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戶籍地址已經拆遷,我們急需變更戶籍地址。可是兒子在外地,我們夫妻兩人明天要去看病。這可咋辦?”3月14日,山西省壽陽縣公安局馬首派出所開展的“戶籍業務進小區”活動中,戶籍民警了解到郭女士的相關情況后,便利用午休時間加班,終于在當天下午將變更好的戶口簿送到郭女士家中,解決了郭女士的燃眉之急。
馬首派出所聚焦“主防”職能定位,依托“流動警務”探索出一條“零距離服務群眾、全時空守護平安、多元素化解矛盾、警情流轉更暢通”的社區警務運行新模式,形成了警務運轉更順暢、基層治理更高效、基層基礎更扎實的新時代“平安社區”格局。
“流動警務”進社區 服務走進千萬家
“去派出所辦戶籍業務,就怕少帶了材料要多次跑,這下連派出所都不用去就辦完事了!”居民任女士高興地說。
今年以來,馬首派出所充分發揮社區警務工作實效,組建由“社區民警+戶籍民警+網格員”組成的“1+1+N”社區流動警務隊,提供主動上門服務,延伸便民服務渠道。一整天的“流動警務進社區”活動下來,民警輔警發放戶籍、反詐等宣傳資料400余份,提供戶籍業務辦理40余次。
急事馬上辦、特事上門辦、難事專項辦、小事簡易辦,馬首派出所通過打造“心貼心”流動警務,將為民服務舉措向群眾身邊前移。社區民警通過聯系網格體系,加入社區工作群、網格員群、業主群等,建成了覆蓋全所10個社區的“朋友圈”,定期發布戶籍業務、反詐等信息,同步收集社情民意,實現警務服務“不打烊”。
“四心調解”新模式 巧解鄰里“千千結”
“之前,黃老太太出門被它撲倒過,多次溝通就是不解決。”近日,居民李某來到派出所求助,稱其鄰居在居民區平房內飼養一只馬犬,整日嚎叫,弄得四鄰不安。了解情況后,社區民警和社區工作人員與馬某積極溝通協調,馬某第二天就將馬犬轉送回農村,徹底解決了周邊鄰居的后顧之憂。
“每一起矛盾糾紛的化解,我們都力求做到扎實。但有個別矛盾糾紛即便化解了,當事人還會出現反悔的現象……”馬首派出所緊緊圍繞“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的工作理念,推出用心、耐心、恒心、暖心的“四心調解”矛盾糾紛工作法,努力將風險隱患發現在早、防范在先、處置在小,做到“小事不出網格、大事不出社區、矛盾不上交”。
同時,馬首派出所積極組織群防群治力量,組建了“社區民警+天龍救援隊+網格員”的群防群治巡邏隊,配備紅馬甲、紅袖標,常態化開展巡邏防控。巡邏隊還充分發揚“跑斷腿、磨破嘴”的精神,有針對性地開展矛盾糾紛調解。今年以來,共化解矛盾糾紛20余起。
專群結合出警隊 平安守護“快一步”
“有車將我們小區的門堵住了,你們趕緊來看看吧!”2月22日,業主宋女士報警稱,有一輛車故意將小區大門堵住。馬首派出所南港社區警務室接到110 指揮中心指令,迅速出警,4分鐘內到達現場。
經了解,小區成立業委會后,將小區物業管理承包給某物業管理公司。因感覺物業管理不合理,業委會通過投標終止了這家物業公司的物業管理。業委會在沒有任何交接手續的情況下進入小區進行管理,進而與部分業主產生了矛盾。
眼看事情越鬧越大,民警馬上聯合南港社區委員會工作人員對雙方進行耐心勸導。雙方決定再次召開業主大會解決矛盾,不再采取極端措施。
馬首派出所在“兩隊一室”警務機制改革的基礎上,立足轄區實際,推進集“綜合指揮室、案件辦理隊、社區警務隊及社區出警隊”于一體的“三隊一室”警務機制改革,最大化提升警務效能。新組建的“社區出警隊”由綜合指揮室統一調度,充分發揮社區情況熟、距離發案地點近等優勢,分流“案件辦理隊”負責的鄰里糾紛、電詐預警等小案件,真正把社區警力和辦案警力深度融合,實現接警、派警、處警、反饋各環節“再快一秒”。同時,根據轄區治安形勢和發案特點,集中時間開展打擊盜搶騙、黃賭毒及新型違法犯罪等工作,最大限度地釋放警力,實現各類案件快偵、快破、快追贓。
警務服務“動”起來,基層治理“活”起來。馬首派出所通過不斷推動警務和基層治理深度融合,真正將服務和防范觸角延伸至群眾家門口,努力實現“警力向社區流動、問題在社區解決”,不斷提升轄區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