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云南甲馬是宗教信仰里用于年節祭祀、祛病消災、產育壽誕等民俗活動的木刻雕版紙畫,民俗特色鮮明。研究基于云南甲馬圖像的敘事要素和傳統甲馬圖像的敘事主題,解讀甲馬背后的故事,挖掘甲馬圖像的文化元素。以現代云南甲馬圖像的創新設計,展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現代造物思維融合的設計范式,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新性發展。
關鍵詞:云南甲馬;圖像;敘事性;創新設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基金項目:本文系202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云南白族甲馬圖像學研究”(20YJA760112);2023年度河南省教育廳研究性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項目“論文寫在中原大地 產教融合服務社會——設計專業研究性教學模式創新實踐”(教高〔2023〕388號-050);河南省科技廳軟科學項目“文化與科技融合背景下中原年節文化數字化保護與發展策略研究”(242400410620)階段性研究成果。
敘事是人類特有的行為方式[1],民間敘事也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資源沿襲、交流、傳播的重要形式與內容。民間藝術以圖像的形式呈現對時空的再現,具有獨特的敘事方式和媒介語言。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堅守中華文化立場,提煉展示中華文明的精神標識和文化精髓,加快構建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系,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盵2]
云南甲馬是當地民眾宗教信仰里用于年節祭祀、祛病消災、產育壽誕等民俗活動的木刻雕版印制紙畫,承載著人們對美好事物和生活愿望的期許。2017年,云南甲馬入選云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作為區域民俗文化的核心傳承媒介,云南甲馬成為連接當地民眾物質世界與精神領域、傳統文化與現代發展之間的橋梁,構成維護和促進兩者相互融合、共同進步的精神紐帶。云南甲馬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代表,具有豐富的民族學、歷史學、文化人類學等多學科價值,每張甲馬圖像中都講述著一個生動、鮮活、神奇的口傳故事,每張甲馬都有各自的身份、背景和獨特的心境,承載著各種民間記憶信息。其本源的文化價值遠遠超越甲馬本身。云南甲馬始終自發流傳,廣泛使用于民間生活之中,由此產生了形式多樣、內容各異、對象不同的各種活動,以活態非遺產的形式,承載著生活實踐的社會責任,越來越受到社會各階層的關注和重視。隨著社會的發展,云南民眾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發生了較大改變,甲馬圖像以鮮明的敘事特征成為時代變遷下民眾生活縮影的見證,所呈現出的民俗民風是民族文化認同的重要內容,對反映社會生活、促進社會的進步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
基于此,加強云南甲馬文化的挖掘和闡發,將甲馬外在的視覺圖像轉化為文化再創的本土符號語言,有助于促進民族文化融合和甲馬文化資源的保護性傳承。研究從云南甲馬圖像的敘事要素和傳統甲馬圖像的敘事主題,解讀甲馬背后的故事,挖掘甲馬圖像的文化元素,以現代云南甲馬圖像的創新表達,展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現代造物思維融合的設計范式,以美學浸潤的方式提升民眾的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知,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新性發展。
一、云南甲馬圖像的敘事要素
甲馬是民眾崇拜意識、審美情感和生存訴求的生命感受和情感表達,祈福平安、招財納福、自然崇拜、祖先崇拜等傳統甲馬題材多源于生活體驗。云南甲馬圖像中人物、建筑、景物、文字為最為常見的圖像要素,這些視覺要素通過或粗獷或細膩的刻版手法,直觀傳遞甲馬主題內容的情感表達。同時,甲馬圖像中的場景環境也為敘事提供了重要的支持,通過描繪不同的場景,展示了甲馬主題與人們的精神世界的契合。歸納起來,甲馬圖像的敘事要素主要通過主題內容聚焦敘事主題,通過文字強調敘事內容,通過場景配置增加敘事互動。
美國學者瑪麗-勞爾·瑞安(Marie-Laure Ryan)的跨媒介敘事理論認為,視覺藝術中的靜態圖像具有強大的敘事潛力,并將靜態圖像敘事策略分為模仿式(講述式)、說明式(自主式)和多幅序列式三種[3]。視覺圖像和語言一樣具有敘事功能,但相較于語言敘事直接線性地描繪故事的發展,視覺圖像往往局限于呈現一個特定的場景,而不能直接表現時間的不斷變化或故事的完整過程,其目標是凍結和深化對特定時刻或環境的再現和表達。甲馬作為視覺圖像,無論是單幅還是組合圖像,將這一現象真切地呈現了出來。如,“喜遷新居”甲馬是對民眾生活的真實寫照,多屬于社會生活圖像,是最能體現甲馬圖像的敘事表達。喜遷新居活動共張貼使用“喜遷新居”“門神護衛”“家神”“八卦九宮”和兩張“平安”共六張甲馬圖像組合。其中單幅“喜遷新居”甲馬由文字要素和建筑圖像要素組成。傳統的黑色邊框內“喜遷新居”文字居于畫面上方,畫面下方的建筑內置“家宅平安”文字,畫面呈現遞進式平面化的層次空間。而兩幅“平安”甲馬,則分別以相同的“平安”“四季平安”文字和傳統人物造型,不同的“飛檐串角建筑”和“熱帶植物景物”組圖。平安甲馬以同一主題,不同的畫面組合,通過簡單的文字和建筑、景物組合,大氣而簡約。遒勁的刻版文字,中原傳統殿閣造型的飛檐串角,傳遞出中原移民文化下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的文化現象。
二、傳統云南甲馬圖像的敘事主題
傳統云南甲馬圖像內容豐富,祈福闔家喜樂平安的傳統節俗和儀式活動是傳統年俗甲馬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云南甲馬最早源于漢族“送灶”的習俗,由“東廚司命九靈灶君”神像配合多神的觀念,演化出一套套通靈憑證的甲馬。在節慶文化的時空場域,甲馬文化得到了有效地傳承和弘揚。
(一)春節婚慶祭祀甲馬
云南春節除夕前,當地民眾遵循深厚的民間傳統,將傳統的灶神畫像更新為“灶君”甲馬,同時,圈門貼上“圈神”甲馬,以此護佑六畜興旺,通過這種精神寄托形式,體現人們對自然秩序和諧共存的尊重,以及對幸福生活和美好未來的不斷追求和渴望。家門的護佑神“秦叔寶門神”“招財進寶”甲馬年前也會張貼在大門上,“招財童子”“利市仙官”貼在大門門頭或堂屋門頭。年節時,祝愿歲時吉祥,幸福安康。婚慶祭祀通常使用的“和合喜神”“車馬喜神”“天喜”“吉日安辰”等甲馬,祝?;橐鲂腋C篮茫氯税倌甓鲪?,永結同心。春節出行使用“人馬平安”“保平安大吉”甲馬紙,表達平安順利的美好愿望。
(二)建新房豎柱上梁甲馬
云南白族民間建新房至今仍然保留了較多的傳統習俗,“豎房上梁”習俗仍然保存相對完好。豎房上梁是傳統建房最重要的一個環節,擇黃道吉日進行。此環節使用的有“張魯二仙師”“四柱關”“房屋木器之神”“門神護衛”“圓木大吉”組合甲馬。房屋竣工和建造儀式結束后,根據傳統習俗,經驗豐富的木匠和學徒以及家中長輩被邀請,家人朋友也歡聚一堂,共同慶祝這一盛典,這不僅是分享新房落成的喜悅,更是一次深刻的對傳統建筑文化的體驗和傳承。整個豎房上梁過程都體現了白族人民的勤勞和智慧,體現著和諧、友好的民風,并且非常喜慶。
從文化研究的視角看,傳統云南甲馬在主題內容、儀式活動、文化傳承等方面,滿足了民眾對自然、社會、家庭等方面的精神訴求,記錄著特定場景民眾生存與發展的眾多需求,是儀式活動中心愿達成的充分體現。傳統甲馬圖像如同文字一樣,具有強烈的文化識別性和敘事性語言表達,成為民眾接受道德教化的重要形式載體。這一過程不僅有利于民俗文化深刻歷史的再現,也有利于傳統文化價值與現代社會價值的融合。
三、現代云南甲馬圖像的創新設計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云南當地民眾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發生了較大改變。現在傳統的甲馬“娛神”功能已逐漸演變成對現代生活的“娛民”功能,不同時期的甲馬圖像反映在民間生產文化和生活文化中,成為時代變遷下民眾生活縮影。新一代的甲馬傳承人在甲馬的創作中,始終保持甲馬社會功能的同時,挖掘反映時代特色的甲馬文化元素,作為文化基因的甲馬圖像一直在發生著變化。通過對甲馬圖像文化的創新設計,挖掘傳統甲馬圖像的時代價值,這不僅是對傳統甲馬文化的銘記,也是對云南甲馬在當代的重塑與深度解讀。
(一)新版創意甲馬
云南甲馬傳承人與時俱進,順應社會的需求和時代變遷,為甲馬圖像增添了新的內容。如:車神、橋神、酒神、十二生肖等。新版甲馬圖像以對比的創意表現手法直觀呈現主題。其中“車神”甲馬(如圖1),由最初的“獨輪車”圖像到“拖拉機”“摩托車”,最后到“轎車”圖像的變化,體現了交通、運輸工具的變遷。“橋神”也由傳統的“拱形橋”圖像到“鋼架橋梁”圖像的變化,體現了科學技術的發展和人類文明的進步。
新版的云南甲馬打破傳統一貫的黑白效果,在線稿的基礎上,渲染上了五顏六色?!跋采厦忌摇薄坝星蟊貞保ㄈ鐖D2)等甲馬圖像,傳承了甲馬圖文結合的傳統構圖,構建了獨特的視覺敘事系統,傳達了深層的情感和意義。“喜上眉梢”甲馬借鑒傳統“喜鵲鬧梅”圖案造型,“喜樂”文字元素與場景配置元素“梅花”增加了畫面歡快氣氛?!坝星蟊貞奔遵R上“求學”“求子”“發財”“安康”“平安”等文字符號,以成熟的果實的造型結滿枝頭,直觀表達了民眾日常生活中最樸素、最真實的心愿,也深刻地揭示了人們改善生活條件的期待和愿望,展現對生命無限永恒之美的審美認知,并在個人或集體層面反映心理訴求和精神追求。
(二)新版家國主題創新甲馬
甲馬起初用于民俗祈福、祭祀活動,是一種具有神秘色彩的民間木刻版畫藝術,如今甲馬的種類已變得更為豐富,內容也與現代生活結合了起來。“萬物皆可刻”已成為新時期甲馬適應時代的一種方式。“大理州非物質文化遺產白族甲馬傳習館”“薄技在”木版畫藝術館和“要物手造”工作坊設計團隊等,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出來,新一代的甲馬傳承人成為延續和發展甲馬文化的主力軍。
云南甲馬省級代表性傳承人張瑞龍,世代從事甲馬制作,身為第7代傳承人的他,日日與刻版、墨紙為伴。在中國共產黨建黨百年之際,應時代之需,滿懷著對祖國的一腔愛國之情,圍繞建黨百年主題,創作完成了“毛主席萬歲”“1921-2021”“黨徽”“黨旗”等紅色主題,獻禮黨的百年華誕。創新作品以人物、印章、黨徽、黨旗為主題元素,輔以傳統甲馬的版框[4]形式。版框源于中國古籍冊頁時代的單頁版面形式,甲馬每一塊版都要四周鐫刻邊欄。同時,印刷采用紅、黃彩色土紙印制,使得創新版紅色主題甲馬更具醇厚的韻味。在家鄉文化宣傳方面,以美麗富饒的家鄉為主題,完成了“愛上大理·我最懂玩”“大理非遺·瓦貓”“蒼耳風光”等系列風景主題甲馬。風景甲馬描繪了大理洱海秀美的風光,畫面中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融為一幅幅祥和美麗的畫卷。傳承人將傳統技藝賡續、煥新,用這份家國情懷,守護百年來用墨水刷出的煙火氣。
四、結語
云南甲馬文化的繁榮發展必須深深植根于民族文化的沃土,無論是傳統的還是現代的,都是甲馬歷史追憶、民風民俗、文化傳承與文化創新的載體,這些超越傳統與現代界限的精神故事,共同構成了甲馬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解讀云南甲馬圖像背后的故事,并融合現代元素和思想,與時俱進。創新甲馬元素的融入和多樣表現形式的探索,激發了傳統文化的內在生命力,真正達成云南甲馬和消費者在文化、精神、審美等層面上的共鳴,從而有效推進甲馬文化的宣傳和推廣。這個過程不僅是對傳統的致敬,也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活力的激活和延續。
參考文獻:
[1]邢莉.民俗學概論新編[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6:251.
[2]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N].光明日報,2022-10-26(4).
[3]瑞安.跨媒介敘事[M].張新軍,林文娟,等譯.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19:127-128.
[4]熊小明.中國古籍版刻圖志[M].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2007:174.
作者簡介:鄭凌,河南財經政法大學美術與設計學院視覺傳達設計專業教授。研究方向:視覺圖像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