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烈精神千秋頌,英雄浩氣萬古存。一百余封紅色書信,展現了近代革命先烈與父母、妻兒、兄弟姐妹之間的深深眷戀和依依不舍,還展現了他們以血肉之軀攀登民主自由之信仰高峰的矢志不渝、堅如磐石。于是,我那顆日益硬化的心靈重新變得柔軟,對當下的生活彈撥起了全新的理解和思考。
在紅色家書中,我讀出了革命先烈的犧牲精神。
“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我們的祖國曾經遭遇侵略者何等的踐踏和蹂躪,我們的民族曾經遭受過何等的奴役和苦難,但只要中華民族處于危難之中,一批批有識之士就會挺身而出、力挽狂瀾。在紅色家書那一封封絕筆信中,力透紙背的不是貪生怕死,不是哀怨后悔,有的只是對國家和人民未來的擔憂,對人民解放事業必將勝利的堅定信念。每一封書信中都透露著革命者為了民族解放事業與家人天各一方的落寞。他們為了革命背井離鄉,與親人聚少離多。如今,我們全家團聚,衣食無憂,似乎這一切都唾手可得。但,自由不是免費的,和平不是免費的,幸福不是免費的。一位又一位,甚至是一代又一代的革命先烈,經過艱苦卓絕的斗爭,甚至付出鮮血和生命的代價,才讓我們采擷到了和平幸福之花。
在紅色家書中,我讀出了吾輩青年的復興力量。
在那腥風血雨的年代,李長春單刀赴會,孤身一人,在1932年參加洛杉磯奧運會。“此刻國運艱難,愿吾輩奮勇向前,愿后輩從此遠離諸般痛苦”,一直期待國家的崛起和東方巨龍的騰飛。正如“萬里長江,九曲黃河,有源故其流不竭;千里奔涌,萬壑歸流,有積故其力無窮”所說,紅色力量涓涓不塞,源源不斷。戰爭年代,硝煙四起,烽火連城,革命先烈們用熱血澆灌希望的芳花。當下,莘莘學子更需要賡續紅色精神,不忘前輩遺志,努力拼搏,為中華民族全面振興作出重要貢獻。吾輩青年只有更加努力地學習知識,掌握本領,才能在歷史的洶涌波濤中實現中國夢。
“乘風好去,長空萬里,直下看山河”,吾輩任重道遠,砥礪前行。
作者簡介:
林千煦,女,作者單位:江西省臨川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