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突破點
從新高考現代文閱讀Ⅱ文本中對人物形象的考查來看,選文聚焦了小說知識和技能,加強了對學生參與文本研讀的引導力度,突出了背景與主題、人物與寫法、故事與情節設計,從分析人物的典型性出發,不斷打破真實和虛構的界限,進而引導學生順利解讀不同創作風格的小說,加大思維力度,實現深度學習。
按照小說的構成要素,小說常見人物形象及其作用效果的考點可以有:1.人物形象的基本要點,2.人物描寫方法,3.側面描寫和細節描寫,
4.環境、情節分析,5.關鍵的詞(句)。
按照散文的構成要素,散文常見人物形象及其作用效果的考點可以有:1.人物形象性格特征及社會意義,2.作品主題及現實意義,3.側面描寫和細節描寫,4.環境、情節分析。
突破題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題目。
看 護
孫 犁
一九四三年冬季,日寇在晉察冀“掃蕩”了三個月,對在晉察冀的部隊和人民來說,這是一段極端艱難的時間。那一兩年里,我們接連遇到了災荒。反“掃蕩”的轉移,是在“九一八”下午開始的,我們在沙灘上行軍,不斷地蹚水過河。情況一開始就很緊張,來不及穿鞋,就手里提著。接連過了幾條小河,隊伍漸漸也就拉散了,我因為動作遲緩,落在了后面。回頭一看,只有一個女孩子,一只腳蹬在河邊一塊石頭上,眼睛望著前邊的隊伍,匆忙地穿上鞋,就很快地跟上去了。
這女孩子有十六七歲,長得很瘦弱,背著和我一樣多的東西,外加一個鼓鼓的藥包,跑起路來,上身不斷地搖擺,活像山頭那棵風吹的小樹。我猜她準是分配到我們隊上來的女看護。
“快跑,小鬼!”我追在后面笑著喊。
“反正叫你落不下!”她回頭笑了一下,這笑和她的年歲很不相稱。她幼小的生活里一定受過什么壓抑。我注意她的腳步,這孩子纏過腳,我明白了為什么過河以后,她總是要穿上鞋。
前面的隊伍正蹚過一條大河,爬到對面高山上去。頭上是寬廣的藍天。忽然聽到飛機的叫聲,立時就開始了掃射。我看見女孩子急忙脫了鞋,卷高褲腿,跑進水里去,河水搭到她的腰那里,褂子全都濕了,卻用兩只手高高舉起了藥包。她順著水流斜斜地前進,沒走到河心,就叫水沖倒了,我趕緊跑上去,拉起她來,扯過河去。
剛登上岸,我覺得腳上一熱,就倒了下來,血冒在沙灘上。
敵人的飛機一直低飛著,掃射著河灘和巖石,掃傷了我的左腳。女孩子低著頭,取出一個衛生包,替我裹傷。扎住傷口,女孩子說:“你把東西放下吧,我給你背!”“哪里的話,你這么小的人,會把你壓死了哩!”我勉強站立起來,女孩子攙扶了我,
挨上山去。
我們在山頂走著,飛機走了,寬大清澈的河流在山下轉來轉去,有時還能照見我們的影子。山上兩旁都是棗樹,正是棗熟棗掉的時候,滿路上都是漬出蜜汁來的熟透的紅棗。我們都餓了,可是遵守著行軍的紀律,不拾也不踏,咽著唾沫走過去。
中隊上的醫生老康跑上來說:“剛一出發你就負傷了!”
“可是并不光榮。”我說,“正在用腿用腳的時候,你看多倒霉!”
“每天宿營下來,我叫劉蘭去給你換藥!”他說著替女孩子攙扶著我,劉蘭才有工夫坐下去倒出她鞋里的沙土和石塊。
“這孩子很負責任,”老康接著小聲說,“她是一個童養媳,婆家就在我們住過的那個村莊,從小挨打受氣,忍饑挨凍。這次我們動員小看護,她堅決參加。起初她婆婆不讓,找了來。她說:‘這里有吃的有穿的,又能學習上進,你們為什么不讓我進步?’婆婆說:‘……你吃上飽飯,可不能變心,你長大成人,還是俺家的媳婦!’她沒有答話。”
從這天起,每天晚上到村莊找好房子,劉蘭就背著藥包笑嘻嘻地找了我來,替我洗好傷口換好藥,才回去洗臉休息。情況越來越緊,可是我的傷口并不見好,組織上決定要把我堅壁到遠處一座高山上去,叫劉蘭跟隨。我心里有些焦急,望望劉蘭,她卻沒有怨言。
我們按路線出發,天明進入了繁峙縣的北部。這是更加荒涼的地方,山高水急,道狹村稀,在陰暗潮濕的山溝里轉半天,看不見一個村莊,遇不見一個行人,聽不見一聲雞叫。
在蒼茫的夜色里我們看到了山頂的村莊,有一片起伏的成熟的莜麥,像流動的水銀。還有一所場院。我同劉蘭就住在這小小的山莊上。進村以后,她去找上關系,打掃房子,然后把我安排到炕上。接著她又做飯,燒炕,洗凈吃飯的鍋,煮刀剪,消毒藥棉……弄到半夜,她才到對過婦救會主任老四屋里去睡覺。
老四也是一個童養媳,十四歲上成的親,今年二十四歲了,還沒有小孩。老四告訴劉蘭,這山頂頂上的人家,就是難得有個娃,要不就是養不下,要不就是活不大。
劉蘭說:“這是因為我們結婚太早,生活苦,又不知道衛生,以前我也是個童養媳……”因為劉蘭還不會做莜面,老四就派了兩位婦女來幫忙。她們都穿著白粗布棉褲、黑羊皮襖,她們好像從來沒洗過臉,那兩只手,也只有在給我們和面和搓窩窩的過程里才弄潔白,那些臟東西,全和到我們的飯食里去了。劉蘭對我說:“你身體好些的時候,多教我認幾個字吧,我要給她們講講衛生課。”不多幾天,她這講習班就成立起來,每天晚上,有十幾個青年婦女集在老四屋里,對劉蘭講的問題發生很大的興趣。“你看劉蘭多干凈,”婦女們笑著說,“我們向你學習!”
從此,我看見這些婦女們每天都洗洗手臉,有的并且學著我的樣子,在棉襖和皮衣里襯上一件單褂。我覺得劉蘭把文化帶給了這小小的山莊,它立刻就改變了很多人的生活,并給她們的后代造福。
不久就下了大雪,接到大隊來信,要我轉移,當夜劉蘭去動員擔架。她拄著一根棍子,背著我們全部的東西,頭上包著一塊手巾,護住耳朵和臉,在冰雪擦滑的路上,穿著一雙硬底山鞋,一步一個響聲,迎著大風大雪跟在我的擔架后面……
(一九五○年五月護士節于天津,有刪改)
脈絡 梳理
小說描寫了一九四三年在反日軍掃蕩的轉移過程中,“我”偶遇一位年輕的小“看護”,在一起轉移過程中“我”意外受傷,小看護協助“我”脫離險境以后還一直照顧著“我”。后來“我”的傷口一直不好,被迫轉移到山中養傷,小看護又陪“我”一起“堅壁”。在這個過程中,小看護一直任勞任怨,還組織當地婦女學習,一定程度上改變了當地的民風。
專練·考點
1.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文章開頭寫“我們在沙灘上行軍,不斷地蹚水過河”,為下文劉蘭遇險、“我”受傷埋下伏筆。
B.文章前面說的“這笑和她的年歲很不相稱。她幼小的生活里一定受過什么壓抑”就是指后面插入的劉蘭當童養媳的經歷,這些凸顯了人物的經歷坎坷和倔強的進步精神。
C.文中的“我”既是作者,也是小說中的人物,具有“見證”作用,增加了故事的真實性。
D.小說多次描寫到當時的環境,這些環境描寫對于故事展開、人物形象塑造起到了重要作用。
解析:這道考題雖然說是考查“內容”,但內容絕大多數指向人物形象理解分析,而藝術特色又多指向人物塑造的技巧,所以解題時需從這兩方面展開思考。A項,正是因為我們需要不斷地蹚水過河,才有了劉蘭水中遇險、“我”為救劉蘭受傷等情節的發生,所以A項說法正確。B項,實質上考查了前后照應和人物經歷,可以用“置換法”對所給選項加以驗證,把前面說的“壓抑”換成選項所給的后面的內容,看看是不是符合文意。后面說在“婆婆”家“從小挨打受氣,忍饑挨凍”,這確實是幼小的生活里受到的壓抑。這壓抑雖然使她有了“與年齡不相稱”的笑容,但是卻沒有擋住她對幸福美好的追求,所以說“凸顯了人物的經歷坎坷和倔強的進步精神”是正確的。C項考查的是小說中“次要人物”的作用。文中的“我”可以看作是“線索人物”,小說圍繞“我”的見聞展開,所以說有“見證”作用,增加了故事的真實性是對的,但是小說中的人物都是虛構的,即使是以作者為原型也不等同于作者,所以,C項錯誤。D項考查的是環境描寫的作用。回到文中看,文中開頭交代既有自然環境,也有社會環境,在反掃蕩的大背景下,在那樣艱難的自然環境中才有了這樣的故事,人物的行為都是和環境有著必然聯系的,結合背景更能看出人物行為的意義,所以D項說法正確。
答案:C。
2.關于文中寫“老四”等婦女的作用,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老四的經歷和劉蘭形成類比,突出當時農村婦女的痛苦遭遇,也為后文上“衛生課”作鋪墊。
B.寫這些人的不良衛生習慣,顯出了劉蘭的衛生習慣良好,能凸顯劉蘭形象的進步意義。
C.老四她們這些人行為的前后變化形成對比,突出劉蘭工作的積極意義。
D.對這些人描寫,充分揭示了山里人的愚昧落后,顯示出革命隊伍普及傳播先進文化的艱巨性。
解析:這道題考查“次要人物”的作用及小說塑造人物的方法。解題時需細讀文中相關內容,和選項對照。A項,老四的經歷和“劉蘭”高度相似,是同一類事物比較,可以說是“類比”。這一類比說明和劉蘭、老四一樣經歷這種痛苦的人還不止一個,所以說“突出當時農村婦女的痛苦遭遇”成立。正是老四說“生育難”,劉蘭因此看出她們不懂衛生,才有了后面的上衛生課,所以A項的分析有道理。B項,考查的是對比寫法。劉蘭的衛生習慣良好,是在和老四她們的“不好”的比較中顯現出來的。如果沒有這組對比,作為醫護人員的劉蘭,衛生習慣良好應該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有了和她同樣出身的人的比較,就顯得劉蘭不一樣了,人物的“進步性”就顯示出來了,所以B項正確。C項,老四她們衛生習慣的改變,正是劉蘭“講習班”的成果,表面上寫的是老四這些人的進步,目的是贊頌劉蘭的熱情善良、樂于幫助別人,分析正確。D項,這些人的行為確實能顯現山里人的愚昧落后,但這不是小說要揭示的主要問題,說“充分揭示”有些“過”。“顯示出革命隊伍普及傳播先進文化的艱巨性”離小說的主題就更遠了。這篇小說主要是通過這些事展現劉蘭身上的閃光品質,所以這個分析牽強附會,錯誤。
答案:D。
3.劉蘭只是一個普通的醫護人員,作者為什么要著力塑造這樣一個“小人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這道題實質上考查的是人物形象的意要回答出為什么塑造這樣的人物形象,就要品出人物身上的閃光點以及這個閃光點的社會意義。本文中劉蘭原是一個“童養媳”,但是,生活的重壓并沒有壓垮她,她在苦難中勇敢地追求光明幸福,這對于那個時代諸多正在痛苦中的農村女性來說是有著重要的啟示的。第二,在當時那種艱難的抗戰環境下,作為“看護”的劉蘭身上顯現出來的任勞任怨、認真工作的精神也是極為重要的,這樣一個弱小者的精神,對于其他人有著極大的鼓舞作用。第三,劉蘭的熱情助人,積極利用自身知識幫助他人擺脫愚昧落后的精神也是值得提倡的,作者旨在通過這個形象倡導積極幫助別人的精神。
答案:①作者想通過這樣一個形象傳播不怕困難和壓迫、積極追求上進的精神;②作者想通過她傳播在困難面前英勇頑強、任勞任怨的精神;③作者還想通過她傳播積極幫助他人擺脫愚昧落后的精神。
突破 技法
怎樣鑒賞小說中的人物形象呢?大致來說,可從以下方面入手。
一、分析環境描寫,探究形成人物性格的社會原因
小說的環境描寫分為社會環境與自然環境描寫兩種。自然環境對人物命運有時也有影響,但決定人物命運的主要是社會環境,像《祝福》中的祥林嫂、《裝在套子里的人》中的別里科夫等,他們的性格與命運無不為環境所決定。分析環境描寫,要注意兩個要點:一是有些環境描寫揭示了當時的社會特點,顯露出人物性格形成的社會原因。如《祝福》中對魯四老爺書房的描寫,特別是對那副對聯(“事理通達心氣和平……”)的描寫,把一個沒落的封建衛道士的形象展示在我們面前。
二、分析故事情節,把握人物性格特征
故事情節一般是通過描寫人物思想性格和情感欲望的沖突,以及由此引起的人物關系、人物命運的變化來展開的,在情節推進中描寫人物外貌、行為和心理狀態,從而再現其活生生的個性。比如《祝福》中“喪親再到魯家”部分寫祥林嫂花了十二鷹洋去捐門檻,這是她的又一次反抗和掙扎(前有出逃婆家與被賣賀老六時撞香案兩次反抗),她要頑強地活下去,爭取恢復一個普通女傭的地位。捐了門檻以后她“神氣很舒暢,眼光也分外有神”,以為從此可以擺脫厄運、歧視了,而這正是祥林嫂深受封建禮教與神權毒害的結果。可見鑒賞人物形象要從情節入手,據情節論人物。
三、分析人物性格的復雜性,把握其全面性
小說中人物性格往往是復雜的,具有多重性,要多角度加以分析。例如《祝福》里的線索人物“我”,一方面受到進步思想影響,與以魯四老爺為代表的封建禮教的衛道者界限分明,另一方面對于社會的犧牲品——祥林嫂,雖然同情卻又逃避責任,顯示出性格中軟弱的層面,可以說在促成祥林嫂死亡的眾多因素中,“我”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四、分析塑造人物的手法,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人物形象的塑造成功與否,主要取決于各種描寫手法的運用。1.肖像描寫展示的是人物的外在特點。2.語言是揭示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不同性格的人物有自己獨特的語言習慣,所以從語言入手,就不難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3.心理描寫這一刻畫人物的手段,在分析形象時不容忽視。
此外,人物的行為與性格是統一的,什么樣的性格決定有什么樣的行為,因而把握行動描寫也是了解人物內心的重要手段。
(供稿 程建軍 金立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