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快馬加鞭日夜兼程,新鮮荔枝終于抵達皇宮,貴妃娘娘輕啟朱唇慢慢品嘗,眉眼間含笑如春……也許此事真的只是起于貴妃的一句無心的感嘆,終于貴妃的一聲歡喜的輕笑,卻不知這“妃子笑”背后,運送荔枝的差官“一騎”飛奔而來、揚沙萬里中藏著怎樣驚心動魄、曲折離奇的故事!
93296字—2022年創作的《長安的荔枝》應該算是馬伯庸眾多作品中極短小的一個故事。《長安的荔枝》以一個基層辦事員的角度審視歷史事件,但作家的構思卻是如此精妙,講故事的過程中穿插介紹了復雜的唐代官職結構、行政運作機制,還有嶺南獨特的風土人情等,作家的博學多識、功底深厚從中可見一斑。故事中各種利益的博弈、職場的規則、人性的詭譎多變更是如此真實而生動。讀來,仿佛魂穿大唐,親歷個中艱辛,故事已完,而意猶未盡。
故事中的主人公李善德本是上林署一個從九品下的小吏,無論如何也不可能與權力金字塔尖的天子與貴妃扯上任何關系,可命運偏偏給他制造了這樣的“驚喜”—在一眾同僚的設計下,他搖身一變成了朝廷的“荔枝使”,肩負六月一日貴妃壽誕前將嶺南“荔枝鮮”運送入宮的皇命。嶺南距京城長安五千余里,荔枝“一日色變,兩日香變,三日味變”,在交通運輸并不發達的古代,這是一個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在李善德瀕臨絕望之際,杜甫向他講述了一個老兵的故事。于是,退無可退的李善德只能大步向前,拼死一搏。怎奈他孤身一人且地位低微,為完成公務幾乎拼上身家性命,卻處處碰壁受阻,時時憂心如焚。辦差中所需大量錢糧從何而來?荔枝運送需用何種載具?延緩途中荔枝變質的時間有何方法?怎樣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轉運速度?要提前做好哪些預案和對策?面對各方勢力的故意刁難和阻撓,如何見招拆招、相互制衡?完成公務和維護情義不能兩全時,該做何抉擇……
一個問題的解決往往伴隨著另一個難題的產生,看似此劫無解之時又迎面撞上“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然,故事情節的發展注定就如同這嶺南到長安的路途,彎彎繞繞、起起落落間有得有失、有笑有淚、有苦有甜。
美國作家歐·亨利在他的短篇小說《麥迪遜廣場的天方夜譚》里講過這樣一個故事,街頭流浪漢普盧默過去曾是一位名噪一時的畫家,名流貴婦們不惜重金請他畫肖像。可自從他獲得了一種特異功能—大家能從他畫的肖像上看出畫主藏而不露的性格以及內心的陰暗之后,就再也沒有人請他作畫了。這個真如天方夜譚一般的故事讀來卻意味深長。人心如深海,海面下藏著怎樣的暗流涌動,偽裝的面具上又怎肯顯露分毫?
《長安的荔枝》雖圍繞李善德接受任務、完成任務的主線展開敘述,但隨著各方勢力、各色人物的登場,站在故事之外的上帝視角,我們和作家一道深入人心、洞察人性,會生出“人心難測,古今中外皆如是”的切己之嘆。
如果沒有天子為討寵妃歡心的這一紙詔令,沒有朝夕與共的同僚合伙“挖坑”,李善德的人生不會有這樣戲劇性的變化;如果嶺南五府經略使何履光及其門下的掌書記趙辛民能積極配合、精誠合作,而不是作壁上觀后又痛下殺手,李善德這一趟公務不會完成得如此艱難;就連故事最后才揭曉的看似暗中相助的“馮元一”,也不過是高力士一石三鳥的精心算計。李善德身邊的每一個人似乎都戴著面具,讓他看不透、讀不懂、摸不清,也信不得。
果如東野圭吾所說,世上最不能直視的一是太陽,二是人心嗎?也不盡然。李善德只不過是敬了林邑奴一碗酒,稱他為朋友,林邑奴竟在他遭受追殺時以性命相報;直率單純的阿僮姑娘不僅總是將最好的荔枝留給李善德,還總是以自己的樂觀和善良給他溫暖和撫慰;李妻在全家流放嶺南后對阿僮姑娘說的那句“我嫁的是他,又不是長安”,讓我們看到了最底層、最尋常的小夫妻相濡以沫的伉儷情深。
在爾虞我詐的官場中,與利益相關的往來與算計終將是繁華落幕后的一場空;細水長流的生活里,愛與善才是生命最純粹和最明亮的底色,它就像靈魂深處的一束光,照亮自己,也溫暖他人。
人生一世,不過是“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既如此,活著的意義是什么呢?怎樣活著才是“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李善德用他的方式回答了這個生命的終極問題。歷經艱辛、排除萬難,他不僅完成了那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還因此受到了權傾朝野的右相楊國忠在私宅的召見和贊賞,并被告知以后會升上來,加官晉爵指日可待。對于傾盡多年積蓄也不夠買下長安一進大小宅子的李善德來說,從此無錢糧之憂,前途一片光明,更重要的是進入右相的政治陣營,背靠“大樹”好辦事,還有何人敢欺他?但是,李善德不僅不識抬舉,對于右相的示意和提拔毫不動心,還不識時務,發出了“為相者,該當協理陰陽,權衡萬事。荔枝與國家,不知相公心中到底是如何權衡,圣人心中,又覺得孰輕孰重”的咄咄之問,差點兒丟掉了性命,最后還是在高力士順勢而為的回護之下被杖二十,全家流放嶺南。
周國平先生在《幸福和苦難都屬于靈魂》一文中說道:“外部的事件再悲慘,如果它沒有震撼靈魂,也只成為一個精神事件,就稱不上是苦難。一種東西能夠把靈魂震醒,使之處于雖然痛苦卻富有生機的緊張狀態,應當說它必具有某種精神價值。”李善德遇到了他一生中的大事件,可喜的是,他面對逆境不屈服,面對誘惑不盲從,內心有清醒計較,靈魂有德行持守。我們在這個小人物身上看到了大智慧,看到了一種寶貴的精神價值,也看到了人生棄功成名就、守本心如故的另一種精彩。
“一騎紅塵妃子笑”,也許只是歷史進程中的一個偶發的事件,《長安的荔枝》也只是作家妙筆而書的一個虛構的故事。但掩卷深思,我們能否像李善德一樣—即使遭遇厄運,也不向困難繳械投降;即使身陷囹圄,也不向命運低頭認輸,有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一腔孤勇,也有認準目標、披荊斬棘的一腔熱血,闖過眼前的一道道關,跨過腳下的一道道坎,不屈不撓地戰勝個人的磨難,也能懷著悲憫之心看見世間的苦難。也許那時,你并不會擁有世俗所定義的功成名就,卻已然在這不一樣的靈魂蛻變中擁抱另一種人生的無悔與無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