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左炔諾孕酮緩釋系統在宮腔鏡下子宮內膜息肉切除術后患者中的應用效果,為降低患者術后復發率提供參考依據。方法 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將2021年1月至2023年3月揚州大學附屬江都人民醫院中行宮腔鏡下子宮內膜息肉切除術的91例患者分為兩組,分別為常規組(45例)和置入組(46例),常規組術后接受地屈孕酮治療,置入組術后接受左炔諾孕酮緩釋系統治療。兩組患者均治療3個月,并隨訪1年。觀察比較兩組患者術后用藥前和治療后3、6、12個月的子宮內膜厚度、月經失血圖(PBAC)評分,術后用藥前和治療后6個月的激素水平,治療和隨訪期間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以及治療后1年的復發情況。結果 與術后用藥前比,治療后3、6、12個月兩組患者子宮內膜厚度、PBAC評分及治療后6個月兩組患者血清促卵泡生成素(FSH)、促黃體生成素(LH)、雌二醇(E2)水平均呈下降趨勢,置入組均較常規組更低;治療后1年置入組患者復發率低于常規組(均Plt;0.05);治療及隨訪期間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總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gt;0.05)。結論 將左炔諾孕酮緩釋系統應用于宮腔鏡下子宮內膜息肉切除術后可減少患者子宮內膜厚度及月經期間出血量,調節患者激素水平,降低復發風險,安全性良好。
【關鍵詞】子宮內膜息肉 ; 宮腔鏡切除術 ; 左炔諾孕酮緩釋系統 ; 地屈孕酮
【中圖分類號】R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3718.2024.21.0084.03
DOI:10.3969/j.issn.2096-3718.2024.21.027
子宮內膜息肉源自子宮內膜區域性的過度增殖,如果息肉生長在宮腔內,可能會影響受精卵的著床,導致受孕困難或流產。雖然絕大多數此類息肉為良性病變,但伴隨患者年齡的增長,其惡變的風險呈現上升趨勢,對患者的生命健康構成威脅[1]。對于有癌變可能的子宮內膜息肉,宮腔鏡切除術是首選方法,但該方法術后復發率較高,不利于患者預后。研究表明,宮腔鏡切除術后輔助應用孕激素類藥物,能夠顯著減少患者術后子宮內膜息肉復發率,提高患者預后[2]。地屈孕酮是一種孕激素,具有調節月經周期、保護子宮內膜的作用,但長期使用可能導致患者出現胃腸道反應,如惡心嘔吐、腹痛等[3]。左炔諾孕酮緩釋系統是一種長效藥,能夠直接作用于子宮局部,持續性釋放左炔諾孕酮長達5年左右,可促使子宮內膜腺體萎縮,進而有效遏制子宮內膜的異常增殖,降低息肉復發的風險,且能明顯減少患者的月經量[4]。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討宮腔鏡下子宮內膜息肉切除術后患者應用左炔諾孕酮緩釋系統的療效,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將2021年1月至2023年3月揚州大學附屬江都人民醫院中行宮腔鏡下子宮內膜息肉切除術的91例患者分為常規組(45例)和置入組(46例)。常規組患者年齡22~49歲,平均(36.21±2.01)歲;息肉單發、多發分別為20、25例;息肉直徑9~21 mm,平均(16.21±1.03)mm;孕次0~2次,平均(1.02±0.05)次。置入組患者年齡23~49歲,平均(36.32±2.02)歲;息肉單發、多發分別為20、26例;息肉直徑8~21 mm,平均(16.34±1.02)mm;孕次0~2次,平均(1.03±0.06)次。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gt;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⑴子宮內膜息肉的相關診斷標準參照《子宮內膜息肉的診治中國專家共識》[5];⑵年齡gt;18歲;⑶符合宮腔鏡手術指征。排除標準:⑴服用激素類藥物;⑵合并宮腔粘連;⑶存在惡性腫瘤;⑷對本研究中使用藥物過敏;⑸近期接受過放療、化療。本研究患者及家屬均已簽署知情同意書,且已經揚州大學附屬江都人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1.2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均由同一資質手術醫師執行宮腔鏡手術(在月經周期結束后的1周內)。常規組患者于術后首次月經后第5天接受地屈孕酮片(杭州和澤坤元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243163,規格:10 mg/支)口服治療,10 mg/次,2次/d,持續治療3個月。置入組患者于術后首次月經來潮第5天在宮腔放置左炔諾孕酮宮內釋放系統(拜耳醫藥保健有限公司,注冊證號HJ20140237,規格:含左炔諾孕酮52 mg/個),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并對其外陰、陰道、宮頸進行消毒,探針探測宮腔深度,按照放置說明正確放置,剪斷尾絲,放置后1個月通過超聲檢查左炔諾孕酮宮內釋放系統是否移位。兩組患者均隨訪1年。
1.3 觀察指標 ⑴子宮內膜厚度。術后用藥前和治療后3、6、12個月采用超聲診斷儀(奧地利通用電氣醫療兩合公司,型號:Voluson E8)比較兩組患者的增殖期子宮內膜厚度變化。⑵月經失血圖(PBAC)[6]評分。比較兩組患者術后用藥前和治療后3、6、12個月的PBAC評分,血液浸染面積小于衛生巾總面積的1/3為1分;若面積介于總面積的1/3~3/5之間為5分;當面積超過總面積的3/5時為20分,評分越高提示月經量越多。⑶促卵泡生成素(FSH)、促黃體生成素(LH)、雌二醇(E2)水平。分別于術后用藥前和治療后6個月采集兩組患者空腹靜脈血3 mL,離心處理(3 000 r/min,10 min)取上層血清,采用免疫化學發光法對血清FSH、LH、E2水平進行檢測。⑷不良反應。觀察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和隨訪期間腹痛、點狀出血、胸痛、惡心嘔吐的發生情況,不良反應總發生率等于各項不良反應發生率之和。統計治療后1年的復發情況,宮腔鏡檢查評估宮腔內重新出現子宮內膜息肉定義為復發。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6.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經S-W檢驗符合正態分布,以( x ±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組內不同時間點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檢驗。Plt;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子宮內膜厚度比較 治療后3、6、12個月兩組患者子宮內膜厚度均與術后用藥前比呈下降趨勢,置入組均較常規組更低,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lt;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PBAC評分比較 治療后3、6、12個月兩組患者PBAC評分均與術后用藥前比呈下降趨勢,置入組均較常規組更低,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lt;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FSH、LH、E2水平比較 治療后6個月兩組患者血清FSH、LH、E2水平均與術后用藥前比呈下降趨勢,置入組均較常規組更低,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lt;0.05),見表3。
2.4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及復發情況比較 治療后1年置入組患者復發率低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lt;0.05);治療及隨訪期間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總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gt;0.05),見表4。
3 討論
子宮內膜息肉是子宮內壁局部組織的一種異常增生現象,通常表現為突出于子宮腔內的單個或多個光滑腫物,蒂長短不一,這種病理狀態在病情嚴重時會威脅患者生育能力。治療子宮內膜息肉常采用宮腔鏡手術的方法,其具有微創、恢復快的特點,不僅可以明確息肉的診斷,還可以最小的傷害處理息肉。有研究顯示,孕激素可通過調節下丘腦 - 垂體系統,影響激素分泌,從而間接調控子宮內膜狀態,進而降低子宮內膜息肉的復發率[7]。地屈孕酮是一種合成孕激素,可通過調控體內激素穩態,有效遏制子宮內膜息肉的增殖,預防其體積的增大及復發,但該藥需要周期性服用,患者容易出現漏服情況,影響藥物效果的穩定性[8]。
左炔諾孕酮緩釋系統為T型的宮內節育裝置,一次放置即可,無需像地屈孕酮每天按時服藥,減少了患者的用藥負擔和因忘記服藥而導致的治療不連續及效果不佳問題。本研究中,與術后用藥前比,治療后3、6、12個月置入組患者子宮內膜厚度、PBAC評分均較常規組更低,這說明置入組的治療方法可降低患者子宮內膜厚度,減少月經期間失血量。分析原因為,地屈孕酮可以通過調節子宮內膜的生長周期減少其厚度,進而影響月經量,還可通過穩定子宮內膜,減少異常出血,從而降低PBAC評分;左炔諾孕酮緩釋系統能夠在子宮腔內實現左炔諾孕酮的穩定且持續的微量釋放,這一特性使其能夠有效對抗由雌激素誘導的子宮內膜過度增生現象,展現出顯著的拮抗效應,且孕激素可使子宮內膜螺旋小動脈收縮,導致子宮內膜的血供減少,血供不足會抑制子宮內膜的生長,使內膜變薄,進而減少月經期間失血量[9]。
FSH通過精密調控細胞內部的信號轉導機制,對子宮內膜細胞的增殖及凋亡產生影響;LH水平升高可導致卵泡過早黃素化,使子宮內膜過早轉化為分泌期;高濃度的E2能促進子宮內膜的持續性增生,從而加劇了子宮內膜息肉產生的潛在危險性[10]。本研究結果中顯示,治療后6個月置入組患者血清FSH、LH、E2水平均較常規組更低,這說明置入組治療方法可降低患者激素水平。分析原因在于,左炔諾孕酮緩釋系統釋放的孕激素可直接作用于垂體,抑制垂體對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的反應性,從而降低LH和FSH的分泌,LH與FSH的釋放量降低,會阻礙卵巢內卵泡的正常成熟進程與排卵活動,隨后導致E2水平的下降[11]。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1年置入組患者復發率低于常規組,治療及隨訪期間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總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這提示采用置入組治療方法可降低復發風險,且安全性良好。分析原因在于,左炔諾孕酮緩釋系統可調節子宮內膜局部的微環境,減少炎癥因子和生長因子的產生,使內膜處于相對穩定的狀態,有助于降低息肉復發的風險[12]。
綜上,采用左炔諾孕酮緩釋系統應用于子宮內膜息肉宮腔鏡術后患者可減少子宮內膜厚度及月經期間失血量,調節機體內激素水平,降低復發風險,且安全性良好。但本研究的樣本納入量較少,且均來源于相同單位,具有局限性,因此,需進一步納入更多病例,進行多中心研究,以期為臨床提供更準確的依據。
參考文獻
屈海蓉, 張心愿, 張洪煒, 等. 子宮內膜息肉復發風險預測模型的建立和驗證[J]. 寧夏醫學雜志, 2023, 45(11): 995-1000.
王婧, 王洪麗, 陳美華, 等. 宮腔鏡切除術聯合LNG-IUS治療子宮內膜息肉的臨床作用研究[J]. 現代生物醫學進展, 2023, 23(4): 681-685.
黃小玲, 張青霞, 江素娟, 等. 地屈孕酮輔助宮腔鏡下子宮內膜息肉切除術治療子宮內膜息肉的效果[J]. 臨床合理用藥雜志, 2024, 17(6): 40-43.
李娜, 惠寧. 宮腔鏡切除術聯合曼月樂應用于子宮內膜息肉患者對其雌孕激素代謝情況的影響[J]. 檢驗醫學與臨床, 2022, 19(24): 3424-3427.
子宮內膜息肉的診治中國專家共識專家組. 子宮內膜息肉的診治中國專家共識[J]. 中華婦產科雜志, 2017, 52(12): 793-800.
孫黔, 岳燕娜. 冷刀切除術對子宮內膜息肉治療效果、月經失血圖(PBAC)評分及VEGF的影響[J]. 浙江創傷外科, 2020, 25(5): 876-877.
張麗. 宮腔鏡聯合左炔諾孕酮宮內緩釋系統或地屈孕酮治療子宮內膜息肉療效觀察[J]. 山西醫藥雜志, 2022, 51(24): 2839-2842.
王立敏, 顧光華. 宮腔鏡下子宮內膜息肉切除術后應用左炔諾孕酮宮內節育系統預防息肉復發的效果[J]. 中國醫藥, 2021, 16(4): 601-604.
楊子芬, 劉明暉, 單玉珍, 等. 宮腔鏡分別聯合地屈孕酮與曼月樂治療圍絕經期異常子宮出血的臨床觀察[J]. 貴州醫藥, 2023, 47(8): 1223-1224.
靳濤, 顏望碧, 陳輝. 宮腔鏡手術聯合曼月樂治療子宮內膜息肉的臨床療效[J]. 醫學臨床研究, 2020, 37(7): 1114-1116.
宓韓娜. 不同方案預防子宮內膜息肉患者宮腔鏡電切術后復發的臨床價值[J]. 中國婦幼保健, 2021, 36(4): 750-754.
楊梅, 楊華, 王彤. 宮腔鏡電切術聯合曼月樂治療子宮內膜息肉療效及對患者雌孕激素受體表達和炎性因子的影響[J]. 中國計劃生育學雜志, 2023, 31(1): 6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