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隨著產業結構的轉型與升級,國家正處于轉型發展的重要階段。這不僅對人力資源的需求產生了變化,還對技術結構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數字化新業態的背景下,培養懂管理、懂技術、知預算、曉經營的優秀工程造價人才是工程造價專業的核心目標。基于此,怎樣構建工程造價核心課程群是該專業的重要工作之一。
關鍵詞:數字化;新業態;工程造價;核心課程群;崗課賽證
一、引言
數字化新業態的興起使工程造價人才的需求發生了變化。隨著數字化技術的快速發展,許多行業正在經歷數字化轉型,并催生了一批新的商業模式和經濟形態,如在線教育、云計算、大數據服務、人工智能、虛擬現實技術等。工程造價人才對國家基礎建設有著重要影響,因此,為了適應這一變化,構建適應新業態的工程造價人才培養模式變得異常重要。
二、數字化新業態下土建企業崗位群的需求及行業職業證書要求
(一)土建企業崗位群的需求
工程管理:土建企業需要項目經理、工程師和監理等專業人員進行工程進度控制、質量管理、施工組織等工作[1]。
施工技術:土建企業需要具備各類施工工人,如砌筑工、鋼筋工、模板工、泥水工等,他們負責具體的施工操作和任務。
質量檢測:土建企業需要質量檢測員或質量控制人員,負責對施工過程和成果進行質量把關和檢測。
設計與規劃:土建企業需要設計師和規劃師,負責進行工程設計和規劃,確保工程符合設計要求和規范。
(二)行業職業證書要求
土建企業崗位可能需要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或相關認證,如工程造價類,主要包括注冊造價工程師(中級、高級)、注冊造價師等。工程管理類主要包括注冊項目經理、注冊監理工程師等[2]。施工技術類主要包括特種作業操作證書,如高空作業證、起重機械操作證等。質量檢測類主要包括質量檢測員證書。
此外,工程造價數字化應用職業技能中級證書考核中不僅包括基礎軟件中的辦公軟件、CAD制圖軟件,還包括專業軟件中的算量和套價軟件,其中算量軟件有鋼筋算量、土建算量和安裝算量三個方面[3]。
三、數字化新業態下工程造價核心課程群的構建路徑
(一)崗課賽證
崗課賽證指結合專業對應崗位設置課程。“崗”是工作崗位,是教學標準和就業方向;“課”是課程體系,指教育或培訓中的學習內容和教學計劃;“賽”是職業技能大賽,通常涉及參賽者之間的競爭,用于評估他們在特定領域或技能方面的表現;“證”是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是由有權機構頒發的文件,用于證明個人在特定領域具備一定的知識、技能或資格[4]。在崗課賽證模式中,課程體系是十分重要的,它是核心和載體,包括專業核心課程的設置。同時,將職業資格證書考試課程與專業課程教學相銜接,做到了課程與考證的有機結合。賽事和考證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他們的學習動力。通過課程與考證相結合的方式,學生不僅能夠獲得與崗位要求相匹配的知識和技能,還能夠提高他們的動手能力和實戰能力[5]。
崗課賽證是國家為強化職業教育、突出職業教育特色而提出的一種新型教育方式。隨著崗課賽證的實施,不僅可以解決職業教育育人難的問題,還能讓職校生在校期間便掌握“學什么”“怎樣學”等問題,不僅有利于培養更多復合型人才,還能讓職業教育充滿活力[6]。
特別是在土建類行業,近年來對造價員、制圖員、建模員以及施工員等四類崗位人員的作業要求提高,且對測量員和試驗員產生較大需求。因此,在工程造價專業的崗課賽證教學中,應重點加大對以上6個崗位人才的培養,可以組織相關技能大賽,通過比賽評選出能力突出的學生,并發放職業技能等級證書[7]。
(二)工程造價核心課程群的構建路徑
對于工程造價專業而言,課程群的建設核心在于課程間教學內容的調整與融合。工程造價專業課程包括工程經濟學、工程造價基礎、工程造價管理、工程造價軟件應用、工程成本核算、工程法律法規、工程估價方法以及成本管理信息系統等[8]。這些課程旨在培養學生在工程項目成本估算、預算控制、合同管理、成本核算等方面的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并為他們提供工程造價領域的理論基礎和實際應用技能,以勝任工程項目的成本管理和控制職責。為做好工程造價核心課程群構建,應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第一,確立問題導向,激發學生主觀能動性。傳統的工程造價教學多以教師為主導,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灌輸,教學效果欠佳,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極差。但在數字化新業態背景下,工程造價專業對人才的要求更高,因此在實際教學中需要根據行業需求創新教學理念。因此,在構建工程造價核心課程群的過程中應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團隊合作意識和創新實踐能力,問題導向教學法則是一種比較好的方法。
問題導向教學法將學生作為學習中心,以土建項目為依托,結合實際問題,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進入知識學習中[9]。例如,在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工程造價內容設計驅動問題,采用因崗設課和崗課銜接的新型教學模式,借助多媒體教學設備將真實建筑工程造價問題引入到教學中,引導學生以獨立或小組合作的方式解決問題。為進一步提升教學效果,教師應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行為意識進行調查,并結合學生實際情況改進與優化教學形式。同時,在《建筑構造與識圖》教學中,教師可以適當融合平法識圖的知識,構建課程群,讓學生了解與掌握兩部分知識之間的關系,不斷提升教學質量。此外,當前工程造價行業對造價員、制圖員、建模員以及施工員等多種職位的要求較多,學校在實際教學中也應該以培養這些人才為主要目標,同時兼顧培養測量員和試驗員等其他職位的需求,以更好地滿足行業需求,增加學生就業率。另外,為了進一步提升教學質量,教師可結合實際教學內容引入崗課賽證,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崗位課程競賽。競賽內容可以以土建類企業真實經營狀況為依據,以行業最新的職業技能考試評定體系為標準。在競賽過程中,不僅要涉及崗位技能,還要考察學生的職場素質能力。只有這樣,才能為土建企業和社會培養更多優質人才,推動行業的進一步發展。
第二,引入全過程模擬教學,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為了培養更多土建類復合型人才,在構建工程造價專業核心課程群的過程中,可以引入全過程模擬教學,以全過程招投標為主線,將各個課程的實訓內容串聯在一起。通過結合真實的土建項目和存在的施工圖紙,將土建企業的招投標等一系列工作納入教學中,讓學生分別扮演不同崗位的工作人員,從而讓學生在模擬教學中接近真實工作環境,提升實踐能力。為保證教育教學的真實有效性,學校可邀請合作企業的專業人員利用業余時間到校擔任評審工作,為學生的崗課融合提供支持。評審過程中,專業人員需從實踐角度指出學生在模擬競賽中優秀之處與不足,并給出科學合理的意見。教師也要從專業評審團的評價中總結經驗,對下一步的教學計劃進行改進,以提升教學能力。
第三,注重循序漸進,按年級實施深度教學。對于職業院校的工程造價專業來說,其實只有三個年級,因此在構建工程造價專業核心課程群的過程中,需要注重循序漸進,根據年級逐漸加深教學的難度。在大一的工程造價教學中,應以基礎實踐為主,將建筑構造識圖與施工技術課等課程構建為一體,形成課程群。通過這些課程,學生可以學會如何看建筑施工圖和結構施工圖,并培養他們能夠結合施工圖紙與實際現場環境,給出最佳施工方案和施工流程的能力。由于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不同,他們在學習中的表現也有一定差異。教師可以通過比較學生給出的結果,給予科學的評價和指導,指出他們的優點和不足之處。這樣可以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的學習狀況,鼓勵他們發揮優勢,同時督促他們改進不足之處,提高學習效果和能力。
在大二的工程造價教學中,應以專業實踐為主,這有助于學生將理論知識應用到實際工作中。具體可以將建筑工程計量與建筑工程項目管理等學科構建課程群,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專業技能。在建筑工程計量課程中,可以引導學生利用數字化軟件制作工程清單、制定招投標計劃書等。在大二下學年的教學中,通過給出的施工圖紙和勘察資料等,引導學生繪制合理的施工組織設計,提高學生的合同管理能力,并強化學生在實踐中提升個人能力的意識。此外,學校應每年至少組織一次校內技能大賽,并鼓勵取得好成績的學生積極參加國賽,爭取在校學習期間考取更多對行業發展有意義的證書。這將幫助學生為未來的就業奠定基礎,提高他們的競爭力。
在大三的工程造價教學中,應以集中時間為主,即將大一、大二所學的所有核心課程串聯起來,構建核心課程群。為了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和項目管理能力,可以引入真實的土建項目,并采用問題導向教學的方法。同時,可以借助全過程模擬教學,設計工程造價崗課賽證活動。在選擇施工圖紙的過程中,應該使用最新的圖紙,并確保其可靠性。鼓勵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積極參與,并將所學知識合理應用于崗課賽中。每個小組應由5-6名能力相當的學生組成,并指派一名指導教師來指導該小組,一個指導教師可以指導多個小組。在指導學生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尋找各種問題的答案,并教導他們嚴格遵守行業規范與標準,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在指導投標小組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指導他們如何進行詢價,因為詢價是投標成功的基礎。此外,教師還可以指導學生如何全面掌握定價方法,包括材料、設備和勞務價格的考慮,這對于最終的投標結果至關重要[10]。最后,在提升學生在競賽中獲獎的概率方面,可以鼓勵學生在實踐項目中引入中國傳統文化元素。這不僅可以提升建筑項目的審美性,還可以增加職業成就感。
在學生進入大三以后,實習成為他們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為了在實習單位中取得好的成績,學生需要獲取各種行業證書來提升自己的競爭力。教師可以利用學生在校期間定期組織工程造價證書考試活動,并推薦學生參與崗課賽證的考試。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校期間努力考取土建類行業所需的各種證書,盡可能多地獲取這些證書。同時,教師也應鼓勵學生在日后的工作和學習中不斷提升自己,考取土建行業所需的中高等級證書。這么做不僅可以為學生未來的工作奠定基礎,還能讓學生認識到努力考取證書的方向和意義。
四、結束語
數字化新業態的出現對傳統行業造成了重大的影響,同時也為創業者和就業者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尤其是土建行業,受到了這種趨勢的明顯影響。因此,在工程造價專業的教育教學中引入崗課賽證,并結合實際情況構建核心課程群,以整合重難點課程,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復合型人才,并推動社會與土建行業的
發展。
作者單位:呂玉蓮 百色職業學院附屬中等職業學校
參考文獻
[1]范棟浩,吳志紅,蔡彬彬.基于“崗課賽證”融合的“結構施工圖識讀與鋼筋翻樣”課程研究[J].科技風,2023(22):82-84.
[2]黃芳.基于“崗課賽證”融通的工程造價綜合實訓課程教學模式創新探究[J].科教導刊,2023(10):45-47.
[3]郝桂榮.建筑工程造價專業崗課賽證融合育人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新課程,2023(03):109-111.
[4]葉玲.高等職業院校工程造價專業應用“崗課賽證”融通模式的策略[J].學園,2022,15(22):60-62.
[5]潘驍宇.“崗課賽證”四位一體的工程造價專業課程體系優化研究——以浙江交通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現代職業教育,2021(49):96-98.
[6]張衛華,李照廣,隋智力等.全過程造價咨詢模式下工程造價專業課程群建設探析——以北京城市學院為例[J].北京城市學院學報,2021(04):50-54+58.
[7]張莉捐,呂會芳.工程管理專業核心課程群建設與改革[J].綠色環保建材,2020(05):199-200.
[8]郝麗.實際工程貫穿式教學在工程造價專業課程群中的應用[J].科教導刊:下旬,2018(33):87-88+104.
[9]高婷婷,馬愛君,劉文臣.工程造價專業核心課程群綜合實踐教學模式研究[J].山西建筑,2018,44(26):231-232
[10]周紅星.建環專業核心課程群建設研究與實踐——以唐山學院為例[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5(1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