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可曾記得,房前的花樹,一年幾度絢爛的花開;你可曾回憶起,巷中的貓兒,多久不曾一起打鬧;你可曾注意到,街旁的小販,何時又換了新面孔……
“誰還記得從前的世界?誰還記得生活本來的樣子?”讀完故園風雨前的《巷里林泉》,我不由得想起了《古典之殤》中的這樣一句追問。
在《巷里林泉》中,作者用詼諧幽默的語言,結合四川方言特色,記錄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平凡的生活、熟悉的風景、瑣碎的小事,在《巷里林泉》的字里行間,變成了一個個值得我們細細品味的故事。在作者筆下,每一個偶遇的陌生人都有著有趣的經歷、每一只流浪的貓狗都有著奇妙的小心思、每一隅沉默的芳草碧樹都有著自己的故事……作者記錄的不僅僅是一種“慢下來”的生活方式,更是一種“細一點”的生活態度。
《巷里林泉》里描繪的“林泉之心”令人向往,它好比《邊城》引發我們對傳統鄉村淳樸民風的贊譽;好比陶潛筆下的田園詩勾起我們對“心遠地自偏”的遐想;好比木心的《從前慢》喚醒我們對閑適生活的追憶……在生活中放慢節奏,是文化中的一種“詩意”,更是精神上的一種態度。
我很喜歡書中的一段描寫。作者白天跟隨朋友游覽黃鶴樓卻“被人群擠得頭昏,被小販纏得眼花”,而夜里無意間經過時,卻驚訝于黃鶴樓的另一面。“我順他手指看見不遠處山上的黃鶴樓,一剎那睡意全無。寒雨里的黃鶴樓,華麗叫黑夜卸去了,好像比白天晴空下也駝了一些,卷翹的飛檐也有點耷拉,被腳邊日夜奔流的江水攪擾了一世一生,它非常累。”用作者的話說,“我愿意天天夜里經過它。”
這不禁令我想起了故鄉江畔每日凌晨路燈熄滅后,這座城市才迎來了真正的夜晚。晨霧中的街道,繁華被晨光隱去,被兩岸的燈火喧鬧了一夜,它需要小憩一會兒,再投入一天的繁忙。
仔細想想,書中的“林泉之心”何嘗不是來自于我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呢?我們可以駐足觀看一場夕陽西下的浪漫,可以輕觸雨后葉尖的一抹微涼,可以欣賞房前屋后一樹花開的絢爛……我們所需要的,是敢于打破機械化的快節奏生活方式,是不忘保持對生活美的追求,是像作者一樣,享受“慢下來”的生活,去感受屬于自己的“詩意”。
陋巷林泉聲,人間煙火氣。何妨緩步行,共得此間意。
【山東棗莊市薛城區奚仲中學初一·10班】
◆點評
這篇讀后感情感真摯且富有深度。習作開篇以一系列生活細節引發對快節奏生活的反思,自然引出對《巷里林泉》的感悟。
文中準確地提煉出書籍所蘊含的“慢下來”“細一點”的生活態度,并通過與其他文學作品相比,突出其獨特魅力。對書中黃鶴樓描寫的引用及與自身生活的聯系,使感悟更加真切具體。
結尾以詩句作結,富有韻味,再次強調要享受慢生活、感受詩意,讓讀者真切地感受到小作者對書籍的深刻理解和對生活的深度思考。
(安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