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鄰里矛盾、感情糾紛、心理問題,到底該如何化解?在浙江省義烏市公安局江東派出所,有這樣一位專攻心理學的“行家里手”,將自己的苦功用在“疑難雜癥”上。
他就是馮潮貴,兩年前從拘留所所長崗位退下,如今是商苑社區的社區民警,也是一名經驗豐富的高級心理咨詢師。擔任社區民警以來,通過心理輔導,挽回6個家庭,拯救19個青少年。
從警32年,馮潮貴先后獲得個人二等功1次、個人三等功2次、個人嘉獎7次。
“網癮”少年的新體驗
馮潮貴的工作室在商苑社區黨群服務中心二樓,他將其布置成茶室的模樣,毛筆書寫的茶簾將環境襯托得古色古香,讓人放松。桌上擺著一本《心理撫養》,是馮潮貴最新的手頭讀物,不少地方他都劃線標注,寫了讀書筆記。“家長參與孩子成長,進行情感撫育,教他做人做事,這種心理撫養比滿足孩子的物質需求更重要。”
2023年清明,轄區一對夫妻報警稱上初中的兒子小亮(化名)離家出走。小亮是網癮少年,父母采納一心理咨詢師的建議,沒收了他的手機。雖然派出所出動警力找到了人,但家長和孩子之間的心結還在。今后怎么辦?值班民警想到了馮潮貴。
“你們把人送到我這里來吧。”那天清明放假休息,馮潮貴在赤岸老家。家長把小亮送到后離開,馮潮貴也不急著跟他聊,拿了把鋤頭,“走,跟我上山挖筍。”在山里,馮潮貴教小亮識別什么樣的竹子下藏著筍,往哪個方向挖才能找到寶貝。這些“土常識”,小亮聞所未聞。
接下來的一天,馮潮貴帶著他種菜、捉泥鰍、看戲……行程安排得滿滿當當。其間,小亮沒要求玩手機,倒是吐露了心聲:原來,小亮父母一直忙于工作,從幼兒園開始就拿手機讓其自娛自樂。父母的缺位,導致他對虛擬世界越來越依賴。
癥結找到了,事情就好辦了。馮潮貴第二天約談小亮父母,“光‘堵’行不通,要分散他的注意力,帶領他培養健康的興趣愛好。”“父母必須參與心理撫養的全過程,通過陪伴、關愛、獲得孩子的依戀感,進而獲得管教孩子、‘立規矩’的資本。”一番引導之后,家長帶著“錦囊”離開。
由于擅長共情、傾聽和啟發,這兩年,馮潮貴“靈魂大師”的名號漸漸傳開,“有困難就找老馮”逐漸成為了大家的口頭禪。逃學的孩子、創業失敗的老板、矛盾中的夫妻……大家都愛來工作室找他聊一聊,馮潮貴笑稱這是甜蜜的“負擔”,心里卻明白這是群眾對自己的認可與信任。
化解13年積怨
“老馮,周末在干嗎呢?想你了。”曾因鄰里糾紛信訪長達13年,已是耄耋之年的老何如今將馮潮貴當成了“知心人”。
原來,老何住在居民樓一樓,五樓的房東將車庫租給了某公司當機房,老何稱機房有輻射、空調有噪音,希望機房搬離。因為這事,十幾年間老何和五樓的房東不知起了多少次沖突,造成重復報警。其間由社區、物業等部門多次組織調解,但都沒有成功。
2022年馮潮貴到商苑社區后,第一次進老何的家門,老何沒給他好臉色。馮潮貴不氣餒,三番五次的走訪,每次都買些水果和牛奶。了解到老何有肺病,他又自掏腰包為其購買了消毒燈。從家長里短、養生保健入手,漸漸的,老何卸下了“心防”。“他們每次都是口頭答應,沒有執行過。”“他們”的失信讓老何傷心。
馮潮貴再次對癥下藥,用行動做最好的證明。沒幾天,老何就見到工作人員拆走了發熱的電板和嗡嗡響的空調外機。“老馮,我就信你,從今天起我們兩家的恩怨到此為止,不會讓你們再操心了。”2023年初,在民警和社區干部的見證下,老何和五樓房東握手言和,簽下和解書,長達13年的“拉鋸戰”落下帷幕。
“每一次握手,每一次微笑,都是對我工作最好肯定,也是對平安義烏建設的最好見證。”馮潮貴說,雞毛蒜皮的小事,多年累積起來就是大問題。只有設身處地為群眾著想,堅持“一碗水端平”,帶著耐心、裝著真心才能化干戈為玉帛,才能真正走進群眾心里。
老民警的十年規劃
作為社區民警,馮潮貴把“常走百姓路、常敲百姓門、常聽百姓音”作為自己的工作準則,將“解民憂、紓民困、暖民心”作為自己的工作追求。但他也意識到對于很多年輕民輔警而言,由于不熟悉社區情況,缺乏經驗,群眾要么不開門,要么態度冷淡。
門難進怎么辦?馮潮貴傳授了自己的技巧——贊美。入戶時,一聲“同年哥、同年嫂”,打消群眾的抵觸情緒;“你家收拾得真干凈,墻上的榮譽真多,孫子真可愛”,幾句夸贊拉近和群眾的距離。馮潮貴說,做群眾工作要“腿勤、嘴勤,真心、真情”,多往社區跑,最重要的是要發自內心、真誠地去對待群眾、幫助群眾。
對于向自己求教的年輕人,馮潮貴從不吝惜自己的經驗,聽到一句“馮老師,你教我的方法很管用”他就開心。他給自己制定了一個“334”的10年規劃,“第一個3年是自我學習,做更多調解個案積累經驗;第二個3年是帶動身邊人學習;4年是大家共同推進,為社會和諧貢獻更多同心同向之力。”
近年來,江東派出所發揮馮潮貴的特長,以打造“馮老師工作室”為抓手,召集馮潮貴、錢塘老娘舅陳新厚、金牌調解員龔景永、心理咨詢師石小艷等4位有豐富社會個案經驗的專家為群眾提供心理咨詢并給予積極疏導,同時組建“義警服務隊”132人,“陽光幫扶”大愛團隊97人,共同開展社區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截至目前,工作室共調解糾紛近25起,一對一開展個人心理輔導41次,組織專題講課16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