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南雄市認真落實廣東省“百千萬”工程,著力打造科技強服務優、品牌強質量優、效益強經營優“三強三優”農業強縣,建設自然和諧美、鄉風和淳美、社會和樂美“三和三美”宜居宜業和美鄉村。2023年南雄市鄉村振興局榮獲全國鄉村振興(扶貧系統)先進集體稱號,農業農村局獲評為全國農業農村系統先進集體。
抓載體強活力,繪就鄉村振興“斑斕畫卷”
南雄堅持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在隊伍建設、產業發展、鄉村治理三個方面一體推進、全面發力,以“黨建+”力促鄉村振興高質量發展。
激發組織活力,繪就鄉村振興“雁陣圖”。由市委書記帶隊進村入戶了解基層情況,幫助群眾解決實際問題。黨員干部常態化走訪4.3萬余人次,收集群眾意見建議4619個,解決“急難愁”問題4255件。利用“百萬黨員進黨?!遍_展培訓活動,培訓新發展農村黨員96名、村黨組織書記后備干部97名。
激發引才“活”力,繪就鄉村振興“英才圖”。南雄建成縣鎮兩級鄉村振興人才驛站12個,開展人才交流、參觀學習、產業調研、技能培訓、學術探討、項目洽談、綠美生態主題等人才活動138場,柔性引才122人,參加人數4629人次。培育“南雄工匠”“土專家”“田秀才”59名。
激發創新活力,繪就鄉村振興“建設圖”。開展鄉村振興“積分制”,涉及208個村3.6萬人;深化“網格化”管理,組建村“兩委”干部兼職網格員472人,群防群治隊伍4874人;推進“數字化”治理,以“雪亮工程+智慧網格”打通“智治”末梢,建設視頻監控探頭1897個,部署廣播終端1538個。南雄有3個鎮25村獲評省級鄉村治理示范鎮村,湖口鎮湖口村、珠璣鎮靈潭村獲評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
抓產業強增收,激活鄉村振興“源頭活水”
南雄緊扣各鎮(街道)村特色資源及能源資源稟賦,充分發揮產業振興對鄉村振興的引領作用,圍繞農業產業、優化服務和集體增收等做足文章、打造亮點。
走好產業基地“路子”,培育鄉村振興新業態。創建絲苗米產業園、南藥產業園、絲苗米產業園(擴容提質)三個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其中絲苗米產業園(擴容提質)17個項目已全部開工,總投資1.69億元。
走好集體經濟“路子”,增強鄉村振興新動能。成立鎮級強鎮富村公司18家,1-8月累計實現營業收入5180.78萬元,利潤401.52萬元,實現村集體收入96.61萬元,172個村集體收入達15萬元以上。
走好能源產業“路子”,厚植鄉村振興新優勢。搶抓國家“雙碳”戰略機遇,加快發展新能源產業。韶關南雄犁牛坪風電場于2020年12月并網發電,2023年營收1.3億元,稅收1000萬元;百順鎮朱安村風電項目于2021年12月完工并網發電,總投資約4.5億元,項目用地總面積約275.36畝;韶關南雄工業園光伏電站項目于2016年12月投產,項目總投資1.47億萬元,年上網電量1898度,年納稅約200萬元。
抓責任強落實,扮靚鄉村振興“顏值面貌”
南雄始終將生態文明建設作為“國之大者”,多措并舉開展人居環境整治工作,以“黨建紅”擦亮鄉村振興“生態綠”。
圍繞“擴規模、提品質”,推進典型鎮村培育。圍繞典型鎮“七個一”建設要求、典型村培育“五個共富”任務目標,率先推進首批典型值珠璣鎮以及靈潭村、長市村等6村典型培育、第二批17個典型村,全市共建成18個美麗圩鎮、35個干凈整潔村、145個美麗宜居村、28個特色精品村。
立足“展形象、提檔次”,扮靚鄉村顏值面貌。完成農房微改造8925戶,打造“四小園”8420個,美麗庭院“示范戶”939戶。打造“古巷新村”“紅層沃土·繽紛湖珠”和“粵贛驛道”三條鄉村振興示范帶60公里,22個村集體經濟收入年均達到30萬元以上。
著眼“抓綠化、促美化”,扎實推進綠美鄉村。組織召開村莊綠化美化動員會、鄉賢座談會,發動社會各界力量捐錢捐物,認種認養,募集資金1066.36萬元,認捐樹木34932株,全市各級黨組織開展“鄉村綠化黨員帶頭”“我為家鄉種棵樹”等主題活動130余次,全市鄉村綠化植樹數量21.81萬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