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武鋼有限硅鋼部某制氫站UPS系統存在設備老化、輸出容量不足、無備用回路等問題,需要進行改造。改造方案包括更換原有UPS和蓄電池組,并增加一套UPS,以及優化交流輸出回路,增加聯絡開關。改造后,UPS系統的可靠性、冗余輸出功率和蓄電池組容量得到明顯提高,滿足了制氫站生產穩定運行需求。
關鍵詞:UPS;制氫站;改造;優化
中圖分類號:TM919" " 文獻標志碼:A" " 文章編號:1671-0797(2024)17-0074-04
DOI:10.19514/j.cnki.cn32-1628/tm.2024.17.018
0" " 引言
武鋼有限硅鋼部某制氫站分為兩個作業區,每個作業區均有6臺制氫煤壓機,全站共有12臺制氫煤壓機,年產氣量共17 630 000 m3。站內共有兩套制氫控制系統(每套制氫控制系統負責監控單一作業區域內的6臺煤壓機),兩套制氫控制系統全部由日本橫河提供,制氫控制系統是全站的核心部分,承擔著氫氣站所有制氫系統、公輔系統的狀態監控與遠程控制,與集控中心實現數據傳輸、遠程機組開停和制氫壓力調節等功能。
站內僅有一套離線式不間斷電源系統(Uninterruptible Power System,UPS)[1],主要為全站兩套制氫控制系統(包括PLC系統、操作站、交換機系統、控制柜中24 V信號模塊及工程師站)提供應急交流電源,確保制氫控制系統電力供應不中斷。在進線電源正常時,UPS電源能通過穩壓、穩頻、抑制浪涌、濾除噪聲、防雷擊等功能,給制氫控制系統提供頻率及電壓穩定、波形失真極小的電源,從而滿足制氫站穩定生產所需的要求[2],是確保制氫站安全、穩定運行的關鍵保障設備。
1" " 改造前原UPS電源概況及存在問題
1.1" " 原UPS電源概況
站內唯一的UPS電源為法國梅蘭日蘭公司生產的在線式UPS,型號為SmartDX100,容量為20 kVA,隨制氫機組投產同時投入運行。UPS主要由輸入濾波板、保護電路、整流器、蓄電池組、逆變器、靜態開關、直流斷路器以及交流輸出分配單元等組成,分為正常供電模式與蓄電池供電模式。原制氫控制系統UPS電源供電系統結構如圖1所示。
1.2" " 存在問題
1)該UPS及蓄電池組均已投入運行12年,目前UPS中的元器件老化現象顯著,已經多次觸發故障報警機制;此外,部分關鍵配件已停止生產,設備維修及備件更換面臨重重困難,這些因素共同導致UPS運行的穩定性和可靠性嚴重降低。
2)制氫控制系統UPS兩路交流輸出回路共用同一段母線,該段母線為全站兩套制氫控制系統的所有負荷供電。然而,原設計存在一定運行風險,一旦發生故障,例如短路或接地,母線電壓會迅速下降,進而影響到母線上所有制氫系統設備供電。
3)原UPS容量偏低。原UPS容量為20 kVA,氫氣站經過擴建及改造,現制氫控制系統負荷統計如表1所示。
經計算,兩套制氫控制系統總負荷P=(14.5+4.7+4.93)×0.6+(2.1+2.8)×0.8≈18.4 kW。UPS三相負載率η=18.4/20=92%。
通常情況下,UPS的負載率應維持在40%~80%。這樣的負載范圍不僅可以讓UPS達到最高的效率,還能確保在電力中斷時提供足夠的備用電力。在實踐中,將負載率控制在30%~80%可以得到最佳的穩定性和效率[3]。
4)原站內僅有一套UPS及一套交流分配單元,無法滿足“N-1”的運行要求,一旦唯一的UPS出現故障,將影響到全站兩套制氫控制系統的供電,可靠性低,且檢修和維護難度大、風險高,難以滿足制氫系統的運維需求。
2" " UPS電源改造與優化
2.1" " UPS改造方案
更換原有UPS并新增一套UPS,兩套UPS均選擇施耐德E3SUPS30k3I型在線式UPS。在線式UPS是指不管電壓是否正常,負載所用的交流電壓都要經過逆變電路,逆變器一直處于工作狀態。當停電時,UPS能馬上將其存儲的電能通過逆變器轉化為交流電對負載進行供電,從而達到輸出電壓零中斷的切換目標[4]。新UPS配有LCD顯示屏,可顯示輸入/輸出電壓、電源頻率、輸出負載百分比、運行狀態以及故障報警等信息,且在單套UPS發生過流、接地或逆變器故障等情況下,UPS可給直流母聯開關發出合閘信號。成套UPS電源內部集成電力電子元件,在正常運行時會產生較大的熱量,其工作環境溫度實測最高40 ℃,UPS電源對環境溫度有較高的要求,若未能采取有效的散熱措施,會使其使用壽命大幅縮短。原UPS屏柜體的設計并未充分考慮散熱問題,缺乏專門的散熱結構,散熱主要依靠屏頂部通風網格,但此種散熱方式的效果并不理想。新UPS屏柜頂部裝有散熱風扇,前后柜門均為網格門,散熱方式為主動散熱,這樣既提高了UPS電子元件散熱效率,同時也有助于運維人員更方便地進行設備巡視及維護工作。
更換原有直流蓄電池組,單套蓄電池組容量由原20 Ah擴容至40 Ah。原蓄電池組服役時間長,內部電阻增高,存儲容量下降,蓄電池組無法滿足制氫控制系統的后備時間要求,即在停電后蓄電池組的供電時間須大于2 h。
新UPS采用在線式UPS,兩套UPS進線為兩路獨立進線,每套UPS為單個作業區的制氫控制系統提供電源,兩套UPS在正常運行方式下獨立運行。按照設計方案,每套新UPS電源容量為30 kVA,由兩面屏柜組成。兩套UPS交流輸入電源采用雙回路供電方式,兩路電源取自不同回路。電源進線1取自站內自用Ⅰ段,電源進線2取自站內自用Ⅱ段,兩路進線電源均具有備自投功能,能充分保障供電系統可靠性。
在兩套新UPS電源交流輸出回路處增加母聯斷路器,兩套UPS設備正常運行時,母聯斷路器處于分閘狀態,其中一套UPS設備發生故障時,可自動或手動合閘該母聯斷路器,由另一套UPS設備同時給兩套制氫控制系統供電。
改造后的UPS電源供電系統結構如圖2所示。
2.2" " UPS改造過程
改造前測試新UPS整機各項功能,確保新UPS系統無跳閘、停機等現象,經過測試,新UPS輸出直流電壓滿足220×(1±3%)V的要求,但在合閘UPS進線380 V斷路器時,偶爾UPS會產生負載短路、逆變異常等故障報警。針對上述問題,分析原因為新UPS進線變壓器低壓側未增加濾波器,在進線斷路器合閘瞬間形成尖峰電壓,使UPS產生故障報警。為此,在新UPS系統進線變壓器低壓側增加濾波電容,吸收并消除尖峰電壓。
改造時須保證全站制氫管網的壓力穩定,因在全廠大修期間,現場大部分機組停產,制氫管網壓力需求較小,制氫站煤壓機可短時間停機。根據測算停機時間不得超過20 min,因此,改造時間定在大修期間,項目改造分為三個階段實施:
第一階段:原UPS僅一路進線電源,在全站制氫控制系統停電后,拆除原UPS,此時制氫站所有煤壓機處于停機狀態,接著進行臨時交流電源的搭接,原UPS所帶的作業區1制氫控制系統段的負荷由臨時交流電源供電,檢查控制系統負荷運行正常后啟動作業區1的4臺煤壓機,保證大修期間氫氣管網壓力需求。
第二階段:在氫氣管網壓力穩定后,繼續安裝、調試新2# UPS及配套直流蓄電池組;其次對交流220/380 V母線進行分段改造,增加母聯斷路器,在新2# UPS安裝、調試完畢后,由改造后的2# UPS交流母線段對作業區2制氫控制系統供電,此時,停止作業區1的4臺煤壓機運行,并拆除臨時電源;啟動作業區2的4臺制氫煤壓機,保證全廠大修期間的氫氣管網壓力需求。
第三階段:安裝、調試新1# UPS及配套直流蓄電池組,并將新1# UPS交流電源輸出端連接至作業區1制氫控制系統段,在所有改造工作完成后,停作業區2兩臺制氫煤壓機,并啟動作業區1兩臺制氫煤壓機,此時所有負荷已依據平均分配與分段運行的原則,實現了負荷的合理分配,安裝調試工作已全部完成。
3" " 改造成效
1)UPS改造完畢至今,無故障發生,UPS由原來的一套新增至現在的兩套;交流輸出回路由原來的一段改造為現在的兩段,供電回路的可靠性得到了極大提升,在緊急情況下,若其中一套不間斷電源(UPS)出現故障,為保證供電系統的穩定與安全,母聯斷路器將自動進行合閘操作,由另一套UPS同時給兩套制氫控制系統供電,待故障處理完畢后,由專業人員手動斷開母聯斷路器,滿足故障時“N-1”的運行要求。
2)在兩套UPS投入運行后,使用電能質量分析儀檢測掉電后切換直流時的電壓波形。分析儀波形顯示:交、直流切換時,輸出電壓波動<5%,切換時間<1.5 ms,輸出波形失真度<2.5%,無尖峰電壓,滿足制氫控制系統對不間斷電源的各項技術要求[5]。
3)改造后平均每段直流母線負荷P=18.4/2=9.2 kW,改造后單套UPS三相負載率η=9.2/30≈31%,負載率由原來的92%降低至31%,在最佳性能區間。同時UPS的冗余容量有明顯增加,滿足武鋼有限配電管理和技術要求。
4)對UPS蓄電池組進行了擴容,蓄電池組容量由原20 Ah擴容至40 Ah,實測電池組事故放電時間由原來不足1.5 h提升至2.5 h以上,制氫站的生產穩定運行得到了更為堅實的保障。
4" " 結束語
UPS設備在保障制氫站穩定生產方面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我們秉持著安全可行的原則,成功對制氫站UPS實施了改造,該項目不僅解決了站內UPS設備老化、輸出容量不足、無備用回路的問題,同時還提高了站內控制系統的可靠性,保障了制氫站的穩定運行。本文系統地介紹了制氫站UPS升級改造的完整流程,也為今后冶金行業UPS的設計、改造及實施提供了參考和借鑒。
[參考文獻]
[1] 陳文實,許立民.UPS電源現狀及發展方向[J].遼寧工學院學報,2002(4):24-25.
[2] 張勇,余嘉彥,楊松.500 kV變電站UPS改造[J].電力安全技術,2019,21(7):49-52.
[3] 周昕.某海上生產設施不間斷電源系統國產化改造實施及問題處理[J].今日制造與升級,2023(2):149-151.
[4] 吳含軍.煤礦智能供電系統發展研究[J].電力系統裝備,2021(10):129-130.
[5] 羅曉鴻.水電廠計算機監控系統上位機UPS電源改造與優化[J].通信電源技術,2020,37(7):95-98.
收稿日期:2024-06-03
作者簡介:馬丁(1986—),男,湖北人,工程師,研究方向:電氣工程及電氣自動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