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五、六月,茂名市老促會與茂名市老干部歌舞團合作,到市內5個區、縣級市的重點老區村,各演出一場節目,共出動演員" 500多 人(次)、演出節目80多個,現場觀眾達8000多人,社會反響良好。
這次“送戲進老區”活動取得了如下效果:一是為革命老區增添了亮色和活力,在老區群眾中傳播了紅色文化,宣傳了優良傳統,彰顯了老區新時代風貌;二是為基層群眾送去喜聞樂見的節目,豐富了農村文化生活。有些群眾提前一兩個小時就來占位,有些群眾從幾公里外騎單車趕來看演出,他們說:“電視形式太單調,手機眼睛看不了。好久沒看過現場演出了。”三是實現了我們老促會多年來的心愿。老促會對老區和老區群眾有深厚感情,除了積極幫助老區解決一些具體困難外,多年來都想搞一次紅色文化進老區系列演出活動,但這心愿一直未能實現,這次終于實現了。四是鍛煉了演出隊伍。茂名市老干部歌舞團是一支業余演出隊伍,這次活動場數多、連續轉,演出地點遠,又逢天時炎熱,但因為大家都了解革命老區作出的歷史貢獻,老區人民對紅色文化的期盼,因而動力足、干勁大,他們在演出結束后還希望繼續和老促會合作,更多地到老區村演戲。
筆者具體負責這次活動的聯絡協調工作,從始至終參與了活動過程,體驗了其中的艱辛和快樂,對如何才能搞好活動有如下體會:
一、要有老區情懷。革命老區大都地處偏遠地區,要到各區(市)重點老區村搞演出,路途遙遠崎嶇,恰逢夏季天氣炎熱,又是系列性演出,各種困難較多,可能發生的意外因素不可預料,老干歌舞團演員都是年紀較大的退休人員,演出過程中會不會發生意外風險?同時,演出是需要成本的,這筆錢從哪里來?面對這些問題,茂名市老促會認為,困難是存在的,但解決困難的辦法更多。為老區送戲,讓老區人民感受一次紅色文化洗禮,讓社會加強老區意識,是幾屆領導的心愿,今年有條件了,一定要做,而且一定要做好。會長羅明激情澎湃,每場演出都登臺與歌舞團演員熊桂芬對唱《西沙,我可愛的家鄉》,引發全場歡呼和熱烈掌聲。
二、要有演出隊伍。搞節目演出,這是老促會內部不可能做到的事情,而要搞多個單位合作的“集合體”演出,涉及部門多,難以協調;一些大中學校有業余演出團體,但要在不影響學業的基礎上去演出,難以實施,而且他們演出的青春型校園節目也不太符合農村群眾口味;請專業演出團體去演出,經濟成本很高,負擔不了。正好,茂名市有一個老干部歌舞團,他們在市老干活動中心天天排練,擁有50多位能歌善舞的演員、常備有二三十個節目,有些節目在中央電視臺展演中獲得金獎、銀獎,還被推薦到國外展演,在市內處頗有名氣。有時他們也在市區公園或廣場演出。更巧的是,該團的一個副團長正好在市老促會任副秘書長兼辦公室主任,兩頭事情都可以管。她在老促會領導會議上提出,讓市老干歌舞團承辦演出任務,獲得一致贊成。經她牽線聯系,市老干部歌舞團也樂意承辦這個任務。兩家一拍即合,整個演出過程充滿了和諧氣氛,為今后送戲進老區打下了良好基礎。
三、要有必要的資金。送戲進老區是要有一定成本的。最起碼需要幾筆支出:一是舞臺背景墻制作、燈光和音響設置,有些舞臺因地磚太光滑還要鋪設地毯;二是租2臺車送演員、道具以及老促會人員;三是基本伙食,老干歌舞團演員和工作人員50多人,當地演員二三十人,市老促會全體常務理事20多人參與觀看,鎮、村工作人員和志愿者、醫生、干警等20多人,每次演出僅吃一頓晚飯就要幾千元;四是添置必要的服裝、道具和購買全體演員的保險。這次演出活動,5場演出一共花了10萬多元。
四、要選擇好演出地點。茂名市老區村800多條,由于條件所限,我們只能到其中一些老區演出。我們憑二個條件選擇演出地點:一是最著名的老區村莊,二是有適合演出的舞臺。經過考察,最后選擇茂南區金塘鎮金塘村的“油城圩”、電白區坡心鎮高圳車村、信宜市懷鄉鎮懷鄉村、高州市沙田鎮沙田村和化州市笪橋鎮柑村。這些村都是茂名最著名的老區村。電白區原定到廣東南路第一個農民協會的村莊演出,但因該村沒有舞臺,只能改為高圳車村,而高圳車村也是著名老區村。
五、要多方配合。如市老干局、文廣旅體局等有關單位支持,派領導參加觀看演出,增加社會影響力和工作動力;各區、縣級市老促會密切配合,依靠他們協調各方;有關鎮委、鎮政府的支持,請求鎮主要領導觀看演出,并依靠他們調動當地社會力量,如衛生院、公安派出所和志愿者組織,要求這些單位(團體)派員到現場保障演出;有關鎮的文化站,依靠他們配合布置舞臺和組織當地演出團隊參加,實現共演同樂;甚至有關飯店,也要密切聯系,要求他們做到飯熱菜香,既實惠又衛生。這樣,各方參與,形成合力,不但平安順利完成這次紅色文化進老區活動,而且為以后繼續開展這項活動積累了豐富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