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李婧(1985- ),女,漢族,北京人,本科,經濟師,研究方向:人力資源管理、醫院安全管理。
摘要:
醫院消防安全管理關系到醫院醫務工作者和患者的人身安全。近年來,醫院安全消防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基于此,要切實加大醫院消防安全管理力度,針對醫院消防安全中存在的不足,采取針對性的防護和整改措施,建立現代化的醫院消防安全體系。本文在對醫院消防安全管理問題和對策進行探討過程中,引用了北京豐臺某醫院火災事件,并重點對醫院消防安全管理對策進行深入研究。
關鍵詞:消防安全管理;火災;消防器材;消防管理
引言
醫院作為民生保障的公共服務機構,在為人們消除病痛的同時,也因其復雜的環境和人員聚集情況,存在著較大的火災安全隱患。近年來發生了一系列醫院消防安全事故,造成了巨大的損失,其中以北京豐臺某醫院火災事件尤為突出,不僅造成了重大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還為各醫院的消防安全管理敲響了警鐘。因此,加強醫院消防安全管理刻不容緩,需針對醫院的實際消防問題,進行針對性的解決,對可能存在的潛在消防安全風險進行準確識別,切實保證醫患人員在醫院的安全,為病患群眾提供更加安全的醫療環境。
一、醫院消防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結合我國近年來的醫院經營現狀來看,人們的就醫需求更加迫切。因此,若不重視消防安全管理,極易引發較為嚴重的安全事故。如2023年4月18日北京某醫院住院部東樓發生火情,造成了巨大損失,為醫院的消防安全敲響了警鐘。尤其針對醫院的病房和手術室等相對封閉的區域環境,火災發生后,人員疏散壓力非常大。因此,醫院須將消防安全管理放在醫院安全工作的首位,切實保證自身具有優良的消防安全管理能力[1],能夠建立相對完整的消防安全應急預案,為廣大患者營造良好的就醫環境。
二、醫院消防安全管理中的問題
(一)建筑結構問題
醫院在加強消防安全管理過程中,需要優化建筑結構,并遵循消防管理規定,保證和預留出通暢的消防安全通道,確保能夠在發生火災時,第一時間進行人員疏散。然而,在實際管理中,部分醫院的建筑結構不合理,主要體現為缺乏消防隔離帶和疏散通道。消防隔離帶是預留出來的安全通道,用于隔離火災區域和其他區域,減緩火勢蔓延速度,確保人員安全疏散。如果醫院建筑沒有合適的消防隔離帶,火勢可能迅速蔓延,增加人員撤離難度和風險。消防疏散通道是醫院內部用于在火災發生時順利疏散人員的通道,如果疏散通道不暢通或被堵塞,可能導致人員無法快速撤離,增加傷亡風險。部分醫院在建設過程中,沒有合理規劃設計疏散通道,導致通道布局不合理或數量不足。醫院的建筑結構多為高層建筑,相互連接,一旦發生火災,撲救難度較大。同時,醫院中有大量行動不便的患者,火災發生后救援的復雜性較高,醫院的一些醫療設備及藥品較為特殊,在火災情況下還易發生爆炸。上述建筑結構問題與醫院管理不當、工作人員消防安全意識薄弱或缺乏定期的安全監督檢查有直接關系。
(二)消防設施問題
消防設施是保證消防應急救援和處理的關鍵。根據國家《關于加強和改進消防工作的意見》及《消防法》等相關內容,醫院等醫療機構需要配備相應數量和種類的消防設備,并合理設置防火門、防火墻等防火分隔設施,最小化火災擴散范圍,并設置相應的防煙設施和通風系統,降低火災煙霧對人員的危害;要配合相應的滅火系統,如滅火器、滅火栓、自動噴水滅火系統等消防設施,保證發生火災時及時進行撲救。然而,部分醫院在消防設施上規劃不足,在醫院建設過程中,未能充分考慮消防設施的需求和數量,缺乏對不同區域和樓層的綜合評估,導致消防設施的設置不合理或數量不足。部分醫院由于資金上的限制,導致醫院在購買和維護消防設施方面存在困難,無法滿足消防安全管理要求。同時,部分醫院還存在著消防設施保養和維護不到位的情況,導致消防設備的實際可用性較差。
(三)消防意識問題
加大醫院的消防安全管理力度,人員的消防安全意識是關鍵。然而,現階段部分醫院存在消防意識薄弱的情況[2],造成此類問題的成因有以下幾點。醫院缺乏全面的安全培訓:醫院管理層沒有意識到全面安全培訓的重要性,忽略了職工對安全培訓的需求,錯誤估計了職工的安全意識和自救能力,導致安全培訓計劃無法實施或安全培訓不夠全面和系統化。安全技能培訓不足:在消防安全技術越來越現代化的背景下,部分醫院管理層將安全培訓視為非持續性的學習過程,導致安全培訓活動不連續或過于零散,醫院缺乏對安全培訓成果進行評估和反饋的機制,難以了解職工培訓的實際效果,進而無法進行改進和調整。消防安全培訓時間不足:部分醫院認為消防安全培訓會占用正常的醫療時間,醫院工作繁忙,安全培訓計劃設計過于集中或者不夠靈活,會使醫護人員無法調整自己的工作安排,不能獲得充分的安全培訓。
(四)消防管理問題
醫院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還需要從管理制度和考核機制上形成對醫護人員的約束,才能保證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順利推進。然而,部分醫院的消防安全管理機制不全面,缺乏與績效考核和激勵機制的關聯性,使得職工對安全培訓的重視程度不夠。缺乏明確的績效指標和目標,無法量化和評估職工在安全培訓上的表現和成果,造成即便進行了安全培訓也不能及時向職工反饋和提供激勵機制,無法激發職工參與熱情。另外,部分醫院的管理層對于安全管理較為忽視,關注短期內的業務狀況,未能深入強化消防安全工作。部分醫院缺乏專業化的消防安全管理人才,導致消防安全缺乏規范化管理,未能建立穩定持久的管理及培訓制度。
(五)火災預警問題
根據相關規定,醫院等公共場所需要配備相應的火災預警系統,保證醫院的消防安全[3]。然而,部分醫院火災預警系統較為老化,未能進行高等級的火災預警系統配備,尤其針對老舊病區,未對火災預警系統進行相應的改造和更新,存在著消防預警隱患。有的醫院資金較為緊張,極大妨礙了火災預警系統的建立和運用,使醫院的火災預警能力較為薄弱。部分醫院醫護人員對于火災預警系統的了解不足,同時由于多種原因,未能接受相應的火災預警系統安全操作培訓,導致人員的火災預警能力較弱。
三、醫院消防安全管理措施
在北京某醫院大火事件中,起火建筑中的消防用電設備未采用專用的供電回路,東樓的相關消防設施年度檢測不合格,消防應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統、消防給水、消火栓系統、自動噴水滅火系統、火災自動報警系統等存在不合格項。同時,東樓的部分管道未做防火封堵處理,進而造成較大影響,導致了嚴重的后果。因此,加強消防安全管理,是各醫院刻不容緩的任務,要將其作為醫院管理的重中之重[4],切實滿足醫院的消防安全需求,為醫患人員提供安全的消防環境。
(一)強化消防安全管理意識
醫院管理層應高度重視安全工作,加強工作統籌,建立健全并落實醫院全員安全生產責任制,強力推動將業務工作與安全生產同時安排部署、同時組織實施、同時監督檢查,將履行安全生產工作責任情況列入述職內容與相關達標評比或者績效評價掛鉤,推動各科室全面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形成各負其責,齊抓共管的監管格局。在實際工作中,要建立自上而下的消防安全意識,并結合職工的考核評估機制,將消防安全落到實處[5]。要保證醫院內部全面具備良好的消防安全意識,并形成較好的消防安全警惕性,能夠將消防安全貫穿在工作的全過程,具體可采取以下舉措強化消防安全意識。第一,建立健全安全生產隱患舉報制度,設立并公布舉報電話,完善保密制度,充分發揮醫院職工和就醫群眾的監督作用;第二,建立健全事故隱患報告獎勵機制,完善物質和精神雙重獎勵措施,對報告重大事故隱患等突出問題的予以重獎,并納入年度考核先進評選,提升干部職工的消防安全意識。
(二)合理進行醫院結構規劃
消防安全工作要從醫院建筑結構上入手,為醫院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奠定基礎。要定期進行建筑結構評估和檢查,包括基礎、墻體、梁柱等部分,以了解結構的穩定性和完整性。第一,鋼筋混凝土是常用的醫院建筑結構材料,加固和修復有損壞或老化的鋼筋混凝土結構,如使用碳纖維增強材料、梁柱加固等。第二,確保醫院建筑的基礎和地基能夠承受正常荷載和可能的地震或其他自然災害的影響,如在地基上增加鋼筋筏板等。第三,確保醫院各功能區域之間的防火隔離,使用符合防火標準的材料,如防火板、防火涂料等。第四,確保醫院內部設置有足夠數量和容量的安全出口和逃生通道,并保持通暢和明確標識。第五,將醫院建筑中易受到沖擊的玻璃進行強化處理,采用抗爆設計,提高醫院的火災抵御能力。此外,針對醫院的安全通道和緊急出口,要設置明確的標識,并保持安全通道和緊急出口暢通無阻,避免堆放雜物、家具或其他障礙物。確保安全通道和緊急出口的照明設備正常運作,切實為醫患人員的安全提供保障。
(三)加強消防設施檢查維護
消防設施作為消防安全管理的基礎,要進行定期的維護和核查。制定定期設備檢查計劃,明確檢查時間、頻率和責任人員。根據設備類型和特點,確定相應的檢查內容和方式。檢查設備的各項功能是否正常,包括系統運轉、電氣控制、傳感器和讀數等。使用設備的操作手冊和技術規范作為參考,確保設備符合規定的工作參數和性能。定期清潔設備,確保設備表面和內部的衛生。檢查設備的安全裝置和保護設備,如報警器、避雷裝置、防護罩等,確保其完好并能正常工作。定期更換易損件和耗材,如閥門、電子感應元件、聯動模塊等。建立設備檢查和維護記錄和文件,包括檢查日期、檢查項目、檢查結果、維護操作等。根據需要,委托專業的維保公司進行定期的設備維護,以確保設備得到專業的維修和調整。
(四)加強消防安全隱患排查
著重對醫院的安全隱患問題進行排查,定期檢查醫院內的電氣設備,如插座、開關、電線等,確保其無損壞、無過載現象,并杜絕私拉電線的現象。保持安全通道和緊急出口暢通,避免堆放雜物。定期檢查滅火器、消防栓、自動滅火系統等滅火設備,確保其狀態良好,標識清晰。定期檢查醫院內的照明設備,確保燈泡、燈管等照明元件沒有暴露的電線和損壞,避免因短路引發火災。定期檢查煙霧探測器和火災報警系統的運行狀態,包括電池更換、故障及時修復等。醫院應制定火災隱患排查制度,明確責任部門和人員,并根據制度建立有效的巡查和檢查機制。
(五)提升消防應急響應速度
醫院要在加強消防安全管理過程中,提升自身的消防應急響應速度,并在院內形成消防安全應急處理預案,保證發生火災后能夠迅速響應[6],將傷亡損失降到最低。其中,醫院要制定完善、實操性強的應急預案,每半年至少組織開展1次疏散逃生演練,使全體職工熟知逃生通道、安全出口及應急處置要求,提升職工群眾的疏散逃生避險意識、能力;每年完成一次醫院全員安全培訓,包括必備的安全生產知識、規章制度、操作規程和應急處理措施等。積極配合消防部門進行全員消防技能實操實訓和達標考核,確保每個人充分掌握報警和初期滅火能力。強化微型消防站、志愿消防隊等自防自救隊伍建設,提升專業化應急處置能力。
結語
綜上所述,醫院消防安全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針對醫院存在消防安全管理問題,須全面加強對消防安全問題的治理,保證醫院的醫護人員具有強烈消防安全意識,并不斷加強消防安全管理,營造良好的醫院消防安全環境,從根本上為人們的生命和健康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車永茂,毛向陽,陳亮.提升醫院消防安全管理質量路徑探析[J].現代醫院,2023,23(04):547-549.
[2]王凡紅.淺談醫院消防安全管理存在的問題與應對措施[J].消防界(電子版),2023,9(07):163-165.
[3]褚鍇,徐建國.初探醫院消防安全管理面臨的問題及預防措施[J].中國衛生產業,2019,16(19):55-56.
[4]韓公博.醫院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現狀分析與建議[J].今日消防,2022,7(02):57-59.
[5]王冰.綜合性醫院消防安全管理面臨的問題及對策[J].財經界,2019(02):19-20.
[6]黃崇彧.探討醫院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消防界(電子版),2018,4(15):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