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可塘鎮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經濟社會發展實現了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2024年上半年,全鎮工農業總產值達到24.6億元,其他各項主要經濟指標完成情況良好,均超年前預期目標。
“典型鎮”規劃穩步鋪開
可塘鎮一方面圍繞典型鎮“1+4+7+9+N”建設要求,進一步優化鎮村規劃編制,凝聚幫扶單位、國企、鄉賢、群眾等多方力量,統籌做好特色產業、規劃建設、基層治理,探索農文旅融合發展,提速抓好省級典型鎮建設工作。目前完成典型鎮規劃編制正報省備案,共謀劃建設5方面32個項目,25個項目已投產,總投資3.56億元。同時加快上達、可塘社區、羅山、可新、長橋、溪頭、聯金等7個典型村建設進度,努力打造成宜居宜業和美鄉村,與全縣一道實現全域示范。另一方面,投入專項債4466萬元,完成“七個一”建設并對公眾開放。其中,新建3處入戶通道標識、1個長橋生態公園,拓寬公共活動空間5000平方米、綠植面積3500平方米;完成1.2萬平方米連片房屋外立面刷新;升級改建1.06公里示范主街、4.35公里河道、1個圩鎮客廳以及1個農貿市場。同時,將通過活化利用舊糧庫7棟倉房及周邊共2.5萬平方米,打造珠寶文創園,同步建設鎮史館、文創街、創業中心等,建成后將邀請云上珠寶等企業進駐運營,探索打造可塘工業旅游“城市名片”。
人居環境整治成效顯著
可塘鎮著力四項攻堅,多措并舉改善人居環境,全力提升鎮域宜居、宜業水平。一是開展珠寶行業生態環境集中整治行動。對珠寶行業“散亂污”進行全面排查整治,發現一起,查處一起,努力為人民群眾營造良好的生態環境。自整治行動開展以來,累計排查整治企業1040家。其中,引導入園企業228家,查封處理52家,要求限期整改637家。二是持續開展水環境整治工作。加快推進圓山嶺河生態環境治理工程建設步伐,目前已完成項目進度81%。同時,對轄區內河道、溝渠污水直排等情況進行全面整治,推進清淤疏浚,杜絕黑臭水體,不斷提高鎮轄區水生態環境質量。三是持續推進“廁所革命”。按照“建管并重、長效運行”機制,落實全鎮91所公廁常態化長效管護,確保干凈整潔和長期使用。四是持續改善城鄉風貌。持續開展國省道進行風貌提升和環境綜合整治工作,累計共拆除違規戶外廣告牌5處,亂搭亂建31處,鐵皮圍擋31處。
基礎設施建設更加完善
可塘鎮積極穩妥推進新型城鎮化進程,逐步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著力提高鎮域內在承載力,實現產業發展和城鎮建設融合,不斷夯實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基礎。如期推進長橋工業園區配套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建成67.7公里污水管網,新(改)建5710座檢查井;加快推進可塘鎮鎮區排水防澇能力提升項目,現已完成招標,于8月初開工建設。完成垃圾中轉站升級改造,日轉運能力達150噸,實現垃圾日產日清。國道鎮區段拓寬為6車道,完成省道“白改黑”6.3公里。投資184萬元升級改造聯金農貿市場,升級后市場設有鋪位18間,攤位26個,全面完成布局合理、干凈整潔、管理規范的建設要求。同時,投入30萬建設聯金便民服務客廳,目前已全面完工,成為群眾休閑的好去處。
基層社會治理有力有效
可塘鎮全面推進“1+6+N”基層社會治理工作體系建設,有效實現問題聯治、工作聯動、平安聯創,矛盾糾紛早發現、早介入、早處置。一是推行“坐診接訪”,以鎮綜治中心為平臺,建立受理登記與人民調解“一站式”服務,簡易糾紛“即調即結”,疑難糾紛“打包會診”,針對鎮里的重點案件,一把手重點推進,高位推動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化解。截至目前,化解信訪案件24宗,及時受理率、按期答復率均為100%。二是落實“出診下訪”,采取“帶案下訪、隨機接訪、包案會辦”等方式,組織鎮領導干部帶頭下沉到一線,變“群眾上訪”為“干部下訪”,活動開展以來鎮領導干部到村(社區)接訪62人次。三是開展“網格化訪”,以網格為基礎排查單元,常態化開展“戶戶進、人人訪”。同時,組織網格員建立網格微信群,將線上收集社情民意與線下上門走訪活動相結合,2024年度至今辦結事件1651宗,推動解決鄰里糾紛矛盾、基礎設施維護、生活環境整治等問題。
綠美生態建設初有成效
堅持生態優先,厚實綠美發展底色。可塘鎮深入推進鎮村綠化美化工作。錨定2024年度31450株喬木,1464棵灌木目標任務,匯總繪制可塘鎮2024年綠化苗木需求情況表和可塘鎮綠美示意圖,形成“一村一圖、一鎮一冊”;廣泛動員社會各方力量參與綠美生態建設,累計發動鄉賢、企業家以及鎮村干部職工認捐500多萬元。主街沿線新種植的高大樹木,綠化工程價值約100萬元,共種植秋楓、白銀等喬木110棵,完成約4000㎡的綠植。截至目前,可塘鎮共舉行植樹活動24次,種植喬木32605株,灌木49635棵。
接下來,可塘鎮將抓好民生設施、人居環境、項目建設、產業發展四方面落實,持續擦亮可塘鎮金字招牌,奮力推進“百千萬工程”典型鎮建設。
一是力爭上級資金,補齊設施短板。主動加強各部門的配合,充分發揮各部門職能作用。隨時了解民生政策動態,把握政策資金扶持方向,找準上級民生政策支持點,積極跟進程序批復進度,力促原稅務辦公樓改建鎮級養老服務中心項目落地落實,補齊養老服務短板。
二是優化人居環境,提升宜居水平。持續加強“散亂污”企業排查整治,嚴厲打擊非法買賣酸堿、污水直排等違法行為,徹底杜絕“牛奶水”直排現象。同時,明確居民生活、工業生產功能分區,加快工業園區的建設與管理,引導企業入園生產,爭取引導300家以上散落在居民生活區中的“小散亂”企業進駐園區,推動企業集聚生產、集中治污、集群發展。
三是優化典型鎮規劃設計,加快項目建設。加快推進國、省道沿線以及五羅片區風貌提升項目建設,提升全域風貌水平,打造可塘城鄉風貌新形象。同時,加快長橋工業園區基礎配套設施項目、圓山嶺河生態環境治理工程、珠寶文創園建設進度;力爭推動環保集聚區園區項目8月底開工建設,確保可塘鎮鎮區防水排澇能力提升項目今年內基本完成。
四是推動產業升級,增強發展動能。農業產業方面,加快油粘米基地數字化改造,力爭中榮農技學校全年輸出120名以上農業技術人才,推動無人機植保、科技培訓等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在油粘米基地全覆蓋,引導龍頭企業增配數字農機,提升農田育秧管理、蟲情監測、精準防治科技化水平。擴大“股票樹”經營規模,搭建智慧農業-果園管理系統推動荔枝產業實現增效,力爭上達村古荔枝公園初步成型。珠寶產業方面,強化直播平臺支撐,寫好珠寶產業“銷售端”文章,利用“云上敘”“珠凌”數智化運營模式,打造“大數據推送+AI數據分析+智能化售后管理”新型珠寶供應鏈,提升電商直播消費體驗,鼓勵企業利用直播平臺,拓展海外消費市場,力爭2024年電商直播號增長20%以上,銷售額突破16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