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是如此的珍貴,它不僅可以飽腹,還是傳遞情感的神圣使者。
兒時過年前母親蒸大黃米黏豆包時的場景,如同一個被歲月珍藏的美夢,每每憶起,都似有一縷馥郁的芬芳在心田氤氳開來。
那時,早在做豆包的數周之前,母親就如同一位精心籌備盛大慶典的策劃師,開啟了蒸豆包的準備之旅。她像挑選稀世珍寶一樣,精心地篩選著大黃米。那些被選中的大黃米,粒粒飽滿圓潤,恰似一個個金黃的小太陽,散發著迷人的光澤。母親將它們放置在陽光下晾曬,陽光宛如金色的絲線,輕柔地纏繞在每一粒米上,給予它們最溫暖的擁抱。大黃米那原本就金燦燦的顏色,在陽光下愈發耀眼奪目,僅僅是靜靜地看著,就能讓人心間盈滿無盡的喜悅。
接下來,便是將泡好的大黃米送往村里的磨坊磨成粉。磨坊里彌漫著一股濃郁得化不開的谷物香氣,這香氣如同一條無形的絲帶,將谷物的質樸與大地的深沉緊緊相連。母親和村里的其他婦女如同歡快的小鳥,嘰嘰喳喳地聚在磨坊里。她們一邊熟練地操作著石磨,一邊暢快地交流著家長里短。歡聲笑語在磨坊小小的空間里回蕩著。
磨好的黃米粉被母親捧回了家。回到家中,母親宛如一位技藝高超的魔法師,開始用溫水將黃米粉和成面團。她輕柔地加入溫水,同時雙手如同靈動的蝴蝶,不停地在黃米粉間翩翩起舞,直到它們如同久別重逢的老友,漸漸融合在一起,形成一個柔軟得如同云朵般的面團。隨后,母親把面團放置在屋子里最溫暖的角落,讓它靜靜地發酵。在等待的時間里,母親也沒有絲毫的松懈,立刻投入豆餡的準備工作中。紅豆,那是自家地里辛勤耕耘后的豐碩成果,經過秋天的收獲和精心晾曬,它們安靜地躺在袋子里,等待著被喚醒的魔法時刻。
母親將紅豆從袋子里輕輕地捧出,仔細地清洗著每一顆紅豆。清洗過后,紅豆被放入大鍋里煮。隨著柴火在爐灶里歡快地燃燒,鍋里的水漸漸沸騰起來,紅豆在鍋中翻滾著。煮好的紅豆變得綿軟可口,母親用勺子將它們輕輕壓成泥。在這個過程中,紅豆泥散發出更加誘人的香氣,訴說著自己的甜蜜故事。母親再加入適量的白糖,讓紅豆泥的甜蜜味道瞬間彌漫在屋子里的每一個角落,讓人的心都變得柔軟起來。
終于,母親把發酵好的黃米面團和準備好的甜潤豆餡從屋子里端了出來,開始包豆包。
母親先把案板仔細地擦拭干凈,然后撒了一層薄薄的面粉在上面,雙手輕快地舞動著。接著,母親從面團上揪下一塊大小恰到好處的面團,用手指將面團的頂部稍微捏尖一點,然后把面團放在兩手之間,雙手交替著快速揉動,不一會兒,面團就變成了一個圓潤飽滿的小球。隨后她再用手掌輕輕一壓,面團乖乖地變成了一個扁平的圓片。母親還會用手指把圓片的邊緣捏得更薄一些,中間厚邊緣薄,像一個簡易的小碗。
接著,母親在圓片上放上一勺精心制作的豆餡。她先將圓片的一側拉起一點,然后用手指把豆餡往中間撥弄一下,讓豆餡在圓片的中心位置更加集中,再慢慢地將圓片的邊緣一點一點地捏合起來,那動作細致而又精準。每捏合一點,母親都會用手指輕輕地按壓一下,確保豆餡不會漏出來。捏合后的豆包頂部,母親還會輕輕地捏出一個小尖兒。這些豆包整整齊齊地排列在案板上,靜靜地等待著被送進蒸籠里,去經歷一場神奇的“變身之旅”。
母親把蒸籠拿了出來,在蒸籠里鋪上一層濕紗布;然后,小心翼翼地把豆包一個一個放進蒸籠里,每個豆包之間保持著一定的距離;接著把蒸籠穩穩地放在大鍋上,再用一塊干凈的布把蒸籠的蓋子邊緣包裹起來,這樣可以讓蒸籠的密封性更好,蒸氣不容易跑出來。
很快,整個屋子彌漫著一股濃郁而誘人的香氣。我們這些孩子就像被香氣吸引的小蜜蜂,圍在爐灶邊,眼睛瞪得大大的,一眨不眨地看著蒸籠,心中滿是對豆包的期待。那等待的過程是如此的漫長,每一分每一秒都變得緩慢而又難熬,但這種等待卻又充滿了幸福的滋味。
終于,豆包蒸熟了。剎那間,一股熱氣撲面而來,這股熱氣中帶著豆包那香甜無比的氣息,直往人的鼻子里鉆,讓人不由自主地沉醉其中。那一個個蒸好的豆包宛如一個個金黃的小太陽,散發著誘人的光澤。母親面帶慈祥的笑容,先拿出幾個豆包,遞到我們這些孩子的手中。我們就像一群饑餓的小狼崽,迫不及待地接過豆包,狠狠地咬上一口。軟糯的口感立即在口中散開,甜蜜的豆餡瞬間在味蕾上綻放。
蒸好的豆包一部分會被小心地放在籃子里,留著自家品嘗。這些豆包在接下來的日子里,將會成為全家人餐桌上的明星,每一口都飽含著新年的喜悅和家庭的溫暖。而另一部分豆包則會被當作珍貴的禮物送給親戚朋友。在那個年代,食物是如此的珍貴,它不僅可以飽腹,還是傳遞情感的神圣使者。
如今,時光的車輪已經轟隆隆地駛過了幾十年,那個曾經小小的農村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現代化的建筑如同雨后春筍般拔地而起,取代了曾經的土坯房;寬闊平坦的水泥路像一條條青白色的絲帶,蜿蜒在村落之間,取代了泥濘的鄉間小道。物質生活變得越來越豐富,超市里各種美食琳瑯滿目,來自五湖四海的美味佳肴如同繁星般匯聚一堂,讓人目不暇接。然而,每當回憶起母親蒸大黃米黏豆包的場景,心中依然會涌起一股溫暖而又強烈的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