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憶中的家鄉有兩條河和兩座橋。大橋是小伙伴上學的必經之路,小橋則是小伙伴往來小河兩岸的通道。
我們要經過小橋、通過大橋、穿過一大片菜地步行去上學。小時候,步子小,走路慢,邊走邊玩,兩公里的路有時候要走上一個多小時。每當看到那座大橋時,就感覺勝利在望,因為過了大橋就快到學校了。
大河蜿蜒(wān yán)幾十公里,將我的家鄉與周圍的村莊隔開,像一個獨立的小王國。記得每次出去玩時,大人都要叮囑一句:“不準過大橋哇!”好像過了大橋就不安全似的。
大河里有很多魚,魚腥草很小的時候就常常跟隨爸爸去河里抓魚。
爸爸抓魚的方法有很多:用魚鉤釣、用瓶子扣、用石灰嗆、用石頭震……抓到的這些魚,自然就會成為魚腥草家餐桌上的美味。所以,小伙伴每每聞到做魚的香味,就會往魚腥草家跑。
大人們一般不會允許自己的孩子前往大河里抓魚。這樣,小河成了孩子們嬉戲聚集的好地方。
小河的水很清澈,河兩岸是郁郁蔥蔥的柳樹。天暖時,人們喜歡在河里洗菜、洗衣服,或三五成群地坐在柳樹下納涼、聊天……冬天,小河凍上了冰,就成了小伙伴們溜冰、滑冰車的好地方。
迎春花從小就很會干活,洗衣服、做飯,樣樣都是一把好手。
小伙伴們愛在小河里打水仗,總是把水弄得很渾濁。迎春花就不得不端著滿滿的一盆衣服,走到上游去洗。她先從河里撿出一些大一點兒的石頭圍成一圈(quān),然后把盆里的衣服倒在圈里先泡上,再挑一塊又大又平的石頭當搓衣板。準備工作做完后,迎春花從圈里撈出一件衣服,在“搓衣板”上攤平,打肥皂,然后用力搓洗、再放進河水里漂凈、擰干,晾在干凈的河床上……大一點的衣服她一個人擰不動,就會求助在河邊玩耍的小伙伴幫忙。
愛惡作劇的金魚草,總喜歡在迎春花曬衣服的空檔,將圍衣服的石頭搬走幾塊,這時有的小件衣服就會被水流沖跑,害得迎春花趕緊跳進河里去追。河水濺濕了她的衣褲,金魚草這時就很有“成就感”,躲在一旁偷偷地笑。
追回了衣服,迎春花氣得一邊哭一邊喊:“誰干的?”惡作劇的小伙伴早已經躲在河邊的大柳樹后,不見了蹤影。
很多年以后,迎春花領著愛人和兒子回到家鄉。兒子在這里轉了一圈后,很神秘地問:“媽媽常跟我講的大河、大橋就是這里嗎?”迎春花頓了一下,尷尬(gān gà)地說:“是啊!怎么現在都變小了呢?”
后來,這件事就成了愛人和兒子調侃(kǎn)她的話題。
家鄉的河、橋都沒有變小,只是我們看過了更大的世界,但關于家鄉的一切永遠留在我們心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