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煤礦;井下膠帶機;智能化;精確控制技術
智能化膠帶機控制技術通過合理的控制算法和邏輯設計,實現對膠帶機的精確控制,通過精確的定位糾偏技術和實時更新機制,確保膠帶機的運行軌跡精準地對應于地下巷道,通過傳感技術和數據處理,實現對膠帶機的監測和故障診斷,提高膠帶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1 膠帶機在煤礦井下運輸中的重要性
在煤礦井下運輸中,膠帶機至關重要,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其是一種專門用于物料運輸的設備,通過在傳送帶上運行,將礦石、煤炭等物料從開采區域運送到地面或其他地點。煤礦井下空間狹小,地形復雜,傳統的人力或機械運輸方式通常效率低下且安全風險高,而膠帶機作為一種自動化物料輸送設備,具有高速、穩定的運輸特性,能夠快速而有效地將煤炭等物料從井下挖掘區域運送至地面處理區域,極大地提高了物料運輸效率,縮短了生產周期。煤礦井下環境惡劣,存在著許多安全隱患,如坍塌、瓦斯等,膠帶機作為一種封閉式的物料輸送設備,能夠避免人員直接接觸物料,降低了工作人員的安全風險,同時膠帶機具有自動化控制系統,能夠監測運行情況,及時發現故障并進行處理,保障了物料運輸的安全可靠。作為電動輸送設備,膠帶機相比于傳統的煤炭運輸方式,更加節能環保,通過優化設計和運行管理,可減少能源消耗,降低物料運輸過程中的能耗排放,對環境造成的影響更小,符合現代綠色發展的要求。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和工業化進程的加快,膠帶機的設計和技術不斷創新,性能不斷提升,適應了煤礦井下運輸的多樣化需求,其發展促進了煤礦井下運輸行業的現代化轉型,推動了煤礦生產的高效、安全、環保發展,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和市場需求。
2 傳統煤礦開采難點
2.1 效率低下
傳統煤礦開采通常采用人工開采或簡單機械設備,這極大地限制了開采效率。人工開采雖然可以靈活應對復雜地質條件,但其速度受到人力和安全因素的制約,難以實現大規模、高效率的生產,即便是采用了簡單機械設備,其效率也通常不高,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能源需求。傳統煤礦開采面臨的地質條件復雜,這也是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煤礦通常分布在地質構造復雜、巖層變化多端的區域,這給開采帶來了巨大的挑戰,例如,地層的傾斜、斷層、巖溶等地質現象會導致開采過程中遇到困難和安全隱患,降低開采效率。傳統煤礦開采所面臨的環境保護壓力也加劇了其效率低下的問題,傳統開采方式通常對環境造成較大破壞,例如,大量的煤礦廢棄物、煤塵污染等,這不僅增加了開采成本,還需要投入更多資源用于環境治理和修復,降低了整體效率。
2.2 安全隱患
深度開采帶來的地質壓力是煤礦開采的主要難點,隨著深度的增加,地層的壓力會增大,地質構造也會變得更加復雜,從而增加了礦井坍塌、頂板擠壓等地質災害的風險,這不僅會對礦工的生命安全構成威脅,同時也增加了設備損壞的風險,從而導致生產中斷。瓦斯爆炸是煤礦開采中極具危險性的隱患,在傳統煤礦中,煤層中的瓦斯很難有效地排出,特別是在采空區和老礦區,瓦斯積聚的可能性更高,一旦瓦斯達到爆炸濃度并遇到明火,就會發生嚴重的爆炸事故,造成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在采煤、運輸、處理等過程中,煤礦會產生大量的煤塵,一旦煤塵達到一定濃度并遇到火源,就可能引發煤塵爆炸,造成嚴重的事故,煤塵爆炸不僅可造成爆炸現場的人員傷亡,還可能引發二次事故和火災蔓延,給救援工作帶來極大困難。
3 煤礦井下膠帶機智能化精確控制技術要點
3.1 膠帶機運行狀態監測與識別
通過安裝速度傳感器和編碼器等設備,實時監測膠帶機的運行速度,獲取數據精準度高,通常可達到每秒數百次的監測頻率,例如,當膠帶機的速度異常波動或超出正常范圍時,系統會立即發出警報,及時預警和采取措施,確保設備安全運行。通過負荷傳感器等裝置,可實時監測膠帶機的負荷情況,包括載荷大小、分布均衡情況等,例如,膠帶機在運輸煤炭時,負荷過重可能導致膠帶機運行不穩定,甚至造成設備損壞,而及時監測負荷狀態,識別異常情況,調整運行參數,可確保膠帶機安全運行。
在煤礦井下環境中,膠帶機長時間運行易受高溫和含塵環境影響,溫度過高可能導致設備損壞或故障,甚至引發火災危險,而安裝溫度傳感器,可實時監測膠帶機各部件的溫度情況,及時發現異常并采取措施,保障設備的安全運行。通過振動傳感器等裝置,監測膠帶機的振動情況,可發現設備的振動頻率、幅度,判斷是否存在異常振動現象,例如,當膠帶機傳動部件松動或軸承磨損時,通常伴隨著異常振動,及時監測振動數據,識別問題部位,進行維修和調整,可避免設備故障,延長設備使用壽命。
3.2 自動駕駛與路徑規劃控制
自動駕駛技術可實現膠帶機的自主導航,通過路徑規劃控制實現膠帶機的最優路徑選擇,以提高運輸效率,降低能耗,提升安全性,在膠帶機上安裝各種傳感器和感知器件,如激光雷達、攝像頭、超聲波傳感器等,實時獲取周圍環境的信息,利用這些數據,通過先進的計算機視覺和圖像處理算法,膠帶機可實現自主感知、障礙物檢測與回避,避免與固定物、人員等碰撞。
在膠帶機上安裝定位傳感器,如全球定位系統(GPS)、慣性導航系統(INS)等,可實現膠帶機的精確定位,通過收集包括膠帶機的當前位置、朝向角度、運行速度等參數,并監測和分析這些數據,可實現膠帶機的自動路線規劃、轉彎控制和準確停車,以提高運輸效率和安全性。通過集成先進的算法和規劃模型,膠帶機可實現路徑的合理規劃和優化選擇,以最小化行駛距離和時間,并避免繁瑣的人工操作,數據包括井下地形、礦產資源分布、運輸需求等因素,利用這些數據進行路徑規劃和導航控制,可實現膠帶機的智能化運行,提高運輸效率。實時感知膠帶機周圍的障礙物和運行環境,結合膠帶機的位置信息,及時調整路徑規劃,并將其與自動駕駛系統相結合,實現膠帶機的智能避障和安全行駛,同時通過動態避障技術的應用,可及時識別并規避障礙物,確保膠帶機在運輸過程中的安全性。
3.3 預防性維修與設備壽命預測
實時監測和分析膠帶機的運行數據,預測設備的壽命,并進行預防性維修,以提高設備的可靠性和延長設備的使用壽命。在膠帶機上安裝振動傳感器、溫度傳感器、電流傳感器等監測設備,實時采集膠帶機的運行數據,包括膠帶機的振動頻率、溫度變化、電流負荷等參數,通過分析這些數據,可判斷設備的工作狀態和健康狀況,及時發現設備的異常運行狀況,預測設備的壽命情況。利用智能化技術,膠帶機可對采集到的運行數據進行實時分析,比較數據與設備的歷史記錄和正常運行模式,識別異常情況并預測潛在的故障,包括振動頻譜分析、溫度曲線變化、電流負荷曲線等參數,通過對這些數據的監測和分析,可預測設備可能出現的故障,并提前采取維修措施,避免因故障導致的設備停機和生產中斷。對膠帶機的運行數據進行持續監測和分析,可建立設備壽命預測模型,包括設備運行時間、負荷變化、溫度變化等參數,并分析這些數據,結合設備的壽命統計和經驗規律,預測設備的壽命,制訂合理的維護計劃和更換周期,提前進行維修和更換,避免設備使用壽命耗盡引發的突發故障。記錄設備的維護歷史和維修故障情況,統計故障發生的頻次、類型和原因等信息,對維修記錄、故障發生時間、維修成本等進行分析,可找出設備的薄弱環節和常見故障原因,并采取相應的措施進行改進和預防,提高設備的可靠性和穩定性。
3.4 突發情況應急處理與遠程救援
膠帶機的狀態監測與預警是應對突發情況的基礎,在膠帶機上安裝傳感器和監測設備,實時采集膠帶機的運行數據,定期進行數據分析,及時檢測膠帶機的異常情況,如高溫、過載、振動異常等,一旦發現異常,立即觸發預警系統,發出警報信息,以便及時采取應急處理和救援措施。通過智能化技術,膠帶機與控制中心實現遠程通信和數據傳輸,通過遠程監控系統,操作人員能夠實時了解膠帶機的工作現場,即使在遇到突發情況時,也能夠準確判斷問題,并進行遠程操作控制,如啟動和停止設備、調整運行參數等[1]。通過視頻監控和通訊設備,遠程救援系統可快速建立與事故現場的連接,并派遣專業人員進行救援指導,同時,救援人員可實時觀察事故現場的情況,包括事故現場的圖像、視頻和聲音等,從而進行指導和決策,以便及時采取適當的救援措施,確保煤礦井下人員的安全。煤礦井下膠帶機設備配置相應的應急逃生設備,如應急通風裝置、疏散通道、緊急停機裝置等,這些設備能夠在突發情況發生時,為井下人員提供安全的逃生通道,減少人員傷亡和事故的擴大。
3.5 控制算法與邏輯設計
運行控制算法是實現智能化控制的基礎,分析膠帶機的工作特點和運輸需求,設計合適的運行控制算法,如速度控制、轉彎控制、運輸量優化等,基于膠帶機當前的運輸需求、環境參數等,結合膠帶機的運輸能力、工作狀態和負載情況,合理調整控制算法,實現膠帶機的高效穩定運行,保證運輸過程的安全和準確性。構建膠帶機的邏輯設計模型,明確各個工作狀態和運行模式之間的關系,確定轉換條件和動作規則,根據膠帶機的控制信號、狀態參數等,設計合理的控制邏輯,確保膠帶機在不同工況下能夠自主判斷和執行相應的動作,如啟動、停止、轉向等,以提高膠帶機的自動化程度和智能操作能力,減少人工干預和操作錯誤[2]。
膠帶機的故障診斷與故障管理系統也是控制算法和邏輯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監測膠帶機的運行數據和故障記錄,可準確識別設備故障和異常情況,基于運行時間、故障記錄、維修成本,設計合理的故障診斷算法和故障管理策略,及時判斷故障類型和嚴重程度,并采取相應的維修措施,保證膠帶機的穩定運行和設備壽命的延長。
綜上所述,控制算法與邏輯設計是煤礦井下膠帶機智能化精確控制技術中的關鍵內容,通過合理的控制算法和邏輯設計,結合膠帶機的運行數據和環境信息,可實現膠帶機的高效穩定運行、智能化操作和故障管理。膠帶機的運行控制算法和邏輯設計的核心是根據具體的運輸需求和工作特點,利用傳感器數據和環境信息,設計合理的控制邏輯和動作規則,這將有效提高膠帶機的自主性、智能化程度和安全性。隨著智能化技術的發展和數據處理能力的提升,相信控制算法與邏輯設計在煤礦井下膠帶機的應用將得到進一步完善,為煤礦運輸提供更高效、可靠和安全的支持[3]。
3.6 定位糾偏與實時更新
使用全球衛星導航系統(GNSS)和慣性傳感器等定位技術,獲取膠帶機的準確位置信息,包括膠帶機的經緯度坐標、高程等參數,實時獲取膠帶機的位置數據,并與地下巷道的地理信息進行比對,以判斷膠帶機是否偏離預定的運輸軌道,一旦發現偏離,即可觸發相應的糾偏措施,確保膠帶機的運輸軌跡精準對應地下巷道,避免與其他設備和障礙物碰撞。
定期采集和更新膠帶機的地理信息數據和地下巷道的布局信息,實現對膠帶機的實時數據更新,包括地下巷道的長度、高度、彎道半徑等參數,以及膠帶機的實時速度、加速度等信息,將這些數據與膠帶機的位置數據進行比對和匹配,可實時判斷膠帶機是否偏離了預定軌道,并及時觸發糾偏措施,在巷道布局或設備狀態發生變化時,也需要及時更新相關數據,并對膠帶機的運行路徑進行重新規劃和糾偏。分析膠帶機的位置數據和巷道信息,設計合理的糾偏控制算法,確定糾偏動作規則和控制參數,包括膠帶機的位置偏差、巡航速度等參數,通過自動化控制系統對膠帶機的轉向和加減速進行調整,以使膠帶機能夠及時偏離,糾正運行軌跡,保持與地下巷道的精確對應。
4 結束語
煤礦井下膠帶機智能化精確控制技術的創新和發展無疑將在煤礦行業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未來,需要不斷推動技術創新和標準化規范化建設,加強人才培養和產學研合作,為智能化膠帶機控制技術的發展提供持續的動力和支持,進一步提高煤礦生產效率和安全性,為煤礦行業的可持續發展作出積極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