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銅為鑒,可正衣冠;以古為鑒,可知興替;以人為鑒,可明得失。”近讀蔣偉所著《湖湘廉吏》一書,共寫到湖湘歷史上三十二位著名的廉吏。其中,陶澍、胡林翼、左宗棠等人德才兼備、清正廉潔,讓無數世人景仰其操守、擔當和功業,讓我印象深刻。
陶澍任江南道監察御史時,上了不少揭露官場弊端和吏治腐敗的奏疏,其中《請端吏治之源折》《陳奏州縣積弊折》《參奏河工濫冒折》等奏疏直指吏部、州縣和河工等處官員。他還改革江南漕運、兩淮鹽政,在裁撤兩淮鹽運使司衙門時,還將該鹽政衙門每年送給總督府的兩萬兩“賞需銀”和總督兼任兩淮鹽運使每年的五千兩養廉銀一并裁撤。道光皇帝賜字“印心石屋”給陶澍,并譽其為“干國良臣”。在陶澍的影響下,“以天下為己任,包羅萬象,則胡、曾、左直湊單微”。《清史稿·陶澍傳》寫道:“(陶澍對)左宗棠、胡林翼皆識之未遇,結為婚姻,后俱為名臣。”
“許國如家,一身正氣昭孤抱;自黔而鄂,萬口仁聲播兩間。”先后擔任知府、道員、巡撫的胡林翼清正廉潔、愛民濟民,造福一方。胡林翼初任貴州地方知府時,家鄉之人黃四來信請幫忙在一個官司中疏通關系。胡林翼回信狠狠把黃四責罵一頓,并寫信告誡家人官司的事不要插手。胡林翼任湖北巡撫后,每年經手的銀子有四百多萬兩。可是他從來不從經濟上關照和偏袒自己的家人和親戚,也不讓親屬來湖北衙門當差。他給家里人寫信道:“蓮竹均清品,稼穡是本計。”“惟望國山整飭,我必無錢寄歸也,莫望莫望!”胡林翼很少給家里人寄錢,卻捐出個人養廉銀一萬多兩來創建益陽縣箴言書院,支持家鄉文教事業的發展。
左宗棠身居總督高位,對家里人和下屬卻特別嚴格。左宗棠六十大壽時,次子左孝寬花費六百兩銀子修繕舊屋以示慶祝。左宗棠寫信對左孝寬一頓痛罵:“貧寒家兒忽染腦滿腸肥習氣,令人笑罵,惹我惱怒。”左宗棠于僚屬饋贈,向不收受。一次,紅頂商人胡雪巖從上海給遠在甘肅的左宗棠送來一架金座珊瑚頂、兩只大人參,以感謝左宗棠為他奏請皇帝賞賜黃馬褂。左宗棠命人將這兩件貴重物品退還給了胡雪巖。左宗棠心里沒有自己和家人,只有國家和人民。他不顧年事已高,遠征西北。“大將籌邊尚未還,湖湘子弟滿天山。新栽楊柳三千里,引得春風度玉關。”陜甘總督左宗棠愛國報國,抬棺出征,收復新疆166萬平方公里國土,上奏設立新疆行省,改行內地郡縣制,成為“民族英雄”。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積極借鑒我國歷史上優秀廉政文化,不斷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提高拒腐防變和抵御風險能力。”陶澍、胡林翼、左宗棠等湖湘廉吏就是中國歷代廉政文化的生動體現和典型人物。新時代的黨員干部要以古為鑒、以人為鑒,我們可以學習陶、胡、左勤勉、踏實、一心為公的好作風;學習甘當伯樂、甘為人梯、甘于奉獻的高風亮節;學習嚴格要求自己、要求身邊工作人員、要求家里人的好品格;學習敢為天下先、善于改革、勇于擔當的辦事能力。
當前,我國正處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關鍵時期,特別需要有理想、有擔當、有操守的黨員領導干部來引領時代潮流,引領行業建設,引領地方發展,從而為廣大人民謀福祉。學習《湖湘廉吏》,這對當前黨員領導干部形成“不想腐”的自覺,營造崇尚廉潔、反對腐敗的社會風氣,有重要借鑒作用。黨員干部,特別是黨員領導干部,要常修官德。常修官德最核心的是要有信仰、有品行、有為民情懷、有擔當精神。黨員干部要心中有戒,才能行有所止。要有敬畏、知是非,能夠守得住清貧、耐得住寂寞、抵得住誘惑、經得起考驗。黨員干部還要有干事創業的勇氣、擔當和能力,要為國家和人民盡自己的一份力量。
(作者單位系湖南益陽南縣工商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