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光流轉,科技日益發展、進步迅速,就有一些同學不理解、不熱愛勞動了,甚至有言:“為什么非得自己干?花點兒錢讓別人去做好了!”或者說,“交給人工智能。”可是,如果沒有了勞動,何談“人工智能”的先進;沒有了勞動,何談建設美麗新中國。
之所以有些同學會出現那樣的想法,是因為他們沒有認識到勞動的重要性,惰性心理從中作祟。在人們的潛意識中,勞動就是辛苦的、艱難的,勞動者就是社會的底層人民,他們會被他人看不起。故而,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輕視勞動。如果任由這種輕視勞動的風氣在社會上流行,那么在不久的將來,我不確定我們是否還能看到干凈整潔的街道?我們是否還能吃到香噴噴的大米飯和新鮮的蔬菜?我們是否還能在大教室里學習?可見沒有了勞動,我們連基本的生活都無法保障。
人生的絢麗和精彩都是在每一滴勤勞的汗水中書寫的。時空流轉,在歷史的長河中,始終不變的是勞動者的身姿,始終又被人們所銘記的是勞動者的腳步。“日月不肯遲,四時相催迫。”如今的時代是勞動者的時代!生命因勞動而永恒。
君不見,袁隆平院士九十歲時仍奔波于田間地頭,他用勤勞染黃稻浪;君不見,南仁東先生為天眼事業打下堅實基礎,他用勤勞仰望星空;君不見,黃大年先生毅然決然回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用勤勞填補技術空白;君不見,黃文秀放棄高薪回到農村,致力于脫貧攻堅,她用勤勞書寫她的青春篇章……正如愛因斯坦所說:“一個人的價值,應該看他貢獻什么,而不是應該看他取得什么。”他們都在用勞動去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去綻放人生的絢麗和精彩。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的身邊也不乏這樣平凡卻又不平凡的人,他們可以是街道上凌晨三四點工作的環衛工人,他們可以是田地間每天辛勤勞作的農民,他們可以是藍天下為祖國科研事業奮斗的科研人員……他們可以是很多很多人,他們也可以是我們。青年,遇見深林,可以辟成平地;遇見曠野,可以栽種樹木;遇見沙漠,可以開辟井泉。吾輩青年就應以勞動者的姿態迎風成長,以勞動奉獻書寫人生的篇章。
人之一世,殊為不易。若人生是一片汪洋大海,我們就要像輪船一樣乘風破浪,而勞動就是那引擎;若人生是一片深遠藍天,我們就要像雄鷹那樣搏擊云霄,而勞動就是那羽翼;若人生是一座高峻險峰,我們就要像攀登者一樣不畏艱難,而勞動就是那登山杖。所以啊,我們要重視勞動,莫要再犯輕視勞動的錯誤,人生有“勞”方生“動”。
(指導老師:張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