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陶陶,初三,14歲,平常比較敏感,作文功底好,文筆細膩,繪畫能力強,身體較弱,經常生病,自尊心很強,非常喜歡二次元。
十月起,陶陶斷斷續續發燒,請假了一周,學業落下不少,同時,情緒低落,對什么都不感興趣。病愈復課后,出現了渾身顫抖、無法自控、發冷等情況,變得焦慮不安、食欲減退、間歇性失眠。隨著時間的推移,情況惡化,開始自殘。終于,一天下午,陶陶瞞著家人,獨自前往精神衛生中心就診,被診斷為中度焦慮和重度抑郁狀態。拿著測評結果及診斷報告,她不知所措,把自己關在房間里,不愿意再來學校。一時之間,陶陶媽媽無法理解自己的孩子為何突然變成了這樣,她慌亂異常,嘗試去安慰女兒,但女兒的情緒始終無法穩定下來,變得沉默寡言,對家人也產生了抵觸情緒。
周日上午,陶陶媽媽撥通我的電話,難掩焦急地告知了一切,其間不斷念叨:“從小到大,她一直是別人家的孩子,從未讓我操心過,怎么就突然這樣了呢?”我安撫陶陶媽媽后,約了陶陶下午在學校咨詢室見。這天,孩子的狀態很糟糕,眼神無焦距,脆弱,披頭散發,頭發一綹一綹地纏繞,一看就是好久未洗頭,處于比較嚴重的抑郁狀態中,并且手臂上有道道劃痕,述說著剛剛經歷了怎樣的自殘。這個下午,我與這個女孩聊了很久很久。在半哭泣半傾訴中,我慢慢了解到她為何會陷入這樣的困境:有家庭原因、學業壓力、人際關系等等。通過耐心傾聽和關心,陶陶內心無法言語的混亂情緒釋放了許多,焦躁的能量稍稍穩定后,她主動打消了休學念頭,表示再堅持試試。
從那天起,除日常班級管理工作外,我始終關注著陶陶,在接下來的兩個多月中,我堅持著以下工作:
和家長時刻保持聯系,定期關心孩子的用藥情況和復診情況。作為班主任,我希望能夠在家長和孩子之間搭建起一座橋梁,共同關注孩子的健康和成長。非常幸運的是,陶陶媽媽是醫生,逼著自己快速冷靜下來后,我們校內校外配合得很默契。我也聯系上治療陶陶的精神科醫生,定時溝通,根據孩子情況不斷調整用藥。
在最開始的咨詢中,我和陶陶制定了一份安全協議:當感到抑郁情緒來臨,自殘自殺念頭隱現,請隨時來找我,我們一起面對,不讓其發展惡化。孩子非常信任我,依從性很好,我也漸漸了解抑郁來臨的“扳機”事件是哪些,在平時班級管理中,盡量避免此類事件的發生。
很幸運,在這些年的青少年焦慮、抑郁個案工作中,我積累了不少理論和經驗。陶陶確診后復課第一天,上午十點,她的情緒猛然發作,一臉慘白,手抖得厲害,淚流滿面,我連忙把孩子攙扶到走廊。就回教室拿她水杯的工夫,她已經連站的力氣都沒有了,滑落到地上(后來,陶陶說當時自己就像在另一個世界,面前的一切都覺得是虛幻的,自己也不是自己了)。
此刻,孩子正處于極端負面情緒中,她的語言系統已經從理性語言、情緒語言一路退化下沉到了身體語言。在咨詢室,我通過危機干預中的體感療愈幫孩子恢復平靜:一邊拍著孩子,輕聲細語,引導她調整呼吸(快吸慢呼);一邊光腳感受柔軟的地毯,陪著她左右看看,觀察并觸摸周邊熟悉的事物……一步步找回內在與現實的鏈接。
半小時后,孩子身體不再抖,嘴唇恢復了紅色,捧著水杯小口小口地喝著水。身體癥狀緩解后,我繼續引導,讓她梳理之前的復雜情緒,為其命名。孩子慢慢說出了恐懼、悲傷、孤獨等情緒詞,眼神不再空洞,情緒越來越穩定。
兩個小時后,孩子終于有了今天的第一絲笑容,我松了口氣:最難的一刻,我們一起扛過去了。這天晚上,陶陶媽媽發來微信:女兒在回家路上,說自己遇到了“神仙”班主任。
之后兩個月,每當陶陶發作頻繁時,我穩定陪伴,除了必要的危機干預,還不斷評估孩子當下困在抑郁狀態中“僵住”的部分,這些“僵住”的部分會綁住身體應有的能量,我利用身邊能利用的資源或道具,如送她一個暖水袋,用于恢復停滯的感知覺;或者陪她插花,松動停滯的行為能力;或者談話聊天,一起商討情緒行為背后的意義和動力,讓孩子重新找到生活的秩序感。
在情緒上,我無條件地接納她;在行為上,我及時干預,轉化消極情緒。周末,我會與家長定期溝通,共同關注孩子的情緒,包括飲食睡眠。為此,我為孩子準備了不少甜食,用以調節情緒和癥狀。
此外,在校期間的人際支持系統也非常重要。陶陶最好的朋友非常關心她,卻不知如何幫助,我普及相關心理知識,讓其朋友在她需要時給予支持。有時陶陶情緒發作時沒有力氣找我,都是她好朋友及時來找我。同時,我也與其他科任老師進行溝通,希望能夠在日常生活中多多關注孩子的情況,為她提供更多的支持和鼓勵。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僅增強了她人際關系上的黏度,還能在我不在的時候為她提供有效的安撫。老師們非常配合,但凡陶陶有進步或出彩的地方,總是積極關注,不吝惜贊美之詞。
就這樣,孩子的狀況逐漸穩定并好轉。從最初的一天兩次發作,到一天一次,再到現在的兩周一次,情況正在向好的方向發展。學校和家庭,真正做到了無障礙溝通的家校共育。四個月后,常規醫院復診,陶陶媽媽欣喜告知我:“現在有的藥只需吃半粒,有的藥可以停了。精神科醫生笑著感慨孩子的運氣非常好,能在這個學校遇到這些好老師。”
寒假的第三天,應陶陶媽媽邀請,我們又坐到了一起,復盤期末狀態。孩子的狀態越來越好,主動參與到討論中,制訂了假期計劃:繼續保持一定的體育鍛煉,保持學習和娛樂的節奏。她有些羞澀地和我分享了未來的高中夢想以及自己準備付出的努力。當孩子向我表示感謝時,我好欣慰,抽出桌上花瓶中的一朵花,遞給她:“你真
的太棒了,知道嗎!正因為你的不放棄,你的韌勁,給了我更多的信心,看到你這么快走出來,實在太開心了!送你一朵小紅花!”
故事還在繼續,下學期學業壓力依舊不輕,但陶陶已經學會了如何調整自己的心態和應對壓力的方法。希望她能繼續保持這份勇氣和堅定,送出的這朵小紅花,也將開在她新長的枝椏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