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何時,都要有靜待花期的耐性,生活不會辜負你的每一份積淀,總會有收獲和驚喜不期而至。
十幾年前,我家添了一盆君子蘭,伶仃的三四片瘦瘦的葉子,縮在灰舊窄小的泥瓦盆里,甚是一般。我隨手將它放在陽臺一角。偶爾想起時,就澆點水。買來的肥料放在陽臺一角,也忘了用。就這樣,那盆君子蘭蜷縮在陽臺的角落,默默地吸取著陽光,默默地枯萎了老葉,長出了新葉。
直到前年,它已經長到了十幾片葉子。有一次,我上網查資料了解到,一般的君子蘭長到十一二片葉子就會開花的。可是,我家的君子蘭始終沒有開花。有一次,我與一位養花高手談及君子蘭如何栽培。
他追問道:“你每年春天給它換盆了嗎?”
“你每年夏天給它施肥了嗎?”
“你秋天的時候,把它搬出去曬足陽光了嗎?”
“還有,初冬的時候不要讓它太暖,影響它根須的伸展。”
我一時語塞,片刻后說道:“我有十多年沒換盆了,已記不得多久沒施肥了,也是偶爾澆一下水啦。”
他搖頭笑著說:“你的君子蘭能活下來,就是個奇跡了。你還能指望它開花?”
我心悅誠服地記下了他的養花秘籍,下決心要讓我的君子蘭開花。于是,我澆了水,也趁機施了肥料,但還是嫌麻煩沒有換盆。不久后,我對君子蘭的照顧又回到了以往的狀態。
今年初春,有一天我發現在君子蘭葉片中心有黃黃的小芽苞。心想會不會是嫩葉呀,應該不會是花苞吧。又過了幾天,隱約看出了是一簇嫩黃的花苞。于是,我驚喜地把它移到光照充足的地方,又用淘米水細心地澆灌。我滿心歡喜地每天觀察著它的變化。今天,它又長長了一點兒;又一天,它的芽孢又飽滿了一圈。就這樣過了半月有余,我的君子蘭終于開花了。
那是一種怎樣的驚艷啊!只見碧綠的花莖微微彎曲,頂端托起一簇花苞。細細數來向四周伸展的,一共有十一朵花。這些花有的已經開放,有的還在含羞待放。那盛放的花像一束束橘色的火焰,六片橘紅色的花瓣向四周伸展,每一片花瓣的底部越接近花心越是嫩黃。而花瓣的正中,從花心的位置又舒展出幾根稀疏的嫩黃的花蕊。那些俏皮的花蕊,點綴于嬌艷的花瓣之間,活潑生動,像一群快樂的小精靈,可愛極了。
當那十一朵花全部盛開的時候,那幽幽的花香,那份驚艷之美,那種君子風范,打動了每一個觀賞者。
有詩云:“清馨翠玉身,品第花中君。淡樸不嬌媚,芳香浸人心。”正是如此啊!
養花的過程給了我許多啟示,仔細想來養花和育兒似乎也有某種相似性。
有人說:“每個孩子都是一顆花的種子,只不過每個人的花期不同。有的花,一開始就燦爛綻放;有的花,需要漫長的等待。”
自從孩子上小學,我就和所有的家長一樣,內心在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之間糾結,理智在讓孩子自由快樂與讓孩子成績優異之間徘徊。
那時候,帶著孩子在幾個特長班之間穿梭,我痛心地發現,在每一個班里他都不是最出色的。學校的考試,他也偶爾亮個紅燈給你看。看著虎頭虎腦聰明可愛的孩子,他怎么就不能是最優秀的呢?
小學那幾年,學校對考試成績嚴禁排名。可總還是有朋友會對我說:“我們孩子考了全年級第二啊!你家孩子考得怎么樣?”我被她的話震住了,想想自己的孩子確實考不了那么好,充其量只能算作優等生,擠不進尖子生的行列。無論素質教育實行得有多好,卻總有家長能千方百計地打聽出孩子的排名。在這樣殘酷的大環境下,我當初執念的教育理念也付諸東流了。
于是,我一邊鼓勵孩子讀書,帶孩子串門交朋友,又一邊在他考試失利時買來各種試卷。不過,我是一個容易健忘、難以持之以恒的家長,所以每個學期末就猛然發現,原來當初買來的試卷都忘了逼孩子做,還有很多空白呢。
就這樣磕磕絆絆一路走來,一不小心孩子就邁入了初中的門檻。兒子曾抱怨:“我都沒有真正的童年!”可是比起那些每年做幾十份試卷,中午都抽空做一套題的孩子來說,他的童年似乎是自由得有些散漫了。對孩子來說,真是“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
那一年,初中入學考試剛結束不久,同事就把成績單拿給我看了。老師家的孩子有九個,最好的全校第六名,最差的全校一百多名,就是我的兒子。從此以后,厄運就開始了,無論兒子多么努力,總有人能比他還優秀。無論我對成績多么淡漠,總有人熱情地關切地問一句:“你兒子考得好嗎?考了第幾名?”最初,我也為此煩惱過,也因為成績批評過兒子,后來,我的心態就放平了。盡管我的兒子不是最優秀的,但是他一直在努力,一直在進步。也許他就是那朵花期最晚的花,無論別人開得多么燦爛,如今的他就是那么平平淡淡、默默無聞。
其實家長關心孩子的成績和排名,很多時候是為了自己的面子和名聲。孩子優不優秀,成不成材,并不是絕對取決于成績。有的孩子花期晚,總是在別人姹紫嫣紅之后才悄然綻放。只要他有一顆向上的心,無論前途多么曲折漫長,家長都要耐心陪伴,誠心地靜待花期。
就像那朵遲開的君子蘭,寂寞一世最終卻艷驚四座。你能說遲開的花就不美嗎?你能說你的孩子就不是那朵遲開的花嗎?
你若期待,花期自來。真誠陪伴,靜待花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