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藥產業,是北京創新發展的重要引擎,也是北京布局兩業融合的重點領域之一。此前發布的《關于北京市推動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發展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中明確,推動醫藥制造與健康服務有機融合,并提出多項具體措施。
在政策支持下,北京醫藥領域兩業融合正持續推進,創新藥研發跑出“加速度”,中醫藥跨界餐飲、文旅“火出圈”,AI、5G等前沿技術為診療賦能,醫藥產業正不斷打開新模式,奔向新藍海。
CDMO快速催化醫藥創新
在位于亦莊的北京昭衍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生物醫藥研發中試生產基地內,原液生產車間常年保持在18至25度恒溫,細胞在設備培養基中分裂生長,在培養到一定規模后,它們的蛋白將被提取,之后制成各種劑型的生物藥劑……
昭衍生物基地內,這樣的生產線還有十幾條,多品種的大分子藥物在這里正被開發、生產,走向臨床。
大分子藥物,是利用現代生物技術方法生產的源自生物體內并被用于疾病的診斷、治療或預防的生物法分子生產的藥物,包括疫苗、基因療法、重組治療性蛋白等,被廣泛用于治療腫瘤、自身免疫性疾病和代謝性疾病等多種疾病,發展前景廣闊。然而,大分子藥物生產和研發技術門檻較高,從研發到商業化生產涉及幾十個學科,再加上生產設備和生產原輔料的國產化程度較低,使得生物藥研發生產的成本高企。因此,一個體量足夠大的合同研發生產組織(CDMO)是降本增效的關鍵。
昭衍生物基地作為國內單園生產能力最大的生物藥CDMO服務基地之一,具備十萬升規模的大分子藥物生產能力。北京昭衍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何鋮向記者介紹,“新藥研發是醫藥行業的一個重要課題,傳統方式上企業自研一款新藥,至少需要10年以上的時間周期,不少于10個億的投入,但最終的成功率可能還不足3%”。而在基地運行三年時間里,已經高效服務了約200個研發項目,其中35個項目已經拿到了臨床批件,進入臨床實驗階段。“基地作為醫藥研發生產的集成化平臺,能夠為醫藥企業提供研發生產外包服務,幫助企業省去車間重資產投資等資金成本,同時,縮短新藥上市時間。”
CDMO平臺將醫藥設計研發服務和制造融合,是北京市倡導的醫藥領域兩業融合模式之一。《實施意見》中提出,完善CRO(合同研究組織)、CMO/CDMO(合同生產組織/合同研發生產組織)等平臺服務體系。
北京為何鼓勵CDMO平臺發展?實際上,這種平臺對創新藥產業有著巨大的支撐作用。在創新藥研發領域,北京有著天然的優勢,不僅聚集著眾多科研院所,還是三甲醫院最密集的城市,有著頂級的醫療科研資源。然而,此前北京并沒有規模化的生物藥CDMO平臺,造成了大量優秀新藥品種的外流,昭衍生物基地填補的正是這樣的產業鏈空白。
“有了研發生產轉化的CDMO平臺,更有利于北京將創新藥的科研成果轉化落地,在北京進行從研發、小試、中試到商業化生產等環節。”何鋮表示,而對于CDMO平臺而言,在新藥獲批之后,未來在基地進行商業化生產,將產生巨大的經營收入,商業化想象空間很大。
目前在北京,昭衍生物基地之外,還有其他CDMO平臺落地。如細胞和基因治療(CGT)領域的希濟生物一站式CGT CDMO廠房在大興落成;“高端醫療器械CDMO平臺”落地海淀金隅智造工場并投產。這些CDMO平臺將加速醫藥產業發展,助力北京生物醫藥產業集群的整體優化。
探索中醫藥跨界融合發展
《實施意見》中提出“充分發揮首都中醫藥資源優勢,促進中醫藥同旅游、康養、教育、餐飲等產業融合發展。”走進位于大興區思邈路39號院的同仁堂知嘛健康零號店,這里融合著中醫藥元素和現代格調的室內設計風格讓人耳目一新。
不像傳統的中醫藥保健產品零售店,這里更像一個融合了多業態的“商場”。記者看到,零號店分“三層展區”,一層主打食療理念,除了陳列健康食品、營養保健品、文創產品等商品之外,還設有咖啡區、烘焙坊、古膳廚房,推出具有中醫藥養生及草本特色的各類創新餐飲。如這里售賣的一款廣受年輕人歡迎的“熬夜水”,其成分為西洋參片、羅漢果、大棗、貢菊、蜂蜜等中草藥,據悉這款茶飲有助于熬夜之后清肝補氣。二層則是理療和美療板塊,提供亞健康調理服務,設有8間理療室。三層則是中醫館,設置診療室、煎藥室等,提供中醫診治服務。
這家知嘛健康零號店是同仁堂歷時四年打造的大健康概念店,其所在的園區是同仁堂健康藥業大興生產基地,生產保健品、壓片糖果等。同仁堂健康藥業打造知嘛健康新零售概念店,既承擔了研發生產任務,同時也以新零售服務模式,打造展示中醫藥文化的窗口。作為以制藥工業為核心的企業,同仁堂以零號店為切口,突破以往單純以產品為導向,打造了以服務為導向的新零售模式。
該店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知嘛健康”的意思是“知道嘛您的健康”,希望能夠傳遞給公眾健康的生活方式理念。“現在包括大健康在內的很多行業都是從早前的只賣產品,轉變為全方位的服務和營銷。顧客的消費體驗好了,真正獲得收效,會增加顧客的粘性。”
知嘛健康零號店這種將中醫藥和餐飲、養生等跨界融合的方式,是醫藥領域兩業融合的另一創新模式。
事實上,這也符合當下中醫藥行業的發展趨勢。近年來,中醫藥與不同領域跨界融合,打造中醫藥餐飲、中醫藥養生產品、中醫藥護膚品、中醫藥旅游等跨界產品和服務,“中醫藥+”正加速出圈,不斷“解鎖”更多元消費場景。
位于阜成門內大街的另一家老字號白塔寺藥店,今年打破了傳統藥店固有形式,與文創、研學、餐飲進行跨界融合,讓人們購藥之余,感受到中醫藥文化的魅力。這里的中藥打卡墻展示各類有機藥材,顧客能夠通過掃描二維碼觀看藥師講解,了解藥方原理;文創堂則展出冰箱貼、香囊等各類融入中醫藥文化的文創產品;互動體驗區開展各類中醫藥研學活動,藥師們現場展示中藥炮制過程,帶給顧客中醫藥傳統技藝體驗;藥店的“耀咖啡”早已成為網紅打卡地,致力于制作養生飲品和精品咖啡。
近年來北京在中醫藥旅游方面進行了積極的探索。據了解,截至2023年底,北京市已建設完成100家中醫藥健康文化體驗館,覆蓋16區,累計接待群眾超過百萬人次。北京還評選了59家中醫藥文化旅游示范基地,推出13條中醫藥健康旅游路線。
對于中醫藥跨界融合發展的新形勢,北京市中醫藥管理局相關負責人此前表示:“這正是傳統與現代相結合的巧妙方式,也給了人們擁抱中醫文化的有效渠道。其實中醫藥不僅可以治病,也是一種文化資源,有許多結合點,可以有效地融入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我們非常鼓勵這些創新型探索。”
運用AI、5G為診療賦能
智能機器人技術,能夠提升手術的精準度、安全性和效率,同時也因為其微創的特性,讓患者減少了痛苦和病程。《實施意見》中也提出,培育一批高端醫療影像設備、體外診斷、生命科學檢測儀等領域國產標桿產品,以“智能+”模式拓展遠程健康管理、遠程門診、移動醫療、運動向導、精準照護等服務業態。
近年來,外科手術機器人成了高端醫療器械研發的新方向。華科精準(北京)醫療設備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神經外科手術機器人,廣泛應用在血腫抽吸、腫瘤活檢等微創穿刺類手術,以及腫瘤切除、顱底手術等需要開顱的手術中,通過追蹤引導手術器械,將手術器械末端與周邊組織的空間位置關系實時、直觀地顯示在軟件中,靈活、快速地引導精準定位和最大范圍的安全切除。
據悉,該公司獨創的手術機器人3D結構注冊技術,無須標志物及手動輔助,更不需要佩戴沉重的定位頭架,機器人的機械臂便可以全自動、全頭顱范圍精準定位病灶,解決了光路遮擋以及擺位的難題,能輕松應對不同術式手術體位需要。該企業相關負責人介紹:“一般5到10分鐘完成定位,醫生通過顯示屏上多模態影像融合視角便可以更輕松、更精準、更科學地開展手術。”
目前,在北京,華科精準神經外科手術機器人、術銳腹腔鏡手術機器人、衡道病理醫學實驗室等項目已經落地,實現了數字經濟和醫藥健康產業的雙賦能,推動生命健康全產業鏈布局。
值得關注的是,《實施意見》中還提出,加速應用5G、人工智能的心腦血管重大疾病防控、智能可穿戴監測、急救診斷、輔助診斷等場景落地。可以預見的是,未來,醫療行業將借助5G、人工智能、互聯網等新技術,打破時間、空間限制,為患者提供更加便捷的醫療服務,行業也將迎來更大的創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