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青少年而言,培養抗逆力具有重要意義,為幫助學生更好地應對學業壓力、人際關系等挑戰,提升學生的心理素質,促進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近日,響水縣黃圩中學開展了以“自我關懷"逆綻光芒”為主題的青少年抗逆力心理團輔活動。
活動伊始,一場輕松愉快的“大風吹”熱身活動迅速打破了現場的拘謹氛圍,同學們在歡聲笑語中彼此熟悉,為后續的深度交流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學生通過團體契約的形式明確了活動規則,不僅讓活動更加有序和高效,也讓同學們在團隊協作中學會了傾聽、理解和尊重。
成長的過程中,每個孩子都會有進步也有退步,追求進步則需要懷抱勇氣、迎接挑戰。“雞蛋”變“鳳凰”活動,讓孩子們在游戲中體驗成長的不容易,明白“雞蛋”不會永遠是“雞蛋”,“鳳凰”也不會永遠是“鳳凰”,最重要的還是要靠自己,只要不放棄,并從失敗中吸取教訓,總結經驗,終有一天,會變成鳳凰。
在人生的浩瀚征途中,挫折如同不期而遇的風雨,雖令人猝不及防,卻也是鑄就堅韌不拔之心的寶貴磨礪石。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挫折教育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它不僅僅是種教育方法,更是種人生哲學的體現。通過合理的挫折教育,孩子們能夠更加堅強地面對生活中的種種挑戰和困難,培養出堅韌不拔的品質和樂觀積極的人生態度。近年來,響水縣黃圩中學為了讓學生更好地面對未來的挑戰,多形式不斷強化挫折教育,讓學生在經歷中學會堅韌與成長,在挫折中激發潛能,促進健康成長。
一、樹立堅定信念。在現實生活中,不遭受挫折是不可能的。因此,學校通過組織學生觀看歷史偉人奮戰的影片等活動,讓學生看到他們那種革命樂觀主義精神,以及面對困難和敵人的堅韌不屈的性格,引導他們樹立堅定的信念、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遠大的理想,從而提高學生的挫折承受力。利用主題班會的形式,讓學生就挫折觀進行討論;請心理輔導老師進行挫折理論和正確挫折應對方式教育;組織師生共同參與挫折經驗交流會;還以辯論會等多種具體方式進行挫折教育。學校還充分利用好廣播、板報等形式,發揮好輿論導向作用,使學生自覺投入戰勝挫折的教育氛圍中,從而潛移默化地影響他們。
二、發揮榜樣引領。“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學校有意識地搜集一些偉人、名人戰勝各種困難、挫折的典型事例,向學生講述,從學習、人際、情感、理想各個方面,給他們樹立出優秀的榜樣。還用學校或班級里戰勝挫折的同學榜樣對學生進行教育,同時以自己良好的耐挫心理、堅強的意志行動為學生樹立榜樣。例如,組織班級參加比賽成績不理想時,坦然面對,不垂頭喪氣或怒氣沖沖、遷怒學生,給學生潛移默化的影響。這樣,當學生遇到困難和挫折時,就會從這些閃光的形象中獲取勇氣和力量。""""""三、做好心理疏導。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是開展抗挫折教育的主陣地。學校設立心理咨詢室,做好心理疏導工作,提高學生抗挫折能力。學校還針對學生普遍性的問題進行專題心理輔導。講座既對全體學生進行心理保健、又對個別學生進行自我解脫教育,幫助他們消除焦慮、自卑、過敏、恐怖、沖動等心理。例如:開展“如何解脫困境?”、“如何從心理上戰勝自卑、焦慮?”等系列專題輔導。同時,學校通過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如通過主題班會、演講、手抄報、宣傳欄、校內廣播電視、活動課、班團活動等形式,向學生普及挫折教育;還通過文體活動、社會實踐等形式,調節學生的緊張情緒,陶冶學生情操,促進學生身心健康。
四、加強學科滲透。教學是學校教育的主要內容和形式,將挫折教育寓于各科教學中,使挫折教育更經常、更普遍,同時這種潛移默化的形式也更易于學生接受。在學科教學中開展挫折教育可以通過以下一些途徑進行:第一,依據教學內容進行挫折觀和抗挫折方法指導。學習偉大人物逆境成才的故事,講述科學家敗而不餒的事例,讓學生認識到自古英才多磨難,明白“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的道理。第二,在教學中發現挫折因素。如考試失敗,通過引導學生分析、總結,發現不足,加以改進。第三,在練習和作業中有計劃地設置一些高于學生現有水平的適度的“難題”和“障礙”,要求他們設法獨立完成和排除,以利其樹立困難意識,培養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開展家校聯合。要培養孩子對挫折的承受能力,學校將心理健康教育與家長培訓相結合,家校攜手做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學校通過家長座談會、家長學校、家長培訓班等形式,向家長宣傳挫折教育的重要性,幫助家長理解挫折教育的本質,取得家長的共識。同時,還向家長傳授挫折教育的相關知識及方法,并對家長提出具體要求,使家長正確認識自己在挫折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積極配合學校開展挫折教育,避免出現家庭教育抵消學校教育作用的現象,使家校協調一致,形成教育合力。
六、打造魅力校園。許多西方教育家強調在“挫折教育”中應培養孩子多方面的興趣,從而可以從多方面獲得幸福的能力。學校積極搭建平臺,以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為主線,努力打造魅力育才,活力校園,培養孩子多方面的興趣愛好和個性特長。
一是學校結合學生身心發展規律,開設了多個社團,制定社團管理制度,定期開展活動,給學生的課外活動帶來豐盛的“大餐”。社團以其形式靈活多樣,內容豐富多彩,贏得了學生和家長的一致好評,并且取得了顯著成效。
二是充分發揮學校的資源優勢,開展豐富多彩的大課間活動,如校園韻律操、跳繩、踢毽子、乒乓球等課間活動,調動全體學生的人人參與的積極性,讓活動文化特色展現于廣大學生面前,使學生的心智在大課間活動中得到啟迪,釋放激情與活力,提高身心健康。
三是學校每學期開展讀書節活動,營造良好的書香氛圍,讓校園充滿詩意。引導師生與好書相約,和美文牽手,養成讀書的良好習慣,在讀書實踐活動將孩子引到一位位巨人身邊,從中汲取無窮成長智慧。
四是學校在營建班級文化,創建班級特色的活動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盡可能多的學生參與到班風、班規、班徽、班花、發展目標的制定,教室的布置,墻報的出版,班會活動的設計等,使每個班級的文化異彩紛呈,讓班級建設的個性化成為學生個性發展的有益補充。
總之,培養學生抗挫折能力的方法很多,在素質教育環境中,在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健全的人格培養愈來愈不容忽視的今天,學校應結合實際,用好用活這些方法,并創造性地多層次、多形式、多途徑地開展挫折教育,努力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幫助每一個學生充滿積極進取的信心,樂觀向上,奏響生命的最強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