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融合(以下簡稱兩業融合)是順應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途徑。這一概念的提出,源自我國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的迫切需求,旨在通過制造業與服務業的互補合作,提升產業鏈價值,增強產業競爭力,并推動產業與服務全方位、全鏈條的整合。兩業融合的內涵包括通過信息技術、智能制造、現代物流、金融服務等手段,促進傳統制造業向數字化、智能化、服務化方向轉型,同時推動服務業與制造業的深度滲透,形成“生產+服務”一體化的經濟發展模式。
北京市作為全國兩業融合的重點區域,積極推動兩業融合在高端制造、智能制造、綠色發展等領域的發展與突破。2023年初,《關于北京市推動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發展的實施意見》發布,強調通過創新驅動和數字賦能,構建國際一流的產業生態的總體指導思想,確定到2025年,培育10家市級兩業融合示范園區和100家市級試點企業(即“十園百企”),推動制造業企業實現數字化、智能化轉型,打造具有北京特色的兩業融合機制和模式的總體目標,以及相關重點領域。
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服務業的結合是兩業融合的重要方向。依托5G、大數據、工業互聯網等前沿科技,北京市正在積極建設國家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中心,孵化培育一批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工業互聯網平臺。這不僅幫助制造企業提升生產效率和創新能力,還推動了整個產業鏈的延伸與創新鏈的精準匹配。以石景山區為例,高端裝備制造業示范區通過工業互聯網平臺和智能制造技術,大幅提升了生產效率,為兩業融合提供了成功經驗。
在醫療健康領域,北京市通過推動醫藥制造業與健康服務業的融合,構建了一個覆蓋CRO、CMO等領域的服務體系。依托人工智能和5G技術,北京正加速發展遠程醫療和智能健康監測等新興服務業態,豐富了健康服務供給的內容。這種融合模式,不僅提高了醫療服務水平,還推動了醫藥制造企業的創新發展,滿足了人民對高質量醫療服務的需求。
智能網聯汽車制造與服務全鏈條的融合也是北京市產業升級的重要領域。通過突破先進傳感器、車規級芯片等核心技術,北京市不僅在智能網聯汽車領域取得了顯著進展,還推動了智慧出行服務、共享汽車等新興服務模式的發展。這為兩業融合的高端化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綠色發展方面,北京市通過推動新能源和節能環保與相關產業的綠色融合,打造了環保與制造業結合的新典范。例如,順義區通過綠色工廠建設和供應鏈管理體系,實現了制造過程中的碳排放大幅減少。這些綠色項目的成功實施,展示了兩業融合在推動可持續發展中的潛力和價值。
金融服務創新也是推動兩業融合的重要動力。北京市的多家銀行為制造業企業提供了定制化的金融支持,幫助它們實現數字化轉型和產業升級。金融與制造、服務業的深度結合,不僅為企業提供了資金保障,還帶動了兩業融合的新業態形成,進一步提升了產業鏈的韌性與競爭力。
依托中關村科技園區,北京市充分發揮其在科技創新資源方面的獨特優勢,通過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強力推動制造業與服務業的深度融合。2023年,北京市科技服務業的增加值達到6700億元,占全市GDP的比重持續上升,表明科技創新對兩業融合的促進作用日益增強。通過科技創新的引領,北京前沿技術領域的突破,將持續賦能兩業融合,為產業轉型升級提供堅實的技術支撐。
未來,隨著政府政策的持續發力和市場環境的日益優化,北京必將繼續在兩業融合的實踐中發揮先鋒作用,帶動更多企業加入這一變革浪潮。通過深化創新驅動、強化協同合作,進一步提升全產業鏈的核心競爭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