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口老齡化程度加深和家庭結構變化,高齡、失能、獨居、留守老年人數量持續增長,適老化改造的剛性需求正不斷上升。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成立75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提出,更好保障最廣大人民整體利益、根本利益、長遠利益。為此建議:
生活設施改造要“盡精微”,以“小改造”讓老年人不再“磕磕碰碰”。社會適老化改造既需要堅持系統觀念,也需要精準聚焦老年群體現實關切,于細微之處下足“繡花功夫”。應將適老化改造工作,與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城鄉綜合道路交通等重點工程結合起來,有計劃、有步驟地補齊適老化設施短板。還應按照“一戶一策”的原則,不斷規范“項目申請、評估設計、施工改造、驗收核查、補貼發放、資料歸檔”等改造流程,做到全程可追溯。
日常服務供給要“致廣大”,以“低門檻”助老年人跨越“時代鴻溝”。隨著現代信息技術不斷進步,老年人的數字鴻溝問題日益凸顯。應聚焦老年人日常生活中購物、出行、就醫等高頻事項,推進與老年人聯系密切的網站、App適老化改造,助力老年人邁過“數字鴻溝”、越過“數字陷阱”。還應充分考慮老年人身體能力,以保障人身安全為基礎,系統打造“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補充、互助養老為特色”的城鄉社會化養老服務體系,完善城鄉綜合服務功能。
社會融資渠道要“多元化”,以“廣積糧”托起老年人的“幸福晚年”。適老化改造是一項綜合性的系統工程,也是一項長期任務,需舉全社會之力,共同建立多方參與的適老化改造體系。應以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為契機,不斷建立完善相關評價體系和支持措施,并按照“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市場運作”的原則,通過政府采購、新增設施有償使用、落實資產權益、統籌存量資源經營權等方式,積極引導各類投資主體在“銀發經濟”中“尋找黃金”,逐漸完善市場化參與適老化改造運營模式和長效管理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