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吉林省長春市公安局二道分局東盛路派出所始建于1948年10月。東盛路派出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傳承和弘揚新時代“扁擔精神”,聚焦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始終將群眾利益放在心上,真心實意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贏得了轄區群眾的充分肯定與認可,先后獲評全國“楓橋式公安派出所”“全國公安機關愛民模范集體”……受到國家級表彰21次、省級表彰54次,榮立集體一、二、三等功共計71次,隊伍連續76年無違紀。
走進派出所大廳,映入眼簾的是一根陳列在大廳的扁擔。這根扁擔是建所初期民警在清理偽滿洲國警察署遺留物品時發現的。據知情群眾講,舊社會偽滿警察強迫奴役群眾用扁擔給其挑水,群眾稍有不從,就會招致其辱罵和毒打。全所民警知道這根扁擔的歷史后,對舊社會的警察欺壓百姓、作威作福的罪惡行徑痛恨不已,并紛紛表示人民警察從今以后要用這根扁擔為群眾挑水擔柴,全心全意為人民群眾服務。
76年過去了,這根扁擔見證了舊社會警察奴役壓迫百姓到共產黨領導下的公安民警服務群眾的歷史性變化,也見證了共產黨人始終不變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初心。
現如今,東盛路派出所有形的扁擔已經變成了無形的“扁擔精神”,在一代代東盛路派出所民警中接力傳承。
近年來,東盛路派出所把“轄區少發案、不發案”作為目標,積極推進黨建引領“警地融合”“警民融合”,社會面協調管控三項新機制落地見效,主動適應轄區發展新形勢,以“嚴新細實快”的優良作風,將預防和打擊犯罪、平安建設工作做到位,有力地維護了轄區社會治安穩定、人民群眾幸福平安。
鑄魂培基凝聚警心
長期以來,東盛路派出所高度重視民警的黨性教育和忠誠教育,從凡是新入所的同志都要把接受愛民傳統教育作為第一堂課,到學習派出所所史、在扁擔前作出為人民無私奉獻的莊嚴承諾,再到如今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武裝頭腦的有力武器,自覺踐行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訓詞精神,常態化開展重溫入黨誓詞、重溫入警誓詞、主題黨日活動等鑄魂培基教育,聽老同志講愛民典型事跡和感人故事,不斷豐富和發展“扁擔精神”的內涵,使民警輔警在思想上牢牢扎下忠誠愛民的根子。
全體民警珍惜榮譽,奮發拼搏,把絕對忠誠、絕對純潔、絕對可靠轉化為一件件愛民為民的小事。7月10日,東盛路派出所社區民警翟瑞松到70多歲的劉大娘家中入戶走訪。在和劉大娘交談中,老人無意中說起年輕時在九臺農村當知青下鄉的事,說當時集體戶有十個人,現在七個人有聯系,另外三個人四十多年沒聯系了,要是十個人能聚在一起見個面就好了。老人只有三個人的姓名、年齡還有一張老照片,其他聯系方式一無所知。翟瑞松把這件事記在了心上,一連數日,他多方比對查找,終于成功找到三位失聯老人的聯系方式。在經過本人同意后,翟瑞松將三位老人的聯系方式告訴了劉大娘。7月25日是十位老人聚會的日子,他們專程到派出所給翟瑞松送來錦旗表示感謝。
全面做好巡防管控
近年來,東盛路派出所探索群防群治工作新模式,聯合所轄光榮社區、萬通社區、亞泰社區分別組建了社區警務團隊。社區警務團隊主動融入基層社會治理和平安社區建設,參與派出所“主防”實戰。派出所結合轄區實際,圍繞治安巡邏、信息采集、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安全防范法治宣傳等方面,開展實戰實訓,提升社區警務團隊的法律意識、業務技能和應急能力,為社區民警開展各項社區警務工作提供助力。
東盛路派出所在織密“社區警務巡防網+夜治安巡防網”上下功夫,由派出所綜合指揮室對警情、案件高發時段、地段開展分析研判,科學劃分巡區,動態分配警力,為推行錯點補位、重點區域巡防提供信息支撐。社區民警帶領社區警務團隊成員在早晚高峰、重要節點、重點部位開展聯合巡邏防控,不斷強化區域聯動,織密治安防控網,提升治安震懾力。
同時,在社區民警常態化巡邏、走訪群眾的基礎上,整合社會力量參與社會治理、平安建設,開展社區“一格一警”建設,按照“一街一路一組”聯防模式,將物業、商場保安員整合編排,組建治安聯防隊,確保突發情況及時鎖定地點,到場處置。結合管理服務對象特點和需求,組織發動行業力量,吸納有能力、有經驗、有技能的專業人才,組建護校安園、巡邏防范、公共急救等專業志愿者服務隊,與所在社區警務團隊相互呼應聯合,實現“點對點”精準服務,推動問題聯治、工作聯動、平安聯創,構筑起“空中有天網、街面有巡防、重點部位有技防、商圈有聯防”的立體化治安防控格局。
創新宣傳引導舉措
近年來,東盛路派出所全力做實“派出所主防”工作,推動工作重心下移,創建“111”宣傳模式——用一張報紙(自創《金扁擔報》)、一個“社區警校”、一個“小板凳”宣講團,搭建起理論宣講實踐平臺。民警輔警進社區、進學校、進銀行、進小區等場所開展普法講堂等宣傳活動。民警還設計卡通警察形象,把電信詐騙類型、安全常識等內容放在卡通人身上,深受老年人的歡迎。社區民警以“小板凳宣講”“廣場點播”“社區警校”、線上直播等多種形式,全面普及“六防一反”(即防盜、防騙、防黃賭毒、防矛盾糾紛、防治安災害事故、防溺水、反邪教)等常識,將法治教育與安全文化有效滲透到轄區居民生活中,宣傳效果很好。
在加強宣傳的同時,東盛路派出所聯合光榮社區成立“平安超市”并制定積分兌換獎勵機制,凡被納入社區警務團隊的成員均可參與積分兌換獎勵活動,成員通過參與由社區民警組織的各類社區警務活動獲取積分,并由負責該項社區警務活動的社區民警進行登記,累計獲得一定積分后,即可到“平安超市”兌換相應的獎品,以激勵大家持續參與平安建設工作。2020 年以來,轄區網絡電信詐騙案件減少30% 以上,治安案件、刑事案件發案率常年保持在低位水平。
細化便民服務措施
近年來,東盛路派出所堅持“服務跟著需求走”,結合轄區群眾所需所盼,以整合戶籍、交管、出入境業務“一窗通辦”改革為切入點,秉承“民警多跑路、群眾少跑腿”的理念,依托政務大廳、派出所、街面警務站等,打造便民服務的365天不打烊“便利站”,持續深化了延時辦、預約辦、網上辦、上門辦等便民舉措。為了方便群眾,開通了上門服務、預約服務、錯時服務、送證上門等一系列便民服務措施。
一次,居民陳先生焦急地到派出所求助,稱其孩子急需辦理戶口轉入,希望民警幫助。戶籍民警孫怡凝立即上前接待,經過詢問,得知陳先生的孩子要在本市辦理入學,需要將戶口從海南遷回長春,可是當地辦理網遷需要在網上申請后,再由其本人回去取遷移證,這樣一來一回要耽誤太長時間。但孩子就讀的學校著急辦理學籍相關手續,等不了那么長時間。孫怡凝立即將此事上報所領導,研究決定為陳先生開辟“綠色通道”,并向分局戶籍大隊報請審批。與此同時,孫怡凝與海南當地派出所取得聯系,在不違反相關規定的前提下,特事特辦,于當天下午將陳先生孩子的戶口轉入。看著民警忙前忙后的整個過程,陳先生激動地連連表示感謝,稱贊民警把好事做進了群眾心里。
東盛路派出所與街道、社區、企業等黨支部組建黨建聯盟,構建黨建引領、支部聯盟、資源互通、平安共建的格局。積極發揮公安派出所能動作用,創建一名社區民警牽頭,帶領網格長、樓棟長、單元長“三長”,組織老黨員、老干部、老大媽志愿者“三老”及“N個”治安積極分子和行業自治協會等參加的情報信息搜集和聯防聯控的“1+3+3+N”模式,實現流動人口清、鄰里關系清、幫扶對象清、重點人員清、安全隱患清。近年來,東盛路派出所群眾滿意率始終保持在99%以上。
此外,東盛路派出所幾代民警輔警接續深入同心養老院,與老人們嘮家常,為老人義務理發、打掃衛生。民警還為易走失人群建立對應身份信息的編碼,制作帶有編號和東盛路派出所信息的“回家”胸牌發放給他們,便于外出時佩戴,一旦走失,民警接警后能立刻按編號查檔案,將人送回家。
傾情化解矛盾糾紛
東盛路派出所立足于轄區居民小區多、行業場所多、人口密度大,每天的矛盾糾紛調解工作相對較多的工作實際,整合轄區各部門資源,吸收轄區社會力量,與東盛街道聯合建立省內首家“矛盾糾紛調處化解中心”,將民事糾紛、行政糾紛、涉法涉訴糾紛納入管理范疇,吸納法院、檢察院、司法等力量進駐,設置警務室、公安調解室、人民調解室、法律服務室、心理疏導室和流動法庭,讓群眾有“找個說法、只跑一地、就地解決”的地方,最大限度地把各類不穩定因素和矛盾糾紛化解在萌芽狀態、解決在基層。中心先后調處化解矛盾糾紛2100余件,消除各類隱患百余起,化解率、回訪率、群眾滿意率均達到100%。
東盛路派出所引進人民調解,推動矛盾調處“民意化”。組成由社區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退休干部、律師、政府工作人員、社區干部等參與的社區“人民調解委員會”,由社區警務隊隊長任調解委員會主任,指導開展調解工作。充分發揮律師的法律引導和其余調解員的客觀評議作用,對居民之間存在的小矛盾、小糾紛,組織人民調解員開展疏導工作,通過司法、民政等部門橫向聯動,主動介入疑難、復雜、重大的矛盾糾紛化解,層級推動矛盾糾紛多元精準化解,實現關口前移、流程優化、質效提升,有效防止“民轉刑”“刑轉命”案件發生。
東盛路派出所讓社區警務室變成“百姓說事兒點”,及時了解家長里短的“小事”,隨時發現調解各種“小矛盾”“小問題”,有效遏制“大事”的轉化與發生,構建起離人民群眾最近的矛盾糾紛“緩沖帶”和“減壓閥”。經過努力,轄區光榮、亞泰、萬通三個社區均成為“零案件”“零上訪”“零事故”的“三零”社區。
暖心幫扶特殊群體
東盛路派出所始終關注刑滿釋放人員、未成年、特殊困難群體、孤寡獨居老人等群體,在日常幫扶幫教的同時,結合節日、生日、紀念日等特殊節點,有針對性地采取送溫暖的舉措。派出所還建立了“紅扁擔”女子社區警務隊,發揮女警親和力強等優勢,與男警相互配合,并肩作戰。同時,取消社區民警辦案考核指標,讓社區民警發揮“鐵腳板”作用。
東盛路派出所全力構建公安、教育、學校融合護校格局,積極推進民警兼任學校法治副校長全覆蓋,常態化開展“法治宣講進校園”暨防范校園欺凌主題宣講活動,民警不定期走進東盛小學、春城小學,為師生講解校園欺凌的含義、表現形式及有效應對措施,引導學生提高學法、知法、懂法、守法的自覺性。聯合轄區小學組建以“服務學生高效化、系統化、規范化”為目標的“少年志警聯盟”,整合在校學生、學生家長、老師、保安員、志愿者、警務工作人員等各方力量,構建“事前預防、事中干預、事后反饋”護航青少年工作體系。在兩所小學教學樓一樓安裝“警察媽媽”信箱,選派有心理咨詢師資質的女民警,專門為來信學生回信,用心聆聽學生心聲,幫助學生答疑解惑,推動法治校園、平安校園建設,有效預防了校園欺凌事件,促進了青少年身心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