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站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高度,從信息化發展大勢和國內國際大局出發,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形成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網絡強國的重要思想,強調要統籌發展和安全,筑牢國家網絡安全屏障。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進一步就加強網絡安全體制建設作出重要部署,為新征程上推進國家網絡安全工作提供了行動指南。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工商銀行)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網絡強國的重要思想和習近平經濟思想,著力提升金融網絡韌性,維護金融網絡安全,為網絡強國、金融強國建設提供堅實保障。
深刻認識國有大行在金融網絡安全工作中的職責使命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金融網絡安全工作,習近平總書記多次發表重要講話、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從多個維度、多個方面對金融網絡安全工作作出部署安排。國有大行作為維護金融穩定的壓艙石,在做好金融網絡安全工作中承擔重要職責,必須主動對標對表,切實增強政治思想行動自覺。
構建新安全格局、建設平安中國對金融網絡安全工作提出更高要求。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健全國家安全體系”“強化經濟、重大基礎設施、金融、網絡、數據、生物、資源、核、太空、海洋等安全保障體系建設”“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發展格局”。金融網絡安全與經濟、社會等領域安全相互交織、彼此聯系,在國家安全中“牽一發而動全身”。國有大行必須樹牢總體國家安全觀,堅持從國家全局高度去認識和把握金融網絡風險,對照黨中央強調的風險點、風險源,加強金融網絡風險預判、監測和治理,切實守好防線、守牢底線。
筑牢網絡安全屏障、建設網絡強國對金融網絡安全工作提出更高要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沒有網絡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就沒有經濟社會穩定運行,廣大人民群眾利益也難以得到保障”“要樹立正確的網絡安全觀,加快構建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保障體系,全天候全方位感知網絡安全態勢,增強網絡安全防御能力和威懾能力”。金融等領域關鍵信息基礎設施是經濟社會運行的神經中樞,也是網絡安全的重中之重。國有大行必須加快建設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金融基礎設施,做好數字金融大文章,為實體經濟和人民群眾提供高品質、可信賴的金融服務。
維護金融穩定、建設金融強國對金融網絡安全工作提出更高要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守住開放條件下的金融安全底線。金融網絡是全球資金流動的主干道,是金融對外開放的重點領域。保障金融網絡安全,是國有大行當好維護金融穩定壓艙石的應有之義。必須統籌發展和安全,一方面,積極支持境內外金融市場互聯互通,提升跨境投融資便利化水平;另一方面,堅持底線思維、極限思維,保障國際支付、清算、結算安全,助力穩慎扎實推進人民幣國際化。
準確把握金融網絡安全面臨的新形勢新挑戰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開啟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實踐續篇、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時代新篇。新征程上,我國發展面臨新的戰略機遇、新的戰略任務、新的戰略階段、新的戰略要求、新的戰略環境,這些都對網絡安全特別是金融網絡安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們要正確判斷和把握形勢,搶抓機遇、防范風險,不斷增強工作的前瞻性、主動性。

金融網絡成為國際競爭的重要領域,必須牢牢掌握金融網絡安全主導權。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全球政治格局、經濟格局、安全格局深刻調整,國際競爭由現實世界擴展至網絡空間,金融網絡霸權與反霸權、遏制與反遏制的斗爭尤為激烈。這就要求我們主動作為、加快發展,積極參與國際金融網絡規則制定,推進全球金融網絡體系變革,在國際競爭中占據先機、贏得主動。
網絡風險形勢復雜嚴峻,必須守好金融網絡安全防線。從世界范圍看,網絡安全威脅日益突出,并逐漸向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等領域傳導滲透。金融是實體經濟的血脈,天然具有外部性、敏感性、脆弱性等特征,是網絡安全威脅和網絡攻擊的重點對象。這就要求我們主動融入大網絡安全格局,加強金融基礎設施安全防護,強化數據安全管理和個人信息保護,提升業務運營連續性穩定性,確保金融服務不斷檔不掉線。
科技創新飛速發展,必須加快金融網絡安全關鍵核心技術突破。隨著信息技術迭代升級,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加速創新應用,國際信息技術競爭空前激烈,“脫鉤斷鏈”風險不斷加大。特別是金融網絡領域,高端芯片、數據庫等方面還未實現完全自主可控,網絡系統的體系結構、科技支撐還有待加強。這就要求我們加快金融科技自立自強步伐,盡快突破“卡脖子”問題,切實將金融網絡安全掌握在自己手中。
在維護金融網絡安全中彰顯大行擔當
目前,工商銀行服務7.5億個人客戶、近1300萬法人客戶,每天處理交易量近10億筆,其中數字化業務占比99%,是我國金融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力服務和支撐經濟社會順暢運轉。工商銀行牢固樹立總體國家安全觀,堅持管好自身、助力同業、服務全局,推動金融網絡安全保障水平和能力不斷提升,著力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質量發展。
強化金融網絡安全防護能力,全力保障金融服務安全穩定運行。堅持黨管互聯網,嚴格落實黨委網絡安全工作責任制,由黨委書記擔任第一責任人,分管負責同志履行首席網絡安全官職責,把網絡安全工作納入黨委議事日程,強化總體布局、統籌協調、整體推進和督促落實,持續強化網絡安全治理結構和治理能力建設。以關鍵信息基礎設施保護為核心,構建覆蓋網絡層、系統層、應用層、終端層等的網絡安全綜合防御體系,實現從前端到后臺、從邊界到內部、從境內到境外的立體式網絡安全防護。建立集團安全態勢綜合感知平臺,強化事前預警、事中處置、事后評估全周期管控,推進集團一體化安全運營。深刻把握網絡安全對抗本質,組建安全攻防實驗室,積極推進金融攻防靶場建設,定期開展內外部對抗演練,真刀真槍檢驗實戰能力,形成以攻促防、攻防相長的良性循環。多年來,全行信息系統可用率始終保持在行業較高水平。
推進金融科技自立自強,全力鍛造金融網絡安全領域新質生產力。推進智慧銀行生態工程(ECOS)建設,實現核心系統從傳統集中式向全分布式轉型突破,構建“多地多中心”生產運行體系,相關成果獲人民銀行金融科技發展獎特等獎。加強人工智能、量子信息、區塊鏈等前沿技術研發,建成同業首個全棧自主可控的千億級AI大模型技術體系,建設13個綜合型數字員工和1000余個流程機器人,在風控、合規等多場景中承擔3萬余個自然人的工作量。夯實數據安全底座,成立數據中臺運營中心,建成以數據湖、企業級數據倉庫、集團信息庫“一湖兩庫”為核心的數據中臺體系,實現全行數據資產“一圖盡覽”,業內首家獲得數據管理能力成熟度(DCMM)最高評估等級。聯合重點技術領域頭部企業,圍繞服務器芯片、桌面終端芯片、操作系統、數據庫、中間件等技術領域開展研究、開發和應用合作,取得多項首創性突破。深化國際合作,積極落實全球安全倡議,用好工商銀行發起成立的“一帶一路”銀行間合作機制、中歐企業聯盟等平臺,加強金融網絡安全領域交流合作,助力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

打造安全高效的工行特色金融基礎設施,全力支持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建立集團一體化支付清算體系,構建起以總行為集團清算總樞紐、接入全球百余個支付清算系統的龐大清算網絡,提升自主清算能力。在境外11個國家和地區擔任人民幣清算行,提供7×24小時人民幣跨境清算服務,助力穩慎扎實推進人民幣國際化。推出“工銀全球付”等全球現金管理服務,為跨國機構全球化經營提供有力支撐。打造“托管+”服務體系,升級賬戶管理、會計核算、投資監督等金融服務。2023年末,集團托管規模23.5萬億元,服務700余家金融同業和2萬余家企事業單位。發布國內銀行業首份金融基礎設施服務方案,進一步整合產品服務、聯通合作生態、匯聚資源力量,更好支持金融基礎設施高質量發展;主動向市場輸出自主可控的系統工具、技術方案,已服務各類金融機構400余家。
提升金融服務便利性安全性,全力服務人民群眾美好生活需要。建設安全開放的金融生態,基于自有平臺手機銀行和工銀e生活,搭建政務、民生、消費等“金融+非金融”服務場景,全方位滿足客戶衣、食、住、行等多樣化需求,持續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建立企業級智能風控平臺,將金融網絡安全防護有機嵌入自有平臺,不斷增強風險主動防、智能控、全面管能力。加強個人信息保護,嚴格分級分類管理,強化系統剛性控制,切實維護客戶合法權益。推出工銀智能衛士,為各類客戶提供交易安全鎖、發放安全介質、部署安全控件,有效降低信息和資金被盜風險。首家建成企業級反欺詐平臺,持續優化電信網絡詐騙防控模型,2023年成功攔截線上欺詐交易近15萬筆,全力守護好人民群眾的“錢袋子”。
面向未來,工商銀行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網絡強國的重要思想和習近平經濟思想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堅決做到“兩個維護”,更好統籌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不斷增強金融網絡安全防護能力,扎實做好數字金融大文章,堅定不移走好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貢獻更多大行力量。
責任編輯:陶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