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我從西北政法大學畢業,如愿進入漢陰縣公安局,成為一名人民警察。在經過為期一年的駐村扶貧鍛煉和新警培訓后,我被分配到了雙乳派出所。還記得第一天踏進派出所的院子,外觀略顯陳舊但卻很是干凈整潔的辦公用房讓我印象深刻。
拜師
“你剛來,對派出所的相關業務不熟悉,要跟著大家多學習,多磨煉自己的業務能力。有警的話,我會帶著你一起,但切記要公正文明執法。”聽完所長的囑咐后,我非常興奮,盼著能盡快出警。
不久后的一天,值班室的報警電話突然響起:一對夫妻因瑣事鬧離婚。我和所長穿戴好單警裝備,迅速趕到了報警人家中。只見夫妻二人劍拔弩張,快要動起手來。剛參加工作的我哪里見過這種場面,一時間不知所措。這時,所長上前詢問了二人的基本情況和發生糾紛的原因。待雙方情緒緩和后,大家坐在了一起。所長面對二人,從容不迫,侃侃而談,說的都是接地氣的話。不管是從法律方面還是道德方面,都讓人信服。最終,夫妻二人互相道歉,重歸于好。
事后,所長對我說:“遇事不要慌,要學會換位思考。站在當事人的角度考慮問題,很多事就會迎刃而解。”師傅領進門,修行看個人。所長的這些經驗之談,讓我明白了在基層要想做好群眾工作,必須撲下身子,和群眾打成一片,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
片兒警
單位開展輪崗交流,我被安排在社區民警的崗位上,成為了一名“片兒警”。于是,我每天拎著包,帶上社區民警工作手冊,沉入了社區。
2020年,雙乳鎮集鎮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建成。這個社區是典型的融合性社區,鎮域以外的搬遷戶占到搬遷戶總數的30%以上,總共住有1000多戶約3000人,社情民意較為復雜。
剛開始,我覺得這項工作難度并不大,主要也就是和社區干部一起入戶,向居民宣傳法律知識和安全防范常識。但隨著挨家挨戶地走訪,收集到的群眾訴求越來越多:“樓上的小孩最近晚上經常制造噪聲,吵得我睡不著覺!”“我和鄰居因為土地問題鬧得不愉快,你們幫我們調解一下吧。”“誰把我電動車的電瓶偷走了,這可咋辦?”……我把這些問題進行分類,詳細記錄在自己的工作手冊上,每天列出計劃清單,按照緊急程度逐一處理。每當處理完一件事情,就會有滿滿的成就感,尤其是幫助群眾破案挽損的那一刻。我想這就是人民警察為人民的樣子吧。
成長
群眾看公安,關鍵看破案。我所在的派出所是農村派出所,實行的是“一警多能”警務運行模式。這樣一來,基層民警就必須具備當“大廚”的條件,除了“會炒菜”,還要“刀功好”,要掌握基本技能,辦案就是如此。
還記得去年的6月21日,一名群眾急急忙忙跑到派出所報案稱:“我放在院子里的空調設備被人偷走了,你們快幫我找找。”接到報案后,我和值班民警一邊調取事發地的監控視頻,一邊走訪周圍群眾。經過仔細研判,最終確定了案發時間。監控視頻顯示21日凌晨4時許,一男子駕駛三輪車停在路邊后,陸續將報案人院內的2個空調外機和1個內機偷偷運走。經對多個路段的監控視頻進行比對,在多方的辨認下,我們鎖定了犯罪嫌疑人劉某。起初,劉某對其盜竊行為矢口否認。最終,在我們強大的心理攻勢下,劉某如實供述了自己盜竊他人財物的違法行為。歷經10余個小時,我們把被盜的空調設備悉數返還給報案人。“謝謝警察同志,你們破案神速,幫我追回了損失。”這名群眾激動地說道,她的臉上再也沒有了緊張和慌忙,看上去無比喜悅。
我認為成長的過程就是相互“陪伴”,我早已把雙乳派出所當作我的“第二個家”。同樣,我也見證了這個家的成長。如今的雙乳派出所,整體環境改造了、辦公設備更新了、民警數量增多了,最重要的是轄區的治安環境越來越好,人民群眾的安全感和滿意度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這五年,我與派出所還有許許多多的回憶,雖然沒有驚天動地的大事,但樣樣卻是關系群眾的枕邊事、身邊事。在基層一線,就是要與群眾打好交道,努力為群眾辦實事,為民解憂,保一方平安。人民公安為人民,從來不是一句口號,我會繼續用行動去踐行誓言,保持初心,繼續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