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派出所名稱:北京市公安局東城分局北新橋派出所。
建所時間:1958年。
轄區概況:派出所地處首都功能核心區,轄區面積2.62平方公里,轄10個社區,實有人口103798人。毗鄰東北二環和東直門交通樞紐,雍和宮、通教寺、簋街等廣為人知的地標性建筑和商業街區都在轄區。此外,中石油集團總部、中國青年報社、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中國中醫科學院等重點單位場所也坐落其中。
警力配備:現有民警93人,文職、輔警49人。
榮譽:2019年至2024年先后榮立集體二等功2次、榮獲集體嘉獎4次。獲評2021年北京市公安局先進黨支部、2021年首都文明單位、2022年北京市公安機關先進集體、2023年“北京刑偵尖兵”、2023年北京市東城區“四強”黨支部、2024年北京市公安局戶政工作十佳“文明窗口”等。被北京市公安局選為“兩隊一室”警務改革試點單位。
近年來,北京市公安局東城分局北新橋派出所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圍繞“主防”重點工作,以“四個堅持”加快形成和提升新質公安戰斗力,初步構建了和諧善治的基層治理新格局。
堅持黨建引領,堅守對黨忠誠“生命線”
北新橋派出所黨支部認真履行從嚴治黨主體責任,落實黨建重點工作任務,不斷推動基層黨組織建設提質增效,確保黨支部和黨員隊伍政治過硬、作風優良。
堅持政治建警。規范落實“三會一課”、黨員民主評議、每月主題黨日活動等組織生活制度,積極建設支部理論學習微信群、學習交流微黨課、教育宣傳微陣地“三微”學習陣地,確保做到理論學習常態化;搭建黨建文化宣傳欄,精心設計黨建主題展板、黨務警務公開欄、榮譽墻、警營風采等板塊,以圖文并茂的方式將黨員宣傳教育融入日常,筑牢隊伍政治思想根基。
堅持文化育警。組建打擊小分隊、青年突擊隊、宣傳小分隊,不斷創新機制、豐富載體,為民警搭建成長平臺;深入挖掘先進典型榜樣,積極開展青警培養、典型推樹和宣傳展示,去年以來先后推樹“2023北京榜樣”上榜人物1名、北京公安青年榜樣1名、北京市公安局優秀女民警1名、北京市公安局優秀黨務工作者1名、北京市公安局優秀團員1名、東城分局勤廉模范1名;成立各類文化社團,以“健康工作、快樂生活”理念為指導,推動文化活動向警營延伸,用文化“軟實力”催生強警“戰斗力”。
堅持從優待警。通過改善辦公住宿環境、邀請社區醫院入所定期開展問診服務等舉措,拓寬愛警暖警渠道,不斷提高隊伍凝聚力和向心力。
堅持從嚴治警。嚴格落實談心談話、全員家訪慰問等制度,運用身邊人身邊事持續開展警示教育,通過每周內務檢查、每月績效考評等方式,強化全體民警遵規守紀意識,確保隊伍“零違紀”。
堅持主動靠前,繪好為民服務“楓警線”
受轄區內教育資源優質、企事業單位密集、平房院落房屋產權結構復雜等因素影響,北新橋派出所戶籍窗口業務量常年高位運行,占據整個東城區窗口業務量的7.2%。對此,派出所提出了戶政法治化理念,通過窗口社區聯動、兩級會商等方式,推動戶籍辦理、法治宣傳、信息采集、化解矛盾等工作由“一元式”向“多元式”、由“被動兜底”向“靠前治理”轉變。
增強服務厚度。注重服務過程,要求窗口民警、輔警做好前置服務,不僅要當好群眾的“辦事員”,更要當好“引導員”“咨詢員”,從細微之處踐行為人民服務宗旨;定期針對新型、疑難、薄弱業務進行培訓,不斷提升隊伍整體素質水平。
提高辦理速度。創建受理登記冊,明確首問負責制,壓實主體責任,確保各項工作量化到崗、細化到人、落實到位;建立所內會商機制,領導把關、民警出策,在減少層報流程的同時縮減辦理期限,切實把準群眾訴求,及時解決群眾困難。
提升服務溫度。從全面升級辦公軟件、硬件設施入手,通過添置老花鏡、提供衣物、發放暖寶寶、早開門五分鐘等舉措,主動為群眾提供各項便民服務,用“小細節”溫暖“大民心”;實行戶籍民警與社區民警聯動機制,將辦理戶政業務等服務前置,既減少群眾往返跑,又及時傾聽群眾呼聲,積極打造“群眾家門口的派出所”,切實做到了“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務不缺位”;推行所領導接待群眾制度,有效暢通內外監督渠道,及時將矛盾發現于萌芽、化解于基層;建立信訪投訴工作提級辦理制度和每日晨會通報制度,主要領導負總責、親自抓,分管領導積極組織、具體抓,同時明確專人專崗,持續跟蹤問效,確保群眾訴求落實到位、解決到位、反饋到位。2023年,共化解矛盾糾紛8200余件,收到群眾贈送錦旗124面、感謝信11封。
堅持以防為先,下好源頭治理“先手棋”
北新橋地區交通便捷、人員密集、流動性大,特別是2023年以來雍和宮、簋街旅游、就餐客流量大幅攀升,達到歷史峰值。對此,派出所牢固樹立“變被動干為主動防”理念,推動預防前瞻性、打擊整治主動性、防控有效性不斷提升。
做實“基礎防”。整合街面巡邏車組、夜巡隊和社區專職保安等力量,點面結合、整體聯動,最大化將警力投向街面,提升治安防控力度和突發事件快速處置能力;優化派出所內部“兩隊”與“一室”關系,在外筑戰力的同時內修功力,做到既細化分工、各司其職,又高效銜接、相互支撐,形成防范、打擊、治理、服務工作合力。
做好“主動防”。依托“穿警服的副書記”、7×24小時警務室等制度,推行社區民警“專職化”,將“下社區”變為“在社區”,確保民警深入群眾、忙在社區、干在實處。社區民警在街道辦事處、社區居委會的統一領導下,結合“網格化”管理工作要求,對矛盾糾紛開展社區化解,強化社區警務工作和屬地治安掌控。
做優“聯動防”。在派出所原有一個調解室的基礎上,充分運用社區資源,積極推行“社區民警+居委會”開展民調工作,最大限度將矛盾糾紛化解在前端、化解在源頭;積極牽動街道辦事處群防群治力量及大中型單位企業的內保力量參與安全宣傳、巡邏防范等工作,最大化發揮群防群治力量“信息員”作用;精心制作“反詐日歷”,內容涵蓋防騙知識宣傳、反詐App推廣和轄區每日接報電詐案件,通過微信群、朋友圈對轄區居民、商戶、外賣員、快遞員等群體精準推送,不斷提升轄區群眾的防騙意識。
做強“技術防”。有效運用現有智能預警、攔截預警等情報信息系統,及時獲取精準信息和工作線索,為指揮決策部署提供有力支撐;積極推動轄區重點區域科技信息化防范體系建設,整合相關視頻信息資源,及時發現、關注、處置大人流、擾序等問題,掌握工作主動權;依托視頻巡控平臺24小時開展視頻巡視,對轄區街面繁華場所和重點部位進行全方位管控,做到視頻巡控與街面力量的密切配合,進一步完善發現、上報、處置閉環機制。
堅持打整結合,守好平安建設“主陣地”
派出所緊扣轄區治安形勢特點,建立打擊小分隊,全力打高發、整秩序、防風險、除隱患。2023年全年共刑拘77人,在分局排名第一;治拘252人,在分局排名第二;抓獲盜非嫌疑人數、賭博嫌疑人數均在分局排名第一;抓獲在逃人員45人,戰果值占全分局的21%。全年轄區可防性案件“零發案”。因打擊成效突出,派出所打擊小分隊被市局評為2023年“北京刑偵尖兵”。
開展專項打擊。嚴格落實“早巡查、晚清整、夜巡控”機制,滾動開展社會面秩序清理整治。針對雍和宮、簋街周邊客流量大、治安狀況復雜等特點,依托“小兵團、小區域、小專項”攻堅模式開展專項打擊,對無照游商、算命擾序人員加大打擊查處力度,做到隨發現、隨清理、隨打擊,全面凈化社會治安環境。
聚焦精準打擊。結合地區發案形勢,緊盯與群眾利益相關的民生小案,重點對接觸類詐騙、盜竊、盜非等高發案件和秩序類警情進行強勢打擊,對易發案部位進行精準分析,對治安重點地區落實常態化蹲守,全力守護人民群眾財產安全。
下一階段,北新橋派出所將繼續深耕“主防警務”,不斷夯實基層基礎工作,把治理優勢轉化為發展勝勢,讓轄區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