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略性新興產業是引領未來發展的新支柱、新賽道,是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重中之重”。近5年,僅中央企業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年均投資增速就超過20%。2023年上半年,中央企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完成投資額同比增長超過40%,在全部投資中的占比超過1/4。
雖然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勢頭迅猛,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是也需要高度重視存在的不足和差距。如產業自主創新能力有待提升,產業鏈供應鏈安全保障問題有待破解,產業集群式發展基礎仍顯薄弱,高端人才面臨結構性短缺,國際化發展能力有待增強等。為此,筆者提出以下建議:
一是科學謀劃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資本投入。長期以來,國有企業在石油化工、礦產資源、能源交通等傳統產業的布局較多,對前瞻性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布局較少。考慮到很多戰略性新興產業還處于產業化初期,且其培育壯大一定程度依賴傳統優勢產業支撐,需要場景、技術、資金、政策等多方面支持,國有企業在這方面具有很大優勢,可以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傳統產業相互賦能。值得一提,國有企業需要做好統籌平衡,處理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與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之間的關系,科學合理謀劃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資本投入。
二是落實好企業在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中的科技創新主體地位。國家先后出臺了一系列關于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的政策,旨在更好地發揮企業在決策、投入、組織、轉化等方面的主體主導作用。加快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迫切需要把國家關于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和主導作用的一系列政策落地落實,加強自主研發能力,形成“決策、投入、組織、研發、轉化”的能力體系,當好“出題人”“閱卷人”“答題人”,明確科技型骨干企業參與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科技創新決策的常態化機制,鼓勵和支持企業根據國家戰略需要,牽頭組織相關重大科技攻關等。
三是打造適應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原創技術策源地。原創技術策源地的形成涵蓋從基礎研究到應用研究,以及試驗發展與應用推廣四個創新階段。原創技術研究起源于長期的、扎實的基礎研究,最終需要走向產業化、市場化。推進國有企業打造原創技術策源地,要把準戰略方向,超前布局前沿技術和顛覆性技術,在集聚創新要素、深化創新協同、促進成果轉化、優化創新生態上下功夫,全方位培養、引進、用好人才。
四是借助創新聯合體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創新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協同推進。通過創新聯合體,將不同創新主體及要素進行優化組合,形成有機協同的創新結構。從事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龍頭企業是創新的核心主體,需要加強與其他主體的合作,從而發揮出“1+1+……+1(N個1)>N”的協同創新效應,包括創新主體協同、創新要素協同、創新行為協同等,推動基礎研究、應用研究、產業化全鏈條融合發展,打造一批世界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
五是優化戰略性新興產業創新生態。任何新興產業的成長壯大都是整個產業創新生態系統共同作用的結果,各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競爭實際上已經演化為產業創新生態系統的競爭。國有企業加快布局戰略性新興產業,不能簡單地在投資、研發等方面發力,更需要重視培育適宜的產業創新生態系統,以此支撐新興技術、新興商業模式和新興企業的成長與變革,進而實現新興產業的繁榮發展。
責任編輯:周志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