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款被稱為“夢回大唐”或“死亡三秒”的游戲在校園傳播,通過特定動作讓體驗者快速達到窒息缺氧狀態。因極具危險性,又被稱為“死亡游戲”。
(11月4日《北京晚報》)
憋氣缺氧導致休克,會對大腦造成永久損傷,嚴重可能窒息死亡。“死亡游戲”其實并不新鮮。20世紀90 年代末,這種游戲就在部分校園傳播。2004年、2005 年,教育部等部門均曾發文干預。
“死亡游戲”是突遇某種契機死灰復燃,還是壓根就沒有絕跡,只是更加隱蔽?為什么總有未成年人不顧危險地去嘗試?社交平臺對這一危險游戲肆無忌憚地美化、傳播,是關鍵原因之一。
游戲名為“夢回大唐”,是因為傳言稱,有人在窒息片刻出現幻覺,或是“看見童年場景”,或是“目睹夢幻景色”,甚至重溫了“前世記憶”。半大孩子對危險難有正確的預判,好奇心強烈、愛追趕潮流,很容易經不住忽悠,做出大膽而不計后果的舉動。
視生命如兒戲的游戲必須徹底封殺,美化傳播“死亡游戲”的信息必須清理。教育部早就三令五申,禁止“死亡游戲”相關信息在網上流傳,但據報道,此類信息并未消失。“死亡游戲”屢屢死灰復燃,說明監管部門、平臺、網站等沒有意識到隱患的存在。監管部門、平臺等要常念緊箍咒,家長、老師也要細心觀察,一旦發現苗頭應及時提醒和糾正。莫等到悲劇釀成,再追悔莫及。
生命不是兒戲,死亡不能游戲,加強生命教育,首先必須反對“死亡游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