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規范管理要求越來越高,內部審計要求越來越嚴,在審計署的統一領導下,內部審計在審計工作中逐步推進審計全覆蓋,審計質量逐漸提升,審計成效明顯,逐漸形成了符合企業實際的審計方法、審計經驗、審計思路。但隨著國有企業面臨的經營環境日趨復雜,企業高質量發展要求全面提升審計監督管理,目前在審計方法、審計隊伍等方面仍存在不足,審計全覆蓋的質量仍有待提升,審計成果的質量、層次和水平與企業高質量發展要求仍存在差距。
推進審計全覆蓋的意義
2014年《國務院關于加強審計工作的意見》中首次在國務院的文件中提出審計全覆蓋。2018年,成立中央審計委員會,要求構建集中統一、全面覆蓋、權威高效的審計監督體系。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審計委員會第一次會議,親自擔任中央審計委員會主任,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拓展審計監督廣度和深度,消除監督盲區,標志著審計監督邁向全面覆蓋新時代。
推進內部審計全覆蓋中的不足
統籌管理內部審計全覆蓋不足 在推進審計全覆蓋的過程中,雖然內部審計部門制定了審計計劃,并按照審計計劃開展了審計工作,但是審計計劃的制定更加側重當年應完成的工作,并未與企業長期風險防控有機結合,防范風險不足。
內部審計全覆蓋質量不足 在推進審計全覆蓋的工作中,審計標準等關鍵要素未進行統籌,缺乏科學的質量標準,審計深度不足,導致審計開展效果不佳,審計質量參差不齊。
審計隊伍力量不足 隨著審計全覆蓋的推進,審計工作日漸繁重,但是隨著人力資源管理的不斷優化,從原增加人員數量適應審計需求轉變為提升人員素質適應審計需求,限增量、遏存量導致審計工作的日漸繁重與審計人員的能力恐慌、學習恐慌、人員配備不足等問題日漸顯現。審計要求高,信息變化快,審計多元化,導致原有審計人員不能適應現代審計的要求,審計隊伍力量不足限制了審計全覆蓋推進。
對策與建議
科學統籌審計全覆蓋 一是加強計劃管理,統籌規劃審計計劃。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根據企業長遠目標、近期目標,分階段制定審計目標,圍繞審計目標制定審計計劃,以助力企業規范管理為目的,充分研究,圍繞審計目標擬定科學審計計劃,將審計計劃與企業目標有機結合。
二是建立審計風險分類,以日常審計+專項審計模式推進審計全覆蓋。日常審計抓住關鍵環節,對以風險防控為目的,對企業日常經營管理中的風險領域開展日常審計,如根據企業經營各環節中,物資采購、工程投資等為常發風險領域,必須加強物資采購、工程投資領域的審計監督力量,因此從項目的立項、招標文件、合同、工程結算、工程付款等領域全面介入,立足審計監督,建立統一的審計要點,細化風險管控,在日常審計中,突出審計工作效能“三字訣”。“快”字當頭,強調敏而有功,審計人員對收到的任務,做到“第一時間出意見,第一時間出結果”突出審計效率;“準”字發力。注重審計意見的質量,三級復核機制做到“發現問題準,審計建議準”。“合”字收效。加強監督合力,審計監督,財務監督、紀檢監督各司其責,各發其功,強化信息溝通交流,及時掌握項目審核情況,做到信息互通,全方位提升監督成效。
三是科學統籌審計力量。充分利用現有力量,建立內部審計任職資格體系,在限制審計人員增量的現狀下,完善內部審計人員準入要求,從政治要求、專業要求、年限要求出發,提高審計人員任職資格標準。針對原有審計人員存量,充分整合審計資源,加大專業培養力度,從審計單一人才向一專多能人才培養,提升審計存量人員專業素養。
充分利用社會審計力量,在推進審計全覆蓋的過程中,合理選擇審計事項,科學、規范選擇中介機構單位,簽署委托協議書,明確委托的事項,質量要求、目標要求、成果要求、團隊要求等,劃清內部審計與社會審計的責任,利用社會審計的專業性有效補充內部審計力量的不足,充分整合審計資源。
提升審計全覆蓋工作質量 一是在統籌開展審計全覆蓋工作的基礎上,高度重視前期審計調查,審計部門統籌審計資源力量,制定統一的審計標準、審計方法、審計程序、審計時間、審計要求等審計實施方案,進一步統一審計實施質量標準。
二是注重審計整改,鞏固審計成果。在審計整改中堅持防已病,治未病,堅決貫徹落實全面從嚴治黨要求,強化審計整改責任落實,建立審計銷號跟蹤機制。在審計整改中,建立審計問題清單,將整改工作具體落實到具體整改責任部門,明確整改主體,整改責任人,制定確實可行的整改措施。對于整改工作分類施策:對于能夠立行立改的,提出明確、具體、可操作、標準統一的整改要求;涉及制度政策不完善的,突出完善長效機制的意見建議,督促有關部門研究改進。在整改中堅持“三不放過”原則,即整改責任未明確不放過、整改措施未具體不放過、整改效果未顯現不放過,全方位推動提升整改效果,實現整改標本兼治。整改完成一項銷號一項,確保整改工作取得實效。
三是開展審計“回頭看”。開展審計項目“回頭看”,對審計項目開展復盤,總結審計工作經驗,從單個審計項目延伸至其他項目,開展審計分析,分析審計工作不足,力爭在下一步工作中改進。對審計發現的問題進行關聯性研究,資產管理、預算管理、經營管理、投資管理等進行總體分析,通過審計分析,指導下一步審計工作。開展審計整改工作“回頭看”,從效果中驗證整改成效,切實杜絕前整后犯,鞏固審計效果,提升規范管理,充分發揮審計“免疫系統”的功能,提升審計全覆蓋的質量。
四是推進監督合力,推進審計全覆蓋的深度。強化審計監督、財務監督與紀檢監督的融合交流,提升監督成果運用,提高審計監督站位,促進審計監督剛性管理。強化各項監督聯動,堅持監督共推、信息共享、成果共用、整改共促,有效發揮審計監督與各項監督各自專業優勢,增強工作合力,促進企業更加規范。
五是推進大數據審計,充分利用現有信息化手段。根據企業實際需求建立經濟責任審計、內部控制審計、工程審計、采購審計等審計信息化模型,完善數據庫建設,利用信息化手段減少人工分析。內部審計系統與企業資金系統、采購系統、存貨系統等經營管理信息化系統對接,實現數據自動提取,整合數據資源,針對數據多樣化進行自動分析,自動對比,從各系統的橫向邏輯對比,數據勾稽關系分析,各年數據的縱向分析,實現審計風險的初步篩查,對風險數據進一步開展重點審計,從數據的來源、數據的本質、數據關聯的業務、數據涉及的部門進一步分析數據風險背后深層次的原因,提升審計深度,及時發現問題,揭示問題根源。
素質提升,強化審計隊伍建設 打鐵還需自身硬,推進審計全覆蓋,審計人員是關鍵,必須提升隊伍建設。一是通過廉政建設,筑牢審計人員思想防線;牢守審計底線,堅持依法審計,文明審計。牢記審計使命,嚴格遵守審計“四嚴禁”工作要求和審計“八不準”工作紀律,恪守依法審計工作底線,切實維護審計監督的公信力。
約束日常小節,要求審計人員在生活中嚴格遵守黨紀黨規、道德規范,努力做到慎細微、不違規、不越線。在部門中反腐倡廉工作常抓不懈,不定期開展預防提醒談心談話,最后定期開展對落實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工作情況問題“回頭看”,帶出內部審計部門的良好風氣和審計人員的浩然正氣。
二是通過專業建設,強化審計人員根本。實踐為本,久久為功。審計發展,任重道遠。初心不忘,行則將至。強化理論學習,提升人員素質,降低“能力焦慮”,克服審計“本領恐慌”,從審計管理、采購管理、工程管理、規范管理等多角度建立審計人員培訓體系,促進審計人員及時更新理論知識、政策依據。
鼓勵審計人員參加審計職稱考試等,鞏固審計理論知識。以審代培,在審計實戰中鍛煉審計人員,實踐結合理論推進審計人員素質提升;審計交流,以現有問題案例為基礎,開展審計人員業務指導;通過審計項目發現問題的查證過程及審計人員心得體會,提出改進查證手段及審計方法等,促進審計人員提升審計水平。
三是通過部門管理,提升審計人員積極性。在內部審計部門中堅持嚴管和厚愛結合,激勵和約束并重。首先讓咬耳扯袖、紅臉出汗成為常態,從嚴管理部門人員,批評與自我批評相結合,及時揭示審計人員短板,促進部門人員進步。其次在嚴格管理的同時,厚愛審計人員,建立激勵機制,堅持真誠關愛,拓寬審計人員晉升通道,建立職業發展規劃,充分發揮激勵的吸引力和機制的推動力,讓審計人員敢擔當、善作為。最后“硬考核”與“軟管理”并重、科學管理與人文關懷并重,從而最大限度地激發審計人員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促進審計隊伍成長。
(作者單位:貴州中煙工業有限責任公司遵義卷煙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