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中國經濟的騰飛,城市環境藝術建設不斷加速。人們對環境藝術設計的需求從生活基本功能需求轉向精神文化追求,更為注重將地域特征應用在環境藝術設計中。圍繞地域特征在城市環境藝術設計中的應用,結合存在的問題提出具體應用措施,以期促進繼承性、傳承性、文化性、地域性在環境藝術設計領域全面體現。
關鍵詞:地域特征;城市;環境藝術設計
近年來,伴隨城市經濟發展而來的,是大眾對城市區域內環境建設的重視度逐漸提升。城市環境藝術設計不僅能給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環境,還能體現當地的地域文化。地域特征在城市環境藝術建設中的應用,也能夠為城市文明建設增加優勢。
一、地域特征的概念
地域特征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圍內,存在的與其他地區差異明顯的事物或習俗的總稱。地域特征的范圍很大,具體包括地域內的經濟、自然地形、文化風俗等要素。地域特征凸顯了不同地域的特殊性,是環境藝術設計中地域特色形成的必然要素。
地域特征主要分為地域自然特征和地域人文特征。地域的自然特征指區域所在地的氣候、地形地貌、水文、土壤、動植物等自然條件,對人類活動產生重要的影響;人文特征是指在某特定區域內基于人類長期社會活動而形成的政治、經濟、文化等行為。
環境藝術設計影響著城市市民的生活幸福感、城市文明建設、城市現代化建設水平。同時,地域特征不僅影響著人們的日常生活方式,也影響著城市建設發展規劃、環境藝術設計的表達應用。這些地域特征都不是以個體的形式獨立應用在城市環境藝術設計中的。環境藝術設計應該根據地域特征進行。
二、城市環境藝術的設計理念
環境設計主要研究自然環境和人工建筑,包括以研究建筑內部空間、色彩、照明、家具、陳設、自然景物等諸要素關系為目標的室內環境設計,和以研究建筑外部空間、景觀、綠化、小品、設施等諸要素關系為目標的室外環境設計。
城市環境藝術設計分為廣義與狹義兩種。狹義的城市環境藝術設計是指在城市的建設與發展中對于城市道路的建設、綠化、廣場、街道等的設計;廣義的環境藝術設計不僅包括城市環境的規劃與建設,還涵蓋了通過藝術設計的方式對建筑室內外的空間環境進行整合設計,比如武漢東湖楚市禮巷商業景觀,通過開放封閉的街面,打造古樸精美的景觀。城市景觀設計在設計手法方面通常具有觀賞性與標志性、藝術化與裝飾化、功能復合化傾向。
對于環境藝術設計來說,內涵深刻、富有創意又具有地域特色的設計作品,無一不是在與地域特征相結合的情況下誕生的。每一個地域都會有自身獨有的特點,環境藝術設計工作絕非簡單的設計工作,其藝術性能否有效發揮出來,需要看地域特征是否有效融入其中[1]。
三、地域特征在城市環境藝術設計中的應用要點
在現代設計的歷史中,有許多優秀的設計師留下了寶貴的經驗。如設計師約翰·拉斯金在設計中主張采用自然的特征作為設計元素。在城市環境藝術設計過程中,設計者也可以借鑒建筑設計師賴特的有機建筑“六原則”,將其應用到環境藝術設計作品中。“六原則”包括:簡練是藝術性的檢驗標準;建筑設計應該風格多種多樣;建筑應該和周圍的環境協調一致,看起來像從那里長出來的一樣;建筑材料的本質表達;建筑的色彩應該與周圍的色彩協調一致,也就是說從環境中提取建筑的色彩;建筑中精神的統一和完整性。根據“六原則”的指導,結合地域特征進行城市環境藝術設計,可以使整體設計體系更清晰,設計理論更完備。
(一)注重與地域特征的結合
城市環境藝術設計是與城市的生態環境、氣候、水文等各個方面相結合的一個設計綜合體。不同地域的城市可以結合當地的地域特色進行城市環境設計,從而促進區域的可持續發展。例如,就我國的古建筑景觀來看,江南地域的景觀與西北地區的景觀就有著視覺上的差異。這些差異不僅僅是視覺感官上的感受,深究其內涵,是不同區域之間的氣候、文化、歷史之間的共同差異,在景觀設計上融為一體。在設計實踐中,設計師應結合地域自然特征和地域人文特征,將地域的環境特色、文化元素帶到城市環境藝術設計作品中。
在地域的城市環境藝術設計中需要結合地域自然特征進行設計,在實際的應用中尊重當地的自然條件,根據不同的地理自然環境選擇不同的環境藝術設計手法。景觀設計師在設計時需要深入考察當地的地域環境,對于區域的環境進行設計或者改造,有效體現城市環境藝術設計的地域特色。
地域人文特征與城市環境藝術設計的結合,是將建筑、景觀、環境、氣候、人文集于一體的設計,通過景觀設計去展示城市的地域文化、人文歷史等。在設計手法及設計元素上不能生搬硬套其他城市已有經驗,應該深入研究地域元素的文化內涵,采用地域性的設計語言。在景觀設計元素的選擇方面要結合當地的地域文化,展示當地的文化底蘊,繼承弘揚和發展地域精神。比如在井岡山開展城市環境藝術設計,就要結合當地的地形、豐富的文化,將該地區的優勢全面發揮出來。在強化城市綠化功能的基礎上,使城市景觀的功能與文化緊密聯系,給旅游者提供特色體驗,也促進居民增強自豪感。
(二)探索多元化的設計風格
在城市環境藝術設計中,設計效果與設計師的主觀思維是不可分割的。每個設計師都應該有自己獨特的設計理念。當前,在對外發展交流的理念下,受西方文化影響、多元文化交融產生的設計思想層出不窮,同時,民眾對城市環境藝術設計的追求也越發多樣,因此,城市環境藝術設計需要探索多元化的設計風格。
在外來設計思潮及本土傳統文化不斷碰撞和交融中,在現代設計思想與西方設計思想不斷深入融合發展的背景下,設計師在城市環境藝術設計上應突破傳統的設計理念,結合當地的地域文化特色,將地域的人文歷史、社會發展環境、自然生態環境都納入思考范圍中。雖然大多數城市環境藝術設計師秉承揚棄的設計理念,但是避免不了會受到原有藝術形態風格影響,導致作品理念和個性不鮮明,在表達方式上受到一定的制約[2]。設計師通過吸收與融合外來優秀設計經驗,以及對自身本土的設計思想不斷深入研究,能夠豐富城市環境藝術設計的表現形式,增加藝術設計作品的美感及整體效果。
(三)打造和諧統一的整體美感
現代環境藝術設計不僅要注重功能需求,還要注重設計上的審美需求,尤其要注重打造和諧統一的整體美感。
現代城市環境藝術設計要體現和諧統一的美感,首先,需要注重設計中各個元素之間的相互銜接與交融。在設計的過程中,有效把握整體與局部之間的協調關系,使設計整體和諧統一。其次,在進行城市環境藝術設計時應注意與周邊環境的色彩、功能等元素相互結合。在設計中要遵循尊重自然、保護自然、與自然和諧相處等設計原則,促使城市環境藝術設計與周邊自然人文環境巧妙地協調。
四、城市環境藝術設計中存在的問題
(一)地域特征設計的缺失
伴隨對外經濟貿易、學術交流、文化傳播的持續發展,外來設計文化、設計理念、設計風格逐漸向我國設計領域滲透。例如巴洛克風格、洛可可風格、波普設計風格等涌入設計師的視野,對我國設計者產生重要影響。同時,隨著我國經濟的穩定發展,越來越多的人涌入城市,城市化進程加快,人們生活水平逐漸提高,對日常居住環境、城市環境建設、環境設計的需求和設計水平,以及地域特色在環境藝術設計中體現的需求日益提高。然而,我國在城市環境藝術設計上與其他發達國家地區相比仍有差距,主要滿足人們的日常生活、城市現代化建設的基礎需求,對道路、綠植、導示牌等進行設計,設計中地域特征的體現不足。在城市化的進程與發展中,城市環境藝術設計在城市發展中受到極大的重視,地域特征在環境設計中的消失會導致城市長久形成的地方特色消失,城市外部的文化形象趨同,使城市之間缺乏區別。
(二)設計思路實施困難
在城市環境藝術設計中應用地域特征,需要結合當地的地形、水文、文化、氣候、植被等進行綜合性設計,這就對設計師自身的設計水平、設計經驗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首先,設計師需要對當地的地形、水文、氣候、植被等外界自然條件與文化、歷史等外界人文條件進行整體把握,融入自身以往設計經驗,并不斷進行創新。受自然環境、技術、資金等要素的限制,設計思路在具體實施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難。其次,在具體的設計實踐過程中,設計師的設計圖紙,總是隨著周邊的修改意見而不斷變動。城市環境藝術設計涉及多個主體,在建設過程中,需要考慮政府、城市居民、設計者、建設者等多方面的需求,接受各界的意見。這些來自外界的對設計圖紙的各種修改意見,使設計師的真實設計想法很難全面地表現。
(三)設計盲目跟風
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獨特的地域特征,但近年來,在城市環境藝術設計領域出現了一些模仿設計,部分設計師忽略不同城市的地域特色,忽略本地文化,缺乏從本地文化藝術出發的設計點,盲目跟風,以此設計出的城市景觀忽視了城市的地域特色,也缺乏對于本土文化的繼承、發展、創新。如部分地區的設計師在城市環境藝術設計中對北京故宮景觀設計進行照搬照抄。景觀設計失去了對于本土文化的繼承,將會影響地域文化的傳承與發展,甚至阻礙城市建設。這種盲目跟風現象的出現,往往是源于對于城市環境藝術設計作用與意義的認識不足。
成功的城市環境藝術設計應該是最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當今城市的建設發展中,在景觀設計方面不能一味地跟風,設計師要抵制盲目跟風甚至抄襲的不良風氣,堅持具有自身特色的設計原則。城市的建設發展不需要毫無意義的跟風抄襲,這種對環境設計發展具有不良影響的行為應該被盡早摒棄。
五、地域特征在環境藝術設計中應用的具體措施
(一)尊重城市地域環境
營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城市景觀藝術設計,首先要在設計上貼近自然,其次要深度結合當地的地域特征。在景觀設計中應遵循以人為本、因地制宜、保證人居環境的舒適性等設計原則。尊重地方特色,在設計上貼近地域環境。每個城市的地域環境都有自身的特殊性,景觀設計在功能設計的基礎上需要充分考慮城市的文化和歷史背景,采用適當的材料、手法和風格,使得城市景觀與當地文化和歷史相協調,形成獨特的地域城市景觀。
(二)合理運用地方性材料
不同地區有不同的景觀材料。結合不同地區之間的區域特色及城市的定位進行設計,能夠設計出獨特的城市景觀。比如:在云南,可以結合當地木質材料、自然石質材料,以及云南特有的民族風情進行景觀設計;在深圳就要結合深圳的經濟發展及深圳的城市定位進行景觀設計,設計出面向世界、都市化、現代化的城市景觀藝術設計。再如,在進行景觀設計施工時,一些城市因屬于山地地形不利于施工材料的運輸,因此,在材料的使用上可以結合當地的石材、木材等材料進行設計。這樣一方面便于運輸,能夠節省成本,實現低碳環保;另一方面利于運用本地的特色材料進行建設,能夠使城市景觀藝術設計更具地域性。
(三)多元文化融合
城市環境藝術設計是精神理念和物質本性的集中體現,涉及自然界、社會物質性、地域性、民族性、歷史性和文化性等各方面。每個地域都有自己不同的地域文化。城市環境藝術設計在實踐中應注重與地域文化交互融合,在設計精神及設計思想上繼承和發展地域民族精神、地域文化精神等,設計出具有地域特色的城市景觀。地域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地域特征很大程度上源于地域文化的獨特性,以及地域文化的深度與內涵。城市環境藝術設計中地域特征的應用,不僅代表了當地的設計水平,更是地域文化在景觀環境中的一種傳承。
在地域景觀設計中,既要繼承和弘揚當地特色的文化元素、民族特色等,又要結合當今城市的發展趨勢進行與時俱進、符合時代發展趨勢的設計。在此情況下,設計師在將當地的特色應用在景觀設計中時,要取其精華,棄其糟粕,并與時代元素、現代元素等相互結合。在城市環境藝術設計方面,設計師應做到與時俱進,不斷融入新的設計理念及新的設計方式,自然和諧地將多元設計元素融入景觀設計中,以不同的環境設計表現手法,打造不同的設計風格樣式。融入新的設計理念與新的設計方法,可以實現景觀的跨越式發展,推動城市環境藝術設計的與時俱進與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袁磊.地域特征與環境藝術設計的內在關系[J].湖北科技學院學報,2015(12):141-143.
[2]劉曼麗.基于地域文化的城市環境藝術設計研究[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5):158-160.
作者簡介:
王丁坤,云南大學昌新國際藝術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環境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