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深入探究U型板樁在濱海(河)整治項目中的應用,結合中山市翠亨新區濱河整治項目,針對U型板樁因潮汐水位變化等因素而存在的海上施工困難、質量和安全無法保障等問題,研發并應用了U型板樁裝配式冠梁施工技術和潮汐監測及預警系統等。結果表明,上述工程措施可以成功解決項目難題,可提高施工質量和效率,并加強環境保護,工程解決思路和經驗可供類似項目借鑒。
關鍵詞:U型板樁; 海堤護岸; 潮汐影響; 施工工藝
中圖法分類號:TV553
文獻標志碼:A
DOI:10.15974/j.cnki.slsdkb.2024.S1.007
文章編號:1006-0081(2024)S1-0020-03
0 引 言
相比于傳統的放坡式堤防加固,直立式堤防加固后的海堤強度和穩定性更高,耐海水沖刷與侵蝕更強,可減少滲漏、塌陷等安全質量風險。在沿海城市,船廠碼頭和居民建筑通常較密集。若要重新調整和修筑海岸線,直接退堤的拆遷量和施工場地較大,影響周邊群眾[1]。相比之下,采用直立式護岸可以減少拆遷量,縮短工期,減少對周邊的影響。U型板樁是一種較為常用的直立式護岸結構形式,結構具備受力性能良好、可工廠化生產和止水性好等優點[2]。本文以中山市翠亨新區濱河整治水利工程馬鞍北島海堤護岸為例,針對海上U型板樁項目作業因受潮汐水位變化影響大,施工過程存在一定困難、施工質量和安全無法保障等問題,研究相應施工解決方案。
1 工程概況
中山市翠亨新區濱河整治水利工程(北部標段)項目(以下簡稱“中山水利項目”)主要建設內容包括海堤加固、河涌整治、水閘及泵站、濱水景觀等。其中,馬鞍北島外圍海堤線長17.89 km,內部河堤總長11.89 km,新建水閘6座、船閘2座,新建茅龍水道泵站1座,濱水景觀設計面積約145.64 hm2。項目建設工期3 a。該工程地理位置見圖1。
工程位于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區,氣溫適中,降雨量豐富但分配不均,易出現春旱夏澇,風向多變,最大風速可達47 m/s。
工程區位于洪奇瀝水道入海口處,受漲(退)潮影響大,水體為半咸半淡,沿岸堤防常年受海水的沖刷與侵蝕,施工環境較差,且受潮汐水位變化影響,施工難度較大。
2 U型板樁施工存在問題
通過工程實地考察,發現U型板樁施工過程存在以下4個方面的重難點問題。
2.1 潮水水位變化過大
由于工程水位變化無常,施工的難度加大,其中壓頂梁(冠梁)是施工難點之一。
當漲潮完全沉入水下時,模板混凝土現澆工藝難以進行。受潮汐影響,作業時間短,易導致“窩工”。另外,海水會侵蝕和沖刷未完全凝結和養護的混凝土,給工程質量帶來隱患。
2.2 海上風浪大
工程所在區域為低緯度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四季多風,其中春、夏、秋三季多東南風,冬季多北風。多年平均最大風速為19.3 m/s,而100 a一遇最大風速為47 m/s。在板樁施工季節,恰逢風雨季,海上風浪對施工船的影響較大。經過調查發現,在有風天氣和無風天氣施工時,板樁樁身垂直度的合格率存在較大差距,具體如表1所示。
2.3 導向架設不合理
檢查施工記錄和資料后,使用魚骨圖并從多個方面分析U型板樁施工問題,發現樁身垂直度較差是主要問題。導軌架設對板樁垂直度的影響很大,目前的導軌設計不能滿足要求,需要改進導軌設計和配置,以提高板樁垂直度,確保施工質量。
2.4 局部區域存在大量塊石影響施工
在U型板樁試樁過程中發現地段存在大量塊石。機械開挖發現東北側海堤下約2 m處含有大量直徑為30~100 cm的塊石,平均厚度約1 m,珠基高程0.5~-0.5 m,與地質勘察報告不符。這些塊石成為板樁施工的障礙,導致板樁無法閉合,影響工程質量和效果。
3 解決方案
U型板樁施工流程:安裝導向架→取樁→入導向架→調平板樁的垂直度→定位、壓緊→夾緊樁→復核樁平面及垂直度偏差→振動沉樁→調整偏位→振動沉樁至設計標高→施工記錄→下根樁。
3.1 針對潮水水位變化過大的解決方案
3.1.1 適用U型板樁的裝配式冠梁結構
為了克服在臨海感潮區域,冠梁施工受潮汐影響嚴重的問題,研發了一種適用U型板樁的裝配式冠梁結構。
該結構冠梁橫截面形狀類似“H”形,其包含現澆槽、卯口、植筋孔、企口、觀測口等,如圖2所示。
該創新技術采用裝配式構件,具有施工速度快、成本低、質量穩定和有安全保障等優點,能縮短工期、提高效率,降低生產成本和材料消耗,同時減少手工操作誤差,保障施工安全。在海邊等特殊環境中,裝配式結構更能減少海水浸沒和沖刷對施工的影響,提高安全性能。
3.1.2 潮汐水位變化監測及智能預警系統
潮汐對濱海堤壩、水閘、河涌整治、岸線修復及市政管網建設等多個領域構成重大影響。為應對潮汐影響施工問題,研發出“潮汐水位變化監測及智能預警V1.0”軟件系統。該系統實時監測潮汐變化,智能預警施工班組避開高水位時段,適用于多種沿海建設項目,有效提高施工效率、保障工程質量和安全。該系統不僅應用于U型板樁施工,還成功應用于中山水利項目的預制混凝土柵欄板、仿木樁、防浪墻等沿海建設項目。
3.2 針對海上風浪影響沉樁效果的解決方案
(1) 岸上增加兩根固定樁連接船身,調整船錨設置。在施工區域對應岸上增設兩根固定樁,同時增大船首與船尾錨鏈的角度,適當減少其長度,連接運樁船與施工船,增加其穩定度,減少左右晃動。
(2) 適當降低沉樁速度。在沉樁過程中適當降低吊錘下降速度,防止一次貫入度過大造成樁身偏移,同時在全過程加強樁身垂直度的監測,及時糾偏。
(3) 二次技術交底。對現場施工人員進行二次交底,增強其質量責任意識與施工作業水平,提升團隊配合,提高工作效率。
3.3 針對導向架設不合理的解決方案
(1) 打設導向樁,采用GPS進行定位。海面施工應根據測放基線,利用水面施工機械先行施工安裝導向架,同時采用全站儀和GPS輔助控制導向樁軸線方向和垂直度,待導向樁自沉后,進行錘擊或靜壓沉樁。
(2) 減少導向架導軌間距,增加導軌高度。根據預制板樁規格尺寸,縮小導向架導軌間距為47 cm,減少2 cm;同時采用特制鋼材增加導軌高度。
(3) 導軌測量復核。導向架固定完畢后,先測量導向架中心坐標,與待打板樁坐標核對后,再進行細部調整,直至滿足要求,然后進行緊固。
3.4 針對大量塊石影響施工的解決方案
(1) 水上挖機清理塊石。依據U型板樁設計區域地質勘探報告及原始地形地貌測量情況,采用水上挖機清理設計區域孤石或海底塊石至一定范圍,確保施工現場滿足U型板樁沉樁要求。
(2)塊石消納和回用。中山水利項目遵循“四節一環保”和“綠色施工”原則,“就近消納”處理塊石問題,以減少外運。優化修改了海堤和水閘所需
的“塊石”設計指標,使大部分塊石可被回用和處理。小粒徑塊石用于海堤邊坡回填,中等粒徑塊石用于水閘防沖槽、混凝土框格填筑和漿砌擋墻施工,大粒徑塊石用于拋石護腳和便道路基填筑。在符合規范要求的基礎上,這些措施更有助于提高施工效率和加強環境保護。
4 結 語
本文以中山水利項目為例,針對U型板樁施工的難點,研發相應系統技術,成功提高了工程施工效率和施工質量,并增強了施工的安全性。該解決方案不僅對U型板樁的施工具有指導意義,也可為其他類似工程提供一定的借鑒。
參考文獻:
[1] 吳國芳,羅林峰.鋼筋混凝土板樁在海塘防沖設計中的應用[J].水利規劃與設計,2016(2):86-88.
[2] 孫蓓.U型預應力混凝土板樁在直立式護岸工程中的應用[J].中國水運(下半月),2013,13(7):239-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