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以來,“低空經濟”成為一個熱門詞。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底,全國注冊通航企業690家、無人機126.7萬架,運營無人機的企業達1.9萬家。民航局已批準建立民用無人駕駛航空試驗區17個、試驗基地3個,覆蓋城市、海島、支線物流、綜合應用拓展等場景。
大幅增長的無人機數量,多個批準建立的無人駕駛航空試驗區,印證著低空經濟正成為我國產業發展的一片新藍海。
各地加快布局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積極培育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積極打造生物制造、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新增長引擎。不少地方積極落實,搶抓機遇探索低空經濟發展新模式、新路徑。
每天早高峰,湖北武漢光谷高新大道上都有一架無人機巡查道路擁堵情況,實時將違停車輛的圖像、信息回傳至指揮中心。武漢東湖高新區管委會副主任黃峰介紹,光谷是武漢無人機企業集聚地,目前武漢80%從事無人機研發、生產、銷售、培訓、服務的企業集中于此,并在測繪、紅外、數據傳輸等方面具有行業領先的研發優勢。2023年以來,東湖高新區內無人機已累計飛行11568架次,飛行總時間6178小時,飛行覆蓋范圍300平方公里。
武漢經開區在2017年就搶先“打開天空”,建成了通用航空機場漢南機場,成功舉辦世界飛行者大會,成為發動武漢低空經濟的新引擎。2023年6月份,武漢發布《推進武漢市無人機產業發展實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打造武漢經開區、武漢東湖高新區2大產業集聚區,培育10個以上特色企業。
江蘇南京是國內最早一批涉足低空經濟的城市。2019年,南京市浦口區獲批江蘇首個民用無人機試飛運行基地。2020年10月,南京市民用無人駕駛航空試驗區獲批,是全國首批13個民用無人駕駛航空試驗區之一。2022年11月,南京民用無人駕駛航空運行管理中心成立,代表南京試驗區行使低空空域管理職能。
如今,南京“低空經濟”已經集聚相關企業百余家,在研發、制造、配套、服務、人才等方面優勢凸顯,產業生態初步形成。
作為天津市首個提出發展低空經濟產業的地區,寧河區地處京津冀核心地帶,瀕臨天津航空聚集區,周邊航空產業發達。寧河區區長惠冰表示,除了成立相關產業園,寧河還在抓緊推動低空經濟專項基金、室外低空綜合測試場、科普研學寧河基地等項目。
中國民航大學黨委書記曹勝利表示,天津具有良好的空域條件和工業基礎,發展低空經濟方面有先天優勢。中國民航大學可為低空經濟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技術人才支撐。未來,中國民航大學將在寧河區建設一個服務低空經濟的飛行服務站,研發人員與寧河區聯合開展新能源電池領域的研發和制造工作。
政策措施加持
4月29日,武漢東湖高新區在光谷政務服務中心開設全國首個“低空經濟服務窗口”,旨在開拓線下便捷服務通道,前期主要為企業及群眾提供無人機登記注冊、活動申請、空域報備等一攬子業務咨詢及幫辦服務。
湖北省無人機行業協會秘書長李玲玲表示,面對逐漸擁擠的天空,規劃好低空航線,建設起降點、飛行營地,打造低空“走廊”,讓低空飛行器看得見、呼得著、管得住,這是目前武漢發展低空經濟的重中之重。
據介紹,為補齊低空經濟制造端的短板,武漢還將出臺支持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對新落戶的低空經濟企業,經營范圍為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eVTOL)及大、中型無人駕駛航空器整機研發制造、核心零部件研發制造與商業運營等的企業,給予最高1000萬元的落戶獎勵。同時,采用市區聯動方式,對新落戶企業在空間保障、場地建設、設備購置、人才引進等方面予以綜合支持。
為搶抓新賽道風口,江蘇無錫拿出了競逐低空路線圖。前不久發布的《無錫市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24—2026)》提出,將依托宜興丁蜀機場、梁溪科技城等地特色園區先發優勢,布局做優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無人直升機等產業。
江蘇蘇州今年2月份印發《蘇州市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2024—2026年)》提出,力爭到2026年,將蘇州市打造成為全國低空經濟示范區;力爭聚集產業鏈相關企業500家,產業規模達600億元。今年以來,蘇州已簽約低空經濟項目超過250個。其中,低空制造項目超150個,計劃總投資超500億元。
江蘇省科技發展戰略研究院副院長張華表示,在低空經濟領域,江蘇不僅擁有一大批科研院所,專業人才隊伍充沛,在配套系統與部件、關鍵零部件、無人機及地面保障設備等領域,江蘇也擁有比較優勢。
為推動低空經濟發展,今年以來,天津寧河區政府部門成立專項領導小組,制定了《寧河區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2024—2026年)》,專項招商45次,對接“鏈主”企業、大專院校52家。天津新華科技發展集團創始人張春靜表示,相關部門采取了校、政、企三方合作的模式,聘請了低空經濟領域的專家,相信低空經濟能在天津加快發展。
金融機構也積極支持低空經濟發展。天津泰瑞亨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無人機設計和銷售企業,受限于資金問題,企業生產規模一直上不來。農業銀行天津河東支行了解到企業困難后,成立了工作專班提供融資服務。該行副行長宋緒超介紹,專班由1名客戶經理、1名網點負責人和多名支行信貸人員組成,為企業量身定制綜合服務方案,從項目申請到放款僅用時10余天。
發展空間廣闊
作為新質生產力的代表,低空經濟通過信息化、數字化管理技術賦能,與更多經濟社會活動相融合,發展空間廣闊。如今,低空經濟應用場景不斷拓展,各地開啟“低空+”應用新實踐。
近日,在南京浦口區消防救援大隊訓練場上,進行了一場別開生面的無人機救援演練——無人機紅外線熱成像系統迅速定位“被困人員”,幫助消防員在最短時間內精準抵達救援一線,順利實施救援。這是南京市浦口區發力低空經濟,探索無人機應用場景建設的體現。
南京浦口高新區科創集團副總經理霍敏介紹,截至目前,浦口區已集聚相關企業50家,涉及低空制造、低空保障、低空飛行、低空綜合服務四大領域重點企業11家,涵蓋海事巡檢、應急救援、綜合管理、水域治理等應用場景。
在武漢,低空經濟企業正在裂變出“產業森林”——“武漢馬拉松”活動上,無人機一路“陪跑”,賽事進度、賽事周邊及沿線交通情況都被實時掌握;今春,東湖櫻園的游客坐上無人駕駛飛行器賞櫻,成就商業旅游首飛……
今年1月份,海直通航簽約落戶武漢經開區通航產業園,現有40余架飛行器入駐漢南機場。在這里,海直通航、寶利航空等中游服務運營企業接連安家,上新航天發動機維修、航空探礦、農林植保等低空經濟應用場景。國家華中區域應急救援中心和武漢大學中南醫院國家緊急醫學救援基地“雙中心”也在園區內加速建設,計劃年內啟動,“低空經濟+應急”應用場景快速成形。
在天津,低空經濟領域也已布局低空巡檢、應急消防、飛行表演等多種新業態。寧河區工信局局長朱秋生表示,下一步,寧河將牢牢抓住低空經濟這個新質生產力的重要賽道,探索“低空+物流、農業、文旅、治理”等多業態應用場景,充分發揮空域和區位優勢,圍繞低空經濟全產業鏈加大招商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