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探討早、晚期左甲狀腺素鈉治療新生兒先天性甲狀腺功能減退癥(CH)的臨床效果,并分析對患兒身體發育、智力水平及甲狀腺功能的影響,為提升該疾病的臨床療效提供參考。方法 回顧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鹽城市婦幼保健院收治的90例CH新生兒的臨床資料,根據初始左甲狀腺素鈉治療時間不同進行分組,分別為早期組(出生2個月內發現并治療,45例)與晚期組(出生2個月后發現并治療,45例)。兩組患兒均進行左甲狀腺素鈉治療并隨訪至2周歲。對比分析兩組患兒治療前后的甲狀腺功能[游離甲狀腺素(FT4)、促甲狀腺激素(TSH)、游離三碘甲狀腺原氨酸(FT3)]水平、身體發育情況及智力水平。結果 與治療前比,治療后兩組患兒的血清TSH水平均降低,且早期組低于晚期組,血清FT4和FT3水平、BMI、身高及精細動作、社交行為、大運動、適應能力及語言各項智力評分均升高,且早期組均高于晚期組(均Plt;0.05)。結論 相較于晚期左甲狀腺素鈉治療,給予2個月內發病的CH新生兒左甲狀腺素鈉早期治療可有效改善患兒的甲狀腺功能,有利于促進患兒的身體發育和智力水平的提高。
【關鍵詞】先天性甲狀腺功能減退癥 ; 左甲狀腺素鈉 ; 新生兒 ; 甲狀腺功能 ; 智力 ; 體格發育
【中圖分類號】R58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3718.2024.21.0004.03
DOI:10.3969/j.issn.2096-3718.2024.21.002
先天性甲狀腺功能減退癥(congenital hypothyroidism, CH)是一種新生兒常見的內分泌疾病,主要是由孕婦缺碘或患兒甲狀腺先天性缺陷所導致的,臨床可表現為心率低、嗜睡、身體發育緩慢等癥狀。該疾病發病早期,患兒多無特異性表現,極易漏診誤診,若未及時發現和治療,會影響患兒的正常發育,對患兒的身心健康影響較大[1]。目前,臨床對于該疾病多采用藥物治療,左甲狀腺素鈉作為CH的常用治療藥物,可通過補充體內缺乏的甲狀腺激素來調節機體代謝,以維持人體正常的生理功能,盡早明確診斷并治療有利于改善患兒的認知和運動功能發育結果[2]。目前有研究指出,在不同的治療時機對患兒進行藥物干預可能會對CH患兒的病情的恢復產生不同的影響[3],但目前相關研究較少。基于此,本研究旨在對比研究早、晚期左甲狀腺素鈉治療新生兒CH的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鹽城市婦幼保健院收治的90例CH新生兒的臨床資料,依據初始左甲狀腺素鈉治療時間不同分為早期組(45例)與晚期組(45例)。早期組中男患兒15例,女患兒30例;分娩孕周38~42周,平均(39.51±0.56)周;出生體質量2.7~4.2 kg,平均(3.31±0.67)kg。晚期組中男患兒16例,女患兒29例;分娩孕周38~42周,平均(39.61±0.51)周;出生體質量2.6~4.3 kg,平均(3.28±0.61)kg。兩組患兒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gt;0.05),有可比性。納入標準:⑴符合《先天性甲狀腺功能減低癥診療共識》[4]的相關診斷標準;⑵月齡lt;6個月。排除標準:⑴存在先天性智力低下;⑵隨訪1年內死亡;⑶合并腎功能損傷、先天性心臟病等嚴重基礎疾病;⑷對本研究藥物存在過敏反應。本研究通過鹽城市婦幼保健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1.2 治療方法 早期組患兒于出生后2個月內發病并確診,在確診后接受左甲狀腺素鈉治療,晚期組患兒于出生后2個月后發病并確診,在確診后接受左甲狀腺素鈉治療。兩組患兒確診后均采用左甲狀腺素鈉(揚子江藥業集團江蘇海慈生物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60619,規格:N/A)進行藥物治療,初始治療劑量均為6~8 μg/(kg·d),1次/d。用法:溫水溶解左甲狀腺素鈉或混合配方奶服用,維持劑量至治療1個月后進行復診,檢測患兒的甲狀腺功能指標,包括:游離甲狀腺素(FT4)、促甲狀腺激素(TSH)、游離三碘甲狀腺原氨酸(FT3)水平。若患兒甲狀腺功能指標恢復至正常水平且生命體征平穩,則維持劑量繼續治療,每隔2~3個月復查1次;若患兒出現煩躁不安、血壓上升等甲狀腺素過量的特征性癥狀,應將劑量調整至原劑量的1/3左右,并維持劑量治療至患者甲狀腺功能恢復正常,且確保患兒治療期間無體溫、心率異常上升等甲狀腺素過量的臨床表現[5]。兩組患兒均持續治療至2周歲。
1.3 觀察指標 ⑴甲狀腺功能。以患兒2周歲為隨訪記錄時間節點,分別采集兩組患兒治療前后空腹狀態時的靜脈血樣4 mL,以3 000 r/min的轉速將血液樣本離心10 min后,提取上層血清,采用電化學發光全自動免疫分析儀(羅氏診斷公司,國械注進20182222487,型號:cobas e 411)檢測患兒的血清FT4、TSH、FT3水平。⑵身體發育情況。以患兒2周歲為隨訪記錄時間節點,通過觀察患兒的BMI和身高對治療前后兩組患兒的身體發育情況進行評估。⑶智力水平。以患兒2周歲為隨訪記錄時間節點,采用兒童神經心理行為檢查量表[6]對兩組患兒治療前后的智力水平進行評價。該量表共包括5大能區,分別為精細動作、社交行為、大運動、適應能力及語言,各能區結果用發育商(DQ)評分表示,DQ=(智齡/實際月齡)×100。評價標準:優秀:DQ評分≥130分;良好:130分gt;DQ評分≥115分;中等:115分gt;DQ評分 ≥85分;中下等:85分gt;DQ評分 ≥70分;落后:評分lt;70分。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6.0統計學軟件分析處理數據,計量資料經S-W檢驗均符合正態分布,用( x ±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治療前后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Plt;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兒甲狀腺功能比較 與治療前比,治療后兩組患兒的血清TSH水平均降低,且早期組低于晚期組,血清FT4和FT3水平均升高,且早期組均高于晚期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lt;0.05),見表1。
2.2 兩組患兒身體發育情況比較 與治療前比,治療后兩組患兒的BMI、身高均升高,且早期組均高于晚期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lt;0.05),見表2。
2.3 兩組患兒智力水平比較 與治療前比,治療后兩組患兒的精細動作、社交行為、大運動、適應能力及語言各項智力評分均升高,且早期組均高于晚期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lt;0.05),見表3。
3 討論
CH是一種新生兒常見的疾病,會對患兒的智力發育、體格發育造成不良影響,若得不到及時治療,可能會對患兒智力水平及生長發育造成不可逆的損傷。現階段,CH的主要臨床治療手段為甲狀腺制劑等藥物治療,其中左甲狀腺素鈉是一種可用于新生兒CH長期替代治療的臨床常用藥物。左甲狀腺素鈉藥物本身不具有活性,但進入機體后可被胃腸道有效吸收,生成活性三碘甲狀腺原氨酸,從而起到與機體甲狀腺素的類似效果,有利于提高蛋白質合成速度,改善患兒的神經功能和代謝功能,進而促進新生兒身體發育,降低呆小癥等疾病的發生風險。另外,左甲狀腺素鈉的刺激性較低,患兒的用藥耐受性相對良好,患兒依從性良好[7]。
由于左甲狀腺素鈉的半衰期較長,一般需要1周左右才能達到穩定的治療效果,因此,不同發病時間點的CH患兒在接受左甲狀腺素鈉治療后的臨床轉歸可能存在差異,及早治療可能對及時有效地控制疾病進展,改善患兒的臨床癥狀具有積極作用[8]。在出生后的前2個月內確診并開始治療的早產兒,其認知和運動功能的發展可能更為理想,而對于2個月后接受治療的患兒,雖然仍能通過適當的劑量調整獲得良好的治療效果,但其早期干預的機會已經錯過,可能會對患兒的腦部發育產生一定的不良影響。近年來,隨著國內臨床研究領域的不斷加深,對不同發病時期的CH患兒提出了更全面的治療方案,例如,針對早產兒及低體質量患兒,盡早采取低劑量左甲狀腺素鈉治療并密切檢測血清FT4、FT3、TSH等甲狀腺功能指標水平,及時調整藥物劑量,以保證維持治療效果等[9]。
本研究結果中,與治療前比,治療后兩組患兒的血清TSH水平均降低,且早期組低于晚期組,血清FT4和FT3水平及精細動作、社交行為、大運動、適應能力及語言各項智力評分水平均升高,且早期組均高于晚期組,這提示在新生兒CH的早期治療中應用左甲狀腺素鈉可有效調節患兒的甲狀腺功能水平,促進甲狀腺功能恢復及神經功能發育,有利于提高患兒的智力水平。本研究的治療目的是將甲狀腺功能維持在正常范圍內,初次治療后2周復查一次,根據血清FT4和TSH濃度變化調整治療劑量,并定期測定FT4和TSH濃度,以確保甲狀腺功能處于理想狀態。早期組在患兒出生后不久即開始接受左甲狀腺素鈉治療,這有助于更早地糾正患兒的甲狀腺激素缺乏狀態,促進患兒的腦部發育;而晚期組由于延遲了治療時間,新生兒的部分腦組織已經有一定程度損害,后續治療雖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患兒的發育遲緩等臨床癥狀,但也難以恢復至最佳水平[10]。另外,左甲狀腺素鈉需要經過肝臟代謝轉化為FT4,再進一步轉為活性三碘甲狀腺原氨酸,早期組由于治療較早,藥物在新生兒體內轉化和發揮的作用更為充分,使得降低甲狀腺功能水平的效果更為顯著[11]。CH會導致下丘腦 - 垂體 - 甲狀腺軸功能障礙,阻礙甲狀腺激素的生成,進而對患兒的生長發育產生不良影響。本研究中,治療后兩組患兒的BMI和身高均升高,且早期組均高于晚期組,這提示在新生兒CH早期治療中應用左甲狀腺素鈉可有效促進患兒的體格發育。
2個月內進行左甲狀腺素鈉治療能夠迅速糾正由于甲狀腺激素缺乏引起的機體生理功能紊亂,從而幫助CH患兒更快地恢復至正常生長發育水平;另外,本研究中初始治療劑量(6~8 μg)為小劑量,早期患兒盡早治療能更適應初始藥物劑量,有利于促進患兒的生長發育[12]。
綜上,相較于晚期左甲狀腺素鈉治療,給予出生2個月內發病的CH患兒左甲狀腺素鈉早期治療可有效改善患兒的甲狀腺功能,有利于促進患兒的身體發育和智力水平的提高。但本研究的研究對象均為單一中心,可能會對研究結果的準確性產生一定影響,有待后續開展多中心研究以期為提高CH新生兒的臨床療效提供更有價值的參考依據。
參考文獻
張珈寧, 侯新琳. 先天性甲狀腺功能減退癥: 2020—2021年歐洲兒科內分泌學學會和歐洲內分泌學學會共識指南更新[J]. 中華新生兒科雜志, 2022, 37(3): 286-288.
成利花, 趙煥虎, 張敏, 等. 左甲狀腺素治療先天性甲狀腺功能減退癥兒童的最佳初始劑量[J]. 東南大學學報(醫學版), 2024, 43(1): 118-124.
李中會, 程昕然, 茍鵬, 等. 不同治療時機對先天性甲狀腺功能減退癥患兒體格、智力及神經系統發育的影響[J]. 解放軍醫藥雜志, 2022, 34(1): 44-47.
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內分泌遺傳代謝學組, 中華預防醫學會兒童保健分會新生兒疾病篩查學組. 先天性甲狀腺功能減低癥診療共識[J]. 中華兒科雜志, 2011, 49(6): 421-424.
中華醫學會內分泌學分會, 中華醫學會圍產醫學分會. 妊娠和產后甲狀腺疾病診治指南(第2版)[J]. 中華內分泌代謝雜志, 2019, 35(8): 636-665.
羅美芳, 肖博, 趙曉麗, 等. 兒童神經心理行為檢查量表2016版在孤獨癥譜系障礙幼兒中的臨床應用[J]. 中國當代兒科雜志, 2020, 22(5): 494-498.
徐玲兒, 毛建成, 毛利丹, 等. 先天性甲狀腺功能減退癥患兒甲狀腺功能的臨床研究[J]. 中國基層醫藥, 2022, 29(4): 521-525.
鄭美云.不同初始劑量左甲狀腺素鈉片治療先天性甲狀腺功能減退癥患兒的效果、安全性及對垂體 - 甲狀腺軸及IGF-1/IGFBP-3水平的影響[J]. 中國醫學創新, 2023, 20(5): 141-145.
高志華. 探討先天性甲狀腺功能減退癥采用左旋甲狀腺素鈉替代治療的初始藥物劑量[J]. 中國處方藥, 2021, 19(2): 102-104.
高苗苗, 范惠霞, 閻亞瓊. 不同初始治療時機對先天性甲狀腺功能減退癥患兒的治療效果分析[J]. 廣東醫學, 2019, 40(8): 1104-1108.
鄧周, 黃曉亮, 何風風. 左甲狀腺素鈉不同用藥方案治療新生兒先天性甲狀腺功能減退癥的效果比較[J]. 臨床合理用藥, 2024, 17(20): 127-129, 133.
胡雋, 駱福裕, 陳路軍, 等. 左甲狀腺素鈉治療先天性甲狀腺功能低下的療效[J]. 醫學信息, 2019, 32(24): 92-93, 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