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安全生產是民生大事,一絲一毫不能放松”。為筑牢安全生產人民防線,國務院安委會部署今年安全生產月主題是“人人講安全、個個會應急——暢通生命通道”。“人人講安全”是基礎,“個個會應急”是關鍵,“暢通生命通道”是使命。中國東方航空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航集團)始終堅持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安全生產的重要論述和對民航安全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為根本遵循,堅持“安全第一”的思想不動搖,聚焦主題抓落實,壓實責任不放松,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持續夯實安全基礎。
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論述精神,提高做好安全工作的使命感責任感
安全事關人民福祉,事關經濟社會發展大局。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安全工作,針對安全生產、應急管理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重要部署,為形成“人人講安全、個個會應急”的良好局面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東航集團是國之央企,肩負黨和國家賦予的安全政治責任和社會責任,深刻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安全生產的重要論述和指示批示精神是安全工作首要任務和工作主線。
要深刻認識高水平安全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堅強保障。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不是輕輕松松、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必須勇于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準備付出更為艱巨、更為艱苦的努力。”在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進程中,必然遇到許多艱難險阻。隨著百年變局加速演進,內外部形勢日趨復雜,安全生產領域正面臨新的風險挑戰考驗,必須始終保持高度警惕,既要警惕“黑天鵝”事件,也要防范“灰犀牛”事件;既要有防范風險的先手,也要有應對和化解風險挑戰的高招;既要打好防范和抵御風險的有準備之戰,也要打好化險為夷、轉危為機的戰略主動戰。只有把發展建立在更加安全、更為可靠的基礎之上,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發展格局,以高水平安全夯實高質量發展基礎,才能護航中國號巨輪乘風破浪、行穩致遠。東航集團在服務中國式現代化、在“日出東方、重新啟航”的新征程中,更離不開安全保障,航空運輸、生產制造、建筑施工、航空食品、信息網絡以及地面保障等各領域生產都必須以高質量的安全為基礎。有了安全不一定有了一切,但沒有安全一定沒有一切。
要深刻認識到民航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安全是民航業的生命線”,要“始終把安全作為頭等大事來抓”“確保航空運行絕對安全,確保人民生命絕對安全”。當前,我國民用機場超過700個,民用飛機超過7400架,年起降架次1100萬以上,民航運輸規模已連續18年位居全球第二。年旅客運輸量超過6億人次,旅客周轉量在綜合交通占比1/3,航空貨物進出口總值占比約20%。民航業已經成為重要的戰略產業,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人民生活改善、國防建設等提供強大支撐。民航安全連著千家萬戶,保障民航安全,就是保障國家利益和人民利益,就是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東航集團是國家三大骨干航空運輸企業之一,安全生產涉及航空及其他多個領域,直接關系中國民航安全和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確保安全生產尤為重要。
要深刻認識到應急管理是安全生產的重要組成部分。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建立大安全大應急框架,完善公共安全體系”。當前,我國安全生產仍處于爬坡過坎期,生產安全事故仍然易發多發,這要求我們必須統籌做好安全生產和應急管理工作。一方面,要做好安全生產,減少事故的發生,為應急管理減輕壓力;另一方面,要做好應急管理,發生突發事件后迅速響應,有效控制和減輕事故后果,防止事態擴大,為安全生產的持續進行提供有力支撐。同時,要推動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預防轉型,與安全生產中的隱患排查和風險治理更好融合起來,走穩新時代安全發展之路,走好新時代中國特色應急管理之路。東航集團始終將應急管理作為安全工作的重要內容,不斷完善應急預案,全面開展預案培訓和演練,加強應急設施設備檢查和維護,以“治未病”的思維,堅持由事后管理向事前預防轉變;以安全隱患“零容忍”態度,強化隱患排查整治;以抓早抓小抓苗頭的手段,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風險。
不折不扣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確保“兩個絕對安全”要求得到有效落實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安全是發展的基礎,發展是安全的保障”。東航集團堅持統籌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和安全生產這件頭等大事,把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貫穿到安全生產各領域全過程各環節。今年初,東航集團第一次黨組會議題就是重點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對安全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研究部署全年安全工作。緊密結合東航集團實際,結合黨紀學習教育和中央巡視整改要求,扎實開展安全生產月系列活動,牢固樹立安全理念,強化安全意識,進一步推動安全治理效能提升。
堅持提高站位抓安全。確保安全生產是為了更好地服務中國式現代化這個首要的政治任務。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5周年,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確保社會大局穩定至關重要。東航集團堅持從政治上看待做好安全生產的重要性,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深刻反思安全工作中個別領域存在的學習不深入、領悟不透徹、貫徹不徹底的情況,從堅定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的高度,踐行確保“兩個絕對安全”。

堅持目標導向抓安全。確保安全生產是為了更好地服務“打造世界一流、建設幸福東航”這個長遠的戰略目標。世界一流首先是一流的安全水平,幸福東航首先是安全東航。當前,東航集團正處于發展機遇期、改革窗口期、創新突破期和品牌建設期,要想抓住有利時機爭創效益、深化改革、提高發展水平,必須要有一個良好的安全基礎。緊扣全年安全生產目標,制定安全生產治本攻堅行動方案,在全公司范圍內著力推進巡視反饋安全問題整改,扎實開展安全生產專項提升行動。
堅持問題導向抓安全。樹立強烈的問題意識,鮮明的問題導向是掌握運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重要體現。集團黨組深刻認識到,看不到問題是最大的問題,感覺不到危險是最大的危險,對安全問題不能避重就輕、避而不談,更不能談虎色變、諱疾忌醫,必須有刀刃向內的勇氣和正視問題的自覺。為此,東航集團建立安全教育日制度,以案為鑒,扎實開展安全教育,時刻保持警示警醒。
堅持結果導向抓安全。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著重強調“四個抓落實”,蘊含著鮮明的結果導向。抓安全工作要以“有沒有明顯”效果為重要檢驗標準。要取得有效的結果,過程管理至關重要。要求“關鍵少數”深入一線、深入基層、深入每一環節,帶頭加強過程管控,堅持以安全“七問”自省自警:是否真正重視?是否找到問題?是否舉一反三?是否措施到位?是否落到基層?是否閉環管理?是否取得實效?有好的過程管理才可能取得明顯的安全效果,安全生產才能有好的結果。
始終堅持以習近平總書記指示批示精神為根本遵循,持續筑牢安全發展的基石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民安全是國家安全的基石。”東航集團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貫徹落實總體國家安全觀,采取有力舉措筑牢安全發展基石。
持續加強黨對安全工作的領導。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是做好安全生產工作的根本保證。東航集團作為中央企業,始終堅持黨管安全,黨組帶頭落實第一議題制度,定期研判安全形勢,審視安全問題;專題研究安全工作,制定安全方針政策;保證安全措施到位,扛緊扛實安全政治責任。突出黨建的政治引領作用,將思想政治工作嵌入到安全生產的每個系統、每個環節、每個崗位。開展專業技術隊伍的紀法規章教育,強化專業人員紅線意識和底線思維,著力打造一支政治過硬、業務精湛、作風優良、紀律嚴明的專業隊伍。
持續壓實安全生產責任。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安全生產的重要論述,健全全員安全生產責任制,組織制定涵蓋所有層級和崗位的安全責任清單,完善安全責任考核標準,確保安全責任落實落地。不斷健全完善安全管理、飛行訓練、運行控制和機務維修“四個體系”,從安全理念、安全責任、規章標準、風險防控、生產組織、業務培訓、科技支撐以及安全文化等方面強化源頭治理,完善手冊程序,明確工作標準,持續提升體系成熟度和實際效果。
持續管控風險嚴密生產組織。東航集團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指導思想,嚴密生產組織、科學安排運力。秉承量力而行的原則,認真細致評估各系統安全生產保障能力,定期對航班運行計劃和飛行資源進行評估。正確處理安全與生產、安全與效益的關系,對飛行、機務、簽派、客艙運行等關鍵運行系統實力始終做到心中有數。針對雷雨、大風、低云、低能見度等復雜天氣,每日組織各系統專家會商評估,提前制定運行預案,嚴把天氣標準關、飛機放行關、人員資質關。始終心懷“國之大者”,緊緊圍繞“飛出安全、飛出志氣、飛出品牌、飛出效益”,扎實推進C919商業飛行和規模化運營。
持續強化安全文化建設。公司著力提升全員安全意識,將安全文化有機融入到日常安全管理工作中,突出獎懲并用,避免以罰代管、只罰不管、一罰了之;鼓勵一線運行人員主動參與到風險隱患報告和安全管理工作當中來,并加大宣傳和激勵力度,完善員工自愿報告機制和激勵辦法。開展安全知識宣貫、安全管理干部上講臺、安全知識答題、安全大講堂等活動。突出講真情、重實效,切實關心關愛員工隊伍。發揮安全文化感染人、鼓舞人的導向作用,在全公司范圍內形成“我的安全我負責、他人安全我有責、企業安全我盡責”的積極氛圍。
?持續筑牢防線暢通生命通道。堅守“生命安全至高無上”理念,建立并持續完善應急響應機制和預案,構建“上下貫通,橫向到邊”的應急預案體系,堅持組織日常應急演練,提高應急處突能力。同時,秉持“生命無價”理念,面對機上旅客突發疾病等情況,第一時間啟動機上緊急醫療處置程序,不計代價,立即就近備降或返航,永遠把搶救生命放在第一位;積極承擔社會責任,承接保障人體器官運輸任務,開辟生命快線,打通綠色通道,為搶救生命贏得寶貴時間;搭建空地遠程醫療急救平臺,開展專業醫護人員走進“機上救護課堂”活動,堅持把機上旅客突發疾病應急處置作為客艙系統崗位練兵的重點內容。
持續增強科技創新賦能。當前,東航集團機隊規模已超過800架,飛行與保障單位30余家,參與運行保障人員6萬余人,必須借助科技手段為安全運行賦能。集團黨組將推動數字化轉型作為“一把手”工程,其中安全領域是重要突破方向,將用科技手段讓安全上能級、提品質。在數字維修領域加快突破,以點帶面推動安全生產各個領域、各個環節水平不斷提升。
責任編輯:陶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