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作者簡介:黃星華(1989-),男,工程師。研究方向為工程管理、建筑材料、施工現場管理等。
DOI:10.19981/j.CN23-1581/G3.2024.21.035
摘" 要:該文結合四川南充一典型商品瀝青混合料拌合站規劃建設實例,在有限的場站空間中充分利用地形及架空、地下式輸送裝置,布置包括舊瀝青砼破碎、廢建材修型、水泥穩定混合料生產、乳化瀝青生產和瀝青混合料生產等多條生產線,通過合理規劃各功能分區,場區運輸線路實現多生產線同步運行、高效生產的目標,為同類拌合站、破碎場規劃建設提供借鑒。
關鍵詞:拌合站;輸送裝置;材料運輸方案;瀝青;水泥
中圖分類號:TU522.1" " "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5-2945(2024)21-0148-04
Abstract: Based on an example of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of a typical commercial asphalt mixture mixing station in Nanchong, Sichuan Province, this paper makes full use of topography and overhead and underground conveying devices in the limited station space. The layout includes many production lines, such as crushing of old asphalt concrete, modification of waste building materials, production of cement stabilized mixture, production of emulsified asphalt and production of asphalt mixture, etc. The goal of synchronous operation and efficient production of multiple production lines can be realized through rational planning of functional zones and field transportation lines, which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of similar mixing stations and crushing plants.
Keywords: mixing station; conveying device; material transportation scheme; asphalt; cement
在商品瀝青拌合站設計規劃期間,通過對設備選型、場地規劃、輸送裝置運用等研究,在有限的空間內實現多條生產線的布設,包括舊瀝青破碎再生、建材再生、水穩混合料生產和瀝青混合料生產。實現適當增加初期的建設成本,顯著減少拌合站的日常運維開支的目標。現階段基建行業發展趨勢逐步放緩,基礎建設產業鏈涉及企業均進入緊縮階段,在此前提下,對企業也提出了進一步提升管理水平、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目標,商品瀝青站結合舊瀝青再生、廢建材再生、水穩料生產等多流水線的統一規劃,可有效實現企業管理中的提質增效目標。
1" 工程概況
場區位于儀隴縣工業集中區西陽壩工業園新型節能環保產業園,占地面積39 974.75 m2,定位為商品瀝青砼攪拌站,該商混站建成后可輻射周邊80~150 km范圍的公路、市政項目。主要建設內容為舊路面瀝青砼破碎車間、廢建材修型車間、路基穩定層生產車間等生產廠房,設置瀝青混凝土、水泥穩定混合料、乳化瀝青等多條生產線,建成后實現瀝青混凝土10.5萬t/a、水泥穩定土15萬t/a、乳化瀝青750 t/a的生產能力。
2" 生產線分區思路及建站規劃
受場地空間限制,需在約40 000 m2的場地內設置圍繞瀝青混合料生產的多條生產線,同時又需滿足產能達標、交通便利、環保節能等要求,通過將多條生產線生產流程進行合并,形成全場區生產流程圖(如圖1所示),通過對生產流程圖的設計及調研已建成商品瀝青拌合站規劃,形成場區規劃布置草圖(如圖2所示)及建站思路。
場區按功能劃分為辦公區、瀝青拌合站區、水穩拌合站區和舊料再生區4個區域,集料生產線、混合料生產線2條主生產線,辦公樓為框架混凝土結構,其余分區均采用鋼結構。場區各流水線的布置參照生產流程,按順序從場區內部往外布置,同時設置場區環向道路及各區域間聯通道路。
集料生產線、混合料生產線2條生產線匯集于料倉,料倉的合理設置及材料在場內的調配方式對場區的正常運營起決定性作用。故將舊瀝青混凝土破碎料、廢建材破碎料、外購新集料3種材料料倉進行集中布置,其中舊瀝青混凝土破碎料、廢建材破碎料采用架空輸送帶跨場內道路直達料倉,外購新集料采用自卸方式入倉,通過集中布置以節約破碎集料堆料場空間。混合料生產中集料上料采用裝載機裝運+地下式輸送帶輸送的方式。
3" 場區運輸道路規劃
場區內材料運輸量大,場內運輸主要依托架空輸送裝置及地下輸送裝置,而在材料進場及混合料出場2個階段,涉及外購新集料、外購瀝青翻挖舊料、外購舊建材和瀝青等材料的進場和水穩混合料、瀝青混合料的出場,場內道路運輸壓力較大,如圖2所示通過合理規劃場區道路,通過于場區東西兩側分別設置15 m寬縱向道路作為主要運輸通道,各功能區間以3條15 m寬道路隔離,形成三橫兩縱的場內道路環線,在正常生產期間,可不使用東側通道即可滿足材料場內運輸要求。此外,將瀝青混合料出場線路單獨規劃于正南面大門進場,避免運輸高峰期間瀝青混合料無法及時出場。
4" 設備及建筑設施配置
結合各流水線產能及功能要求,場區主要生產設備、建筑、設施配備見表1、表2。
5" 多流水線材料輸送方案規劃
場區集料倉為集中布置,集料倉材料進出組織、管理為拌合站生產管理中難點,涉及舊瀝青混合料破碎集料、廢建材破碎集料、外購集料等多種料源。共設置8個料倉,其中穩定粒料料倉3個,瀝青粒料倉3個,再生瀝青集料倉1個,細集料倉1個(水穩、瀝青共用)。考慮最不利因素,在生產高峰期間,多處料源同步進料,并啟動瀝青、水穩生產,場內車輛交通管控壓力極大。鑒于此設置了場內破碎料架空運輸傳送帶、外購集料利用場地標高采用后倉直卸,瀝青、水穩生產線采用地下式+地上式雙線同步運輸等方式,實現生產全過程交通不擁堵,大幅度降低安全管理壓力。
5.1" 破碎料架空輸送
場區設置了舊瀝青砼破碎、廢建材修型2個車間,破損車間與料倉中設置了15 m的場區道路,在場區道路上方設置高4.5 m的架空輸送線路,根據級配設置650~800 mm寬的運輸皮帶,廢建材、舊瀝青破碎后可直接入倉(如圖3和圖4所示),有效節約料倉用地及材料二次倒運費用。
5.2" 外購集料后倉直卸
結合場區地形,將料倉上料區設置在料倉后方,料倉高度4 m,料倉后場區道路標高與料倉墻背標高一致,實現上料不經過料倉內部道路,從料倉后方采取自卸+裝載機配合的方式進行,有效緩解混合料生產區域車輛運輸壓力。
5.3" 拌合作業集料地下式輸送
在拌合站建設前期基礎施工期間,同步施工地下輸送帶通道,通道凈寬2 m,凈高2.2 m,內設800 mm運輸皮帶,每個料倉下方均設置2個地下輸送帶進料口,輸送帶可將材料從料倉經由地下通道運輸至瀝青、水穩上料口(如圖5和圖6所示)。該拌合站建設采用地下式輸送共計420 m,合計增加成本約153萬元,雖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建設成本,但減少了場區裝載機的配置,在大體量、長期運營的拌合站中可在2 a內實現成本持平。
6" 結束語
該文以多生產線瀝青混凝土拌合站布置成功的實例,對場區各功能區進行規劃布置及對多流水線運輸線路規劃,實現空間的合理利用,得到如下經驗。
在大型拌合站(工期長、體量大)建設中,可考慮采用地下式輸送裝置,相對于傳統的裝載機上料的方式,通過地下運輸集料,可有效減少場區內空氣污染問題,同時地下運輸通道預留了檢修空間,設備維護方便,在設置通風裝置及完善排水、照明系統后,其內部作業條件較好,可實現環保、降本、增效的目標。
對于同時規劃破碎場、拌合站的廠區,可考慮2個站區相鄰布設,具備條件的情況下可考慮破碎材料料倉與拌合站料倉共同布設,經檢驗破碎材料在性能穩定的情況下可直接入倉,節省二次倒運費用。
合理利用地形,在廠區空間滿足條件的情況下,可考慮抬高背墻后場地標高,增設運輸通道,進場集料可通過倉后進行卸料,將進場材料運輸通道和出場混合料通道分離,保證生產高峰期間場內車輛運輸安全。
參考文獻:
[1] 曠小軍.舊瀝青混合料破碎機結構設計與仿真研究[D].西安:長安大學,2013.
[2] 劉洋孜.瀝青混合料拌合站廠內設施與設備的時空布局優化與作業管理研究[D].重慶:重慶交通大學,2016.
[3] 伍義.都市型瀝青混合料再生工廠廠內設施布局研究[D].重慶:重慶交通大學,2017.
[4] 甘魚倩.瀝青路面材料再生工廠生產功能區空間布局與仿真研究[D].重慶:重慶交通大學,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