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成立75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系統闡述了全面發展協商民主的本質特征和實踐要求,為新時代新征程推動人民政協事業高質量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市縣政協是發揮人民政協專門協商機構作用的重要力量,要以加強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等功能建設為重點,選準切入點和突破口,推動協商民主彰顯更大優勢、發揮更大效能。
推動協商選題制度化。堅持黨委會同政府、政協制定并組織實施年度協商計劃制度,完善重點協商議題會商機制,將重點協商活動納入黨委、政府工作總體部署。建立完善黨政點題、委員薦題、調研訪題、多方征題的工作機制,多形式多渠道篩選協商議題。
推動協商程序規范化。以規范專題議政性常委會會議為切入點,從議題設置、調研開展、會議組織、討論交流等各個環節完善制度機制。以改進調研方式為著力點,探索開展“小分隊”和委員自主調研,打造“一線調研、多方分析、形成報告”的閉環式運行機制。以促進協商成果轉化為落腳點,建立協商成果建議清單及辦理情況反饋機制,健全協商議政質量評價體系,推行提案辦理“雙評議”制度。
推動凝聚共識融合化。將“第一議題”制度延伸到各項履職工作中,每次協商調研活動開展前認真學習相關工作部署。探索建立征集網絡,建強征集隊伍,完善學習培訓、選題研判、編審報送、通報考核等制度,讓不同領域、不同階層的聲音都能傳遞上去。完善委員聯系界別群眾網格化工作體系,建好用好“委員協商議政室”“委員工作站”,將市政協委員全部下沉到縣(市、區)、社區,深入開展具有界別特色的履職“服務為民”活動,厚植黨治國理政的政治基礎和社會基礎。
推動民主監督精準化。緊扣協商式監督定位,把準監督方向,提高監督議題與黨委、政府中心工作的契合度。完善監督形式,寓監督于履職全過程,每年從不同側面、不同角度持續對同一主題進行跟蹤監督,助推黨委、政府決策部署和民生關切落地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