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前,全球知識產權格局正在發生深刻轉變。在這一過程中,我國努力推動知識產權事業發展,在專利、商標和外觀設計申請方面領先世界,為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注入更多知識產權力量。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一帶一路”知識產權合作取得了豐碩成果。近年,北京市開展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知識產權能力提升計劃,支持創新主體開展相關工作,提升知識產權國際競爭能力,促進高水平對外開放,推動知識產權服務“走出去”。
構建“一帶一路”知識產權合作新格局
作為國際貿易的“標配”,知識產權保護工作關系到國家對外開放大局。無論是多邊經貿規則,還是雙邊經貿協議,知識產權都是重要內容。我國的知識產權制度是伴隨著改革開放建立和發展起來的,既是改革開放的產物,也為改革開放提供了有力支撐。
科技成果只有實現產業化,才能轉變為現實生產力。數據顯示,近年來,我國知識產權轉化率和產業化水平持續提升。截至2024年8月底,我國發明專利有效量為545.9萬件。其中,國內(不含港澳臺)發明專利有效量447.7萬件。在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的全球創新指數報告中,我國排名位居第12位,擁有的全球百強科技集群數量連續兩年位居世界第一,為新質生產力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在與共建“一帶一路”加強國家知識產權合作與交流方面,我國深度參與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框架下的全球知識產權治理,深化與金磚國家、中國―東盟、中國―中亞等知識產權合作,在擴大國際合作中提升開放水平。
“中國授權的發明專利可直接在柬埔寨辦理登記生效手續。這促進了對中國投資者的知識產權保護,吸引他們來到柬埔寨投資。這些合作使柬埔寨獲益良多,促進了知識產權事業發展及知識產權領域的合作,以及社會知識產權意識的提升。” 柬埔寨工業、科技和創新部國務秘書帕克薩里在9月13日舉行的第十三屆中國知識產權年會上表示,柬埔寨將積極參與實施與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開展的相關合作,在知識產權保護、專利轉化運用等方面為兩國創新主體和經營主體創造更多發展機遇。
沙特知識產權局局長阿卜杜勒阿齊茲·斯瓦勒姆表示,知識產權對于經濟社會發展非常重要,比如知識產權交易市場讓企業的創意能夠實現市場化并且得到保護。知識產權主管部門需要確保從創新到知識產權轉化的過程能夠順利實施。
據悉,為構建“一帶一路”知識產權合作新格局,我國將啟動一批深化“一帶一路”知識產權合作項目。這些務實合作項目覆蓋專利、商標、地理標志、版權4個知識產權領域,將從業務合作、價值提升、能力建設、服務用戶、民間交往五大方面,推動形成近20項務實合作項目和成果,促進共建國家知識產權事業高質量發展。
北京推動“一帶一路”知識產權合作走深走實
作為國際交往中心和科技創新中心,北京市始終把共建“一帶一路”作為擴大對外開放的總抓手,立足首都科技型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知識產權服務資源等優勢,推動“一帶一路”知識產權合作走深走實。
2023年,北京市在知識產權領域以開放共享為主題,不斷擴大交流合作與宣傳。加強海外知識產權布局,PCT國際專利申請受理量全國排名前列。優化海外維權服務體系,全市海外知識產權公共服務信息庫新增數字經濟領域,數據量突破10萬件,發布5冊海外維權指南。在第24屆中國專利獎評選中,北京地區152項專利獲獎,金獎、銀獎數量連續三年居全國首位。在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的《2023年全球創新指數》中,北京排名全球科技集群第四。2024年第三季度,全市專利授權量154640件,同比增長5.00%,其中發明授權量94899件,同比增長17.29%。截至2024年9月,全市有效發明專利量646097件,同比增長17.46%,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295.6件,同比增長17.39%。
同時,北京市推進首都知識產權國際交流合作基地、“一帶一路”首都知識產權發展聯盟建設,新獲批3家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技術與創新支持中心(TISC)建設單位,全市兩個綠色技術對接項目入選WIPOGREEN2022年報典型案例。
在服務北京企業“走出去”,加強涉外知識產權保護方面,知識產權領域的相關協會與機構組織交流活動,幫助企業全面了解各國知識產權制度環境,解決它們在參與“一帶一路”建設中遇到的實際問題。
“此前有一家提供人工智能產品和解決方案的高科技企業,希望在東南亞、中東、東亞等地區推廣AI智能測溫系統。了解到企業產品的出口目標市場,我們幫助企業對接知識產權領域的資深專家,從專利預警、專利布局、申請策略等方面,為它們遇到的問題提出了有針對性的指導,提議并幫助企業建立知識產權風險預警體系。”市知識產權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要讓企業的產品研發人員了解“產品未出,專利先行”的理念,并在研發到銷售的各個環節中都形成知識產權預警的警覺性,以此根據目標市場的法律環境和競爭狀況建立合理的經營策略。
通過持續為成長型、創新型、出口型等各類企業組織專家交流和服務資源對接活動,提升企業對于知識產權風險管控、專利布局、申請策略、專利申請等方面的認知,有助于完善自身的知識產權規劃和發展。
下一步,北京市將全面推動知識產權綜合管理體制機制改革,進一步開拓創新創造“策源地”、形成市場化運營“集聚場”、打造高標準保護“示范區”、樹立服務模式“新標桿”、筑牢合作發展“橋頭堡”,建設知識產權強國示范城市。
知識產權服務業迎來發展新機遇
隨著全球化加速和市場競爭的日趨激烈,拓展海外市場成為國內企業發展趨勢之一。
目前,新能源、半導體、通信及移動終端、中高端醫療器械等技術密集型產業,以及家電、服裝等傳統產業的知識產權服務需求明顯增加。業內人士表示,知識產權戰略制定、業務流程構建與優化以及高價值知識產權資產管理和運營都是“出海”企業迫切需要的。
為此,知識產權服務企業應轉型升級以應對市場需求。據了解,國內知識產權服務企業早期的經營策略側重于提供各項專項服務,讓企業根據自身需求進行選擇,以完成企業的委托訴求,并未有效地讓知識產權為企業的商業價值賦能。
隨著“以客戶為中心”的理念逐漸被更多知識產權服務企業認可,近年很多相關企業開始從專項服務的提供者轉變為解決方案的提供者,并形成了自身服務特色,通過幫助客戶實現經營目標和對商業價值的訴求,診斷客戶在經營過程中遇到的痛點及風險,提供定制化的知識產權解決方案,這種以價值導向為核心的服務模式,經過多年的實踐與優化,已取得了顯著效果。
“我們聚焦出海業務主要基于兩方面的考慮,一方面是順應國家制定的雙循環經濟發展戰略,即同時強化內部循環和外部循環。在國家戰略牽引下,中國企業正在不斷拓展海外市場,很多知識產權服務企業也在積極尋求國際化發展。另一方面是我們注意到企業在出海過程中面臨的知識產權問題和挑戰,需要知識產權的專業服務,降低國際合作的風險。” 一家知識產權服務公司的負責人談到,歐美等發達國家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較為完善,保護力度更強,企業將知識產權作為競爭工具是常態。國內企業在拓展海外市場時,若未能妥善管控知識產權風險,可能會導致海外發展戰略受挫或遭受重大損失。而在為企業提供海外知識產權解決方案,有效助力其順利走向世界的同時,出海業務板塊也成為知識產權服務企業新的業務增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