代表參加,在古橋保護和民生所需之間尋求合理平衡點,并確定五星橋“一橋一策”具體保護方案。
在檢察建議的推動下,有關部門立即組織人員對五星橋進行專項排查,依據檢察建議和排查情況制定五星橋修繕工程立項申報計劃,在積極爭取保護資金的同時,強化落實《五星橋管理責任書》,確定專人做好五星橋日常巡護工作,實現鎮、村、戶三級聯動保護。
一系列聯動措施,讓年久失修的五星橋再煥新顏。
川渝再聯手
時至今日,五星橋仍是兩岸群眾過河出行的主要通道。
但作為人行橋,該橋已無法滿足兩岸居民對互聯互通、人文相融的需求,修建新的公路橋迫在眉睫。
今年4月底,雙槐鎮人大與慶華鎮人大聯合開展了人大代表集中視察活動。這次視察活動的主題,就是保護好五星橋。
這并不是兩鎮人大第一次“牽手”。
近幾年,兩鎮人大每年都會聯動開展監督活動。
一場場聯席會議、一次次交流座談、一項項聯動監督、一件件代表建議、一個個調研成果……推動兩鎮建立起經濟發展互促互惠、民生福祉共建共享、生態環境聯抓聯治、“兩個環境”齊促齊進的工作機制。
而在這次視察中,兩鎮人大代表再次為五星橋獻計獻策。
有人大代表認為,應盡快啟動公路橋選址、勘探、建設等事宜,以此促進兩地常來常往;有人大代表表示,在新橋建成后,要即時修復五星橋橋面坡道,解決橋體承重問題。
在合川區雙槐鎮人大主席吳畏看來,五星橋作為兩地重要的交通要道,發揮了積極貢獻,見證了歷史的變革,雖年代久遠,但仍保存完好,作為省、市級文物建筑,要不遺余力加強維護,確保橋體不受破壞。
“兩地交通建設既要打通‘大動脈’,還要暢通‘毛細血管’。我們要把跨界河流公路橋建成‘一家炒菜兩岸香’緊密聯系兩地的交通橋、共謀發展的連心橋、助力群眾奔小康的幸福橋、鄉村旅游蓬勃發展的暢達橋。”吳畏表示。
目前,公路橋新建工作已經啟動,兩鎮也在積極爭取資金,針對道路連接、商業發展等工作開展前期調研,確保項目盡快實施。
“公路橋建成后,村民出行會更方便,往來五星橋的人會減少,古橋的壓力也將有所緩解。”張勇相信,眾多護橋人會一如繼往努力守護五星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