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教育信息科技課程標準(2022年版)》指出:信息科技課程要培養的核心素養,主要包括信息意識、計算思維、數字化學習與創新、信息社會責任。大單元教學是指打破教材既有的單元編排體系,突破學科知識界限,構建一種跨單元、跨學科的教學體系。有效的大單元教學離不開清晰的大概念、生動的大情境以及多元的大任務。提煉大概念、創設大情境、設計大任務,也就成了教師實施大單元教學,促進學生信息科技核心素養發展的有效路徑。
一、以大概念為導向,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
大概念是一種具有概括性、抽象性、普遍性和永恒性,且有助于促進核心素養落實,促進學生學習的概念。大單元教學應圍繞清晰明確的大概念,全方位、多角度提煉大概念是教師實施大單元教學的前提與基礎。或從課程標準角度,或從實際生活角度,或從學生學情角度等,教師都能夠提煉一些清晰、明確的大概念。這些大概念不僅是教師實施大單元教學的焦點,而且是教師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導向。
例如,“物聯網的基本原理與功能”“設計搭建物聯網系統”“應用物聯網系統完成數據的采集”“通過智能終端或編寫程序,讀取并處理數據”等,都是初中信息科技課程“物聯網實踐探索”板塊中的一些知識內容。基于這些內容,教師從課程標準和實際生活角度,提煉了一些大概念,包括“物聯網——數字世界與物理世界的完美融合”“分析需求、合理規劃、數據互聯——搭建稱心如意的物聯網”“決策錦囊——高質量的數據鏈”等。物聯網的最終形態就是世界萬物皆可互聯,在“物聯網——數字世界與物理世界的完美融合”這一大概念的引領下,學生將會深度探究物聯網的基本原理與功能;在“分析需求、合理規劃、數據互聯——搭建稱心如意的物聯網”這一大概念的引領下,學生將會探究設計搭建物聯網系統的方法、步驟、原理和過程等;在“決策錦囊——高質量的數據鏈”這一大概念的引領下,學生將會由淺入深、由表及里地探究應用物聯網系統完成數據采集的相關知識。這些大概念猶如一根紐帶,將信息知識與科技知識巧妙、恰當地融合在了一起。同時,這些大概念也成了統領大單元教學目標、內容的一種導向。
在上面的案例中,教師所提煉的大概念都指向了信息意識、計算思維、數字化學習與創新、信息社會責任等信息科技課程核心素養。因此,這些大概念成了教師創設大情境的焦點,成了教師設計大任務的紐帶,成了教師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一種導向。
二、以大情境為支架,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
大情境并非為教學或練習而設計的一種情境,而是一種圍繞大概念或教學主題而創設的一種真實生活情境。大情境是教師實施大單元教學的一種支架,也是大任務的一種載體。教師應圍繞大概念,聯系實際生活,精心創設真實、形象、生動、直觀、有趣的情境,并依托情境設計主題鮮明、環環相扣的項目任務,讓學生以完成這些任務為契機,實現知識積累、能力提升和素養發展。
例如,水下世界奧秘無窮、別有洞天。當人類在探索水下世界時,因為水下環境復雜,所以非常危險。為了更安全地揭開水下世界的神秘面紗,教師圍繞“物聯網——數字世界與物理世界的完美融合”這一大概念,創設了“機器人探索神秘水下世界”的真實情境,以讓學生基于物聯網遠程控制機器人,深度探究別有洞天、奧秘無窮的水下世界。在該情境中,實現了物聯網與水下機器人、信息技術與科學探究的巧妙結合。這樣的結合,使得水下機器人的探索功能更加強大,實現了自主控制、智能傳感、智能標識、智能交互和遠程無線傳輸等;使得物聯網的應用得到了進一步拓展,實現了數字世界和物理世界的完美融合。
學生對神秘的、未知的水下世界,原本就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再加上將要嘗試用機器人探秘水下世界,更是讓學生的好奇心倍增,探究欲陡升。這樣的大情境,激發了學生探究物聯網與機器人深度融合的濃厚興趣,調動了學生探究信息科技知識的積極性。以強烈的好奇心、濃厚的興趣為內驅,學生將積極主動、迫不及待地根據實際需求,在機器人與物聯網深度融合的真實情境中,探究機器人搭載主控制器和傳感器的方法,構建分布式控制和協同實驗平臺等。如此一來,學生的信息意識會進一步強化,計算思維會進一步發展,數字化學習與創新能力會進一步提升等。
三、以大任務為抓手,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
大任務是大單元教學目標的載體,也是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一種抓手,是由一些環環相扣、層層深入的小任務緊密關聯在一起而形成的。教師可圍繞大概念,依托大情境,圍繞大單元教學目標,精心設計大任務,并科學、合理、恰當地將大任務分解為一系列的小任務。這些小任務以大概念為核心、以大情境為支架,緊密關聯在一起,且有坡度、有厚度、有高度。如此,以大任務為抓手,教師能夠循序漸進、持續不斷地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
例如,基于“機器人探索神秘水下世界”這一大情境,教師設計了一項大任務,即“深度融合物聯網和水下機器人,助力河長制”。不僅如此,教師還將這項大任務分解為諸多小任務,包括“設計基于物聯網和水下機器人巧妙融合的河道水體勘測方案”“設計、搭建水下機器人水資源勘測物聯網系統”“利用機器人采集數據,利用物聯網傳輸數據”“基于物聯網系統讀取、處理機器人采集的原始數據”“撰寫項目研究報告”等。學生通過完成“設計基于物聯網和水下機器人巧妙融合的河道水體勘測方案”這一項小任務,能夠深入了解物聯網的基本原理、功能和作用,并逐步形成良好的信息意識;通過完成“設計、搭建水下機器人水資源勘測物聯網系統”,有助于學生體驗數據的讀取、發送、接收和匯集等,并促進學生計算思維、數字化學習與創新能力的發展;通過完成“利用機器人采集數據,利用物聯網傳輸數據”和“基于物聯網系統讀取、處理機器人采集的原始數據”兩項任務,有助于引領學生探究物聯網中數據的采集、接收和反饋控制等基本功能,以及促進學生計算思維、數字化學習與創新能力的發展;通過完成“撰寫項目研究報告”這項小任務,則有助于培養學生的信息社會責任意識。
學生通過循序漸進地完成一系列小任務,能夠深入淺出地探究物聯網與水下機器人之間的聯系,充分發揮水下機器在勘測河道、采集數據、探索神秘水下世界方面的作用。在此過程中,學生能夠深度理解、牢固掌握、靈活運用關于物聯網、水下機器人等相關知識,創造性地解決探索水下世界的難點問題,以及全面發展自身的信息科技核心素養。
(作者單位:山東省威海市文登區金山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