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景觀規劃設計是城市建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有利于改善人們的居住環境,還能通過人性化設計提升城市品質,使人們的日常生活變得更加豐富。近年來,隨著生活水平快速提升,人們對生活環境方面的關注度逐漸提高,景觀規劃設計變得越來越重要。基于此,主要對現代社會中景觀規劃設計的創新性運用進行分析,旨在為提升居民的精神層次、促進景觀與城市建設的融合以及生態社會發展提供思路。
關鍵詞:景觀規劃設計;園林景觀;現代社會;創新性
近年來,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速,城市的面貌日新月異,居民的物質追求已悄然躍升至精神享受的新境界。在繁華與喧囂交織的土地上,景觀規劃設計憑借細膩筆觸,正被賦予前所未有的期待與要求。城市景觀規劃者需懷揣前瞻之光,勇于革新設計理念,將每一寸土地的規劃視為藝術與科學的完美交響,精心編織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夢想藍圖。他們穿梭于城市脈絡之間,以匠心獨運的筆觸,統籌著自然與人文、歷史與未來的多重路徑,力求在每一次的設計中,都能綻放出既符合時代審美又深含文化底蘊的璀璨光芒。這不僅是對視覺美學的極致追求,更是對城市居民心靈棲息地的溫柔構建。
景觀規劃設計不僅能夠美化環境,還能豐富城市的情感色彩,讓居民提升對生活的熱愛與贊美。因此,景觀規劃設計的優化是一場關于美、關于愛、關于夢想的深刻實踐。它要求我們以更加細膩的情感、更加深邃的思考,去探尋城市與自然、人與環境之間的和諧共生之道,讓每一寸土地都能講述出屬于它的獨特故事,讓每一位城市居民都能在這座城市中找到屬于自己的心靈家園。本文將著重探討在現代社會中如何對景觀規劃設計進行創新性運用。
一、景觀規劃設計現狀
從目前的景觀規劃設計來看,雖然一些設計人員引入了一些新理念與設計方式,但多數情況下都在借鑒國外同類型設計,長此以往,勢必會產生很多問題。比如:景觀規劃設計中缺乏創新,設計模式雷同;不能因地制宜,無法體現文化藝術形式的特殊性。景觀規劃設計過程中,設計人員需要以基本理念為基礎,同時運用美學、建筑學以及藝術學等知識,開展城市生態環境的規劃與建設。然而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部分設計人員將重點放在了石料、金屬等材料的運用上,對花、草、樹木等缺乏重視。因此,目前的景觀規劃設計難以將生態環境與城市完美地結合起來。
二、景觀規劃設計的影響因素
(一)環境因素
1.噪聲問題
景觀規劃設計中,噪聲問題是需要重點考慮的問題之一。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噪聲問題對百姓的影響非常大,與他們的生活質量息息相關。因此,在景觀規劃設計中,設計人員應通過多樣化的方式和手段,將景觀與人群隔離開來,從而有效降低噪聲對人們正常生活的影響,并將景觀設計中蘊含的人性化色彩充分展現出來。當人們進入園林內部以后,能夠充分感受到融入自然環境的放松,緩解在城市中的焦慮與壓力。
2.色彩問題
色彩問題也是景觀規劃設計中的重頭戲之一。在景觀規劃設計工作中,色彩往往是區分自然界中不同類型事物的一項重要標志。同時,不同事物展現出的不同色彩,對人們身心的影響自然也是不同的。比方說,在園林中,可以用一種暖色調的方式進行設計,這樣人們進入園林以后,在欣賞景觀時會感覺到勃勃的生機,從而達到愉悅身心的目的。因此,在景觀規劃設計中,設計人員應善于利用色彩,通過不同色彩為人們帶來不同感受,在最大程度上運用色彩來提升景觀效果。
3.個人空間問題
在個人空間設計過程中,設計人員可以引入一些人性化元素,營造出現代化的個性空間。從個人空間結構設計上來看,應展開針對性的優化與調整,確保每個參觀景觀的人都可以在個人空間中獲得較為舒適的感受,從而提升觀賞效果。
(二)行為場所因素
在行為場所設計中,設計人員應關注每個參觀的居民,對其直觀感受進行充分的考慮。同時,還要把握好他們對景觀園林的需求和他們在參觀過程中的行為習慣。例如,在我國,人們行走時都會依照“右側通行”的原則,所以在景觀園林與基礎設施設計時,設計人員要考慮到這一點,確保道路系統、各項景觀都能充分滿足人們的參觀需求。同時,多數人在參觀過程中,都想要探尋一條捷徑,所以在景觀設計中,設計人員可以在特定位置設計一些捷徑,并在捷徑中打造一些富有特色的景觀建筑。這樣一來,人們在探索捷徑的過程中,就可以獲得意想不到的參觀體驗。通過有效的捷徑設計,人們通行的便捷度更高,同時與景觀建筑之間的距離也會更近,這樣即可展開更加深入的觀賞,充分感受隱藏于景觀之后的人性化色彩。
在景觀規劃設計過程中,設計人員要注重把握好人們的從眾心理。對于可供集體參觀的景觀建筑,很多人都會表現出較強的欲望,所以在景觀設計過程中,對于一些富有特色的景觀建筑,可以提前將交通規劃工作做好,對道路布局進行科學設計。這樣一來,景觀之間就可以避免因瀏覽人數過多而出現交通癱瘓的問題。
三、景觀規劃設計包含的層面
第一,視覺景觀層面。在景觀規劃與設計中,首先應考慮到人的視覺感受。也就是說,各項景觀設計都要盡量滿足人們在視覺方面的需求,這樣才能更好地在景觀規劃設計中體現出“以人為本”的理念。第二,精神景觀層面。不論我們生活的年代如何,景觀規劃設計都要以藝術原則為基礎,這樣才能將我國的藝術文化完美地呈現出來,而這些文化多數都是精神層面上的。第三,生態景觀層面。在綠地景觀設計時,應該從底層開始,對規劃設計中的各項要素進行充分考慮,這樣才能從最大程度上將人、資源以及自然等融合在一起,從而達到良好發展的目的。
從宏觀上來看,景觀規劃設計是從美學的角度進行設計,在最大程度上滿足人們在舒適度、審美等方面的需求。實際上,多數情況下景觀規劃設計都在遵循最為簡單的布局原則,并未投入較多精力,因地制宜原則的體現就更不用提了,設計效果也無法令人滿意。總之,在景觀規劃設計中,應該對人的視覺感受進行重點考慮,對各項環境因素進行綜合考慮,這樣一來,就能達到最好的設計效果。另外,還要對人們的精神需求進行探究,這樣設計出來的景觀才能符合人們的預期,對人們的精神狀態產生正面影響,滿足其精神需求。
四、景觀規劃設計的創新性運用
(一)加強人文環境建設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人文環境往往可以體現出一個城市的精神面貌。因此在景觀規劃設計中,設計人員可以適當融入一些人文環境的元素,例如城市的特點、當地的人文習俗等,開展人文環境建設。這樣一來,人們在瀏覽風景的同時,還能感受到當地濃厚的文化氛圍。就城市居民而言,園林不僅是他們平時休閑的首選,還能展現一個城市的門面。在規劃設計中,設計人員應融入當地豐厚的文化底蘊,并體現出現代文化理念,設計出具有獨特城市文化風格的園林景觀。例如,某風景區在其入口位置放置了一個LED顯示屏,通過這個顯示屏滾動播放一些精神文明思想,顯著提高了當地居民的文化認知,提升了他們的文化自信,同時也很好地推動了這一城市在精神文化方面的發展,提升了該城市對外的魅力。
(二)合理布置風景園林
在景觀規劃設計工作中,設計人員應羅列出各項設計舉措,從細微處著手,從整體上開展創新性景觀設計。這樣的設計可以使游客在參觀過程中感覺到愜意。為此,設計人員應從宏觀上把握好景觀規劃,并對各景觀進行合理化安排。例如:在植被選擇上,應選擇多樣化的、適合當地環境的植被,并且進行精心的種植與培育,做好植被的養護工作,從細節上提升生態環境的美觀程度;在休息設施設計上,座椅的設計應考慮到舒適度、質量等方面,為人們營造一種舒適感;在照明設施的設計上,應將規劃工作做好,控制好路燈數量,確保夜晚照明狀況良好,為人們的出行安全提供保證;在公共衛生間的設置上,應根據適當距離規劃設置,以充分滿足人們的實際需求,充分體現出景觀規劃設計的人性化特征。
(三)注重標識標語設計
在景觀規劃設計過程中,設計人員應注重對標識的合理化設計,利用標識引導人們參觀和游玩,同時也可以對人們的行為起到警醒作用,及時提醒景觀危險區域,避免安全事故的發生,從整體上提升參觀安全性。具體來說,設計人員在道路、公共衛生間以及休息場所等方面做好標識設計工作,可以為人們及時到達目的地提供便利。同時,應該設計一些標語,比如“愛護小草”“禁止亂畫”“禁止攀爬”等,這樣不僅可以為景觀設施提供保護,還可以將當地的人文素養充分體現出來。此外,在標識設計中,設計人員應該注重景觀整體與這些標識標語的融合程度,確保這些標識和標語可以與景觀規劃設計相符,從而突出規劃設計的人性化特征。比如,某園林在道路交匯的地方設計了不同顏色、字體的標識,充分體現了道路設計的創新性,讓人們眼前一亮。
(四)創新綠地山石設計
綠地與山石的融合是以創新的視角重構自然美學。在綠地設計上,引入生態空間理念,讓綠意與生態共生共榮;在山石設計上,追求自然原生態的極致展現,堆疊間盡顯天地造化之美。綠地與山石相輔相成,共繪一幅既生態又自然的景觀畫卷。
首先要深入剖析地塊特征,然后進行綠地生態布局,確保綠化功能最大化。在山石選擇上,精選自然形態的石塊,依據其特性巧妙堆疊,模擬自然山形水勢。同時,結合地形與視線分析,確定最佳觀測面,引導游客視線,打造沉浸式觀賞體驗。在細節處理上,注重光影、色彩與季節變化的融合,讓景觀隨時間流轉而展現出不同的魅力,全面提升觀賞效果。在綠地設計中,應充分認識到綠地在凈化水源上的重要作用,在最大程度上提升對雨水的利用率,從而有效緩解城市內澇問題。
(五)景觀道路細節設計
景觀規劃設計中,細部規劃與整體景觀質量直接相關,所以設計人員應該加強對細部設計的關注。具體來說,應著重關注以下方面。首先,應對人流與流向進行充分考慮,以全局為著眼點進行景觀道路規劃,然后以多動線設計的方式,確保人們可以盡快到達不同觀賞區,通過這種設計理念達到分流的目的。其次,在具體的設計中,應對園路的寬度進行合理化設計,道路不能過寬也不能過窄。如果道路設計得過寬,整個園林的美觀度都會受到影響。反之,游客的交通就會受到阻礙。而標準化的道路寬度設計可以滿足人們的參觀需求,讓人們有一種“曲徑通幽”的奇妙感受。
(六)兼顧多樣化需求
為了使景觀規劃設計的質量得到提升,設計人員應對人的實際需求加以考慮。然而人們的需求往往是多樣化的,不同年齡、不同身份、不同文化水平的參觀者提出的需求是不同的,所以在規劃設計時,應該考慮到不同類型人群的多樣化需求,這樣才能設計出富有觀賞性的景觀。就拿某風景園林中兒童規劃區域的設計來說,設計人員根據兒童好奇心比較強的特征,設計了不同風格、色彩的景觀,充分滿足了兒童的活動需求。
五、結語
在現代社會景觀規劃設計中,不僅要滿足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還要滿足人們的心理需求,因此,應對一些景觀建筑實施創新性的、人性化的設計,這樣不僅可以提升城市的品位,還可以充分展現城市的文化底蘊,滿足人們各方面的需求,最終推動城市的和諧發展。從當前的景觀規劃設計情況來看,將一些創新性思維應用于這方面的工作中,具有非常積極的作用,對于提升居民的精神層次、促進景觀與城市建設的融合以及生態社會發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陳方.葡萄酒莊園農文旅產業融合模式與景觀規劃設計策略探究[J].現代園藝,2024(2):113-114,117,120.
[2]王晶.健康中國戰略背景下的公園景觀規劃設計:以合肥市蜀峰灣公園(北湖)景觀提升項目為例[J].安徽建筑,2024(1):19-20.
[3]魏磊,趙菁菁,邵鈺玲.基于生態理念的城市濕地景觀環境規劃設計策略[J].鞋類工藝與設計,2024(1):142-144.
[4]鄭永星,徐安寧,王航.城市新區橋梁群景觀設計方法探討:以容東某片區橋梁群景觀設計為例[J].城市道橋與防洪,2024(1):127-130,17.
[5]朱德亞,陽大偉,王巧良.生態美學視覺下的城市濱海灘涂濕地植物景觀規劃:以杭州大江東臨江濕地公園為例[J].農業與技術,2023(24):121-124.
[6]鄧從雙,戴聰,劉斌.“旅游+”視角下的山水型特色小鎮景觀規劃:以廣州市從化區南平靜修小鎮為例[J].現代園藝,2024(1):147-150.
[7]陳蕾.交互理念下的兒童友好型自然教育基地生態景觀規劃設計分析[J].居舍,2023(35):103-106.
作者簡介:
郭文靜,石家莊市植物園工程師。研究方向:風景園林規劃設計。
韓昀笑,石家莊市動物園助理工程師。研究方向:風景園林規劃設計。
范曉瓏,石家莊市植物園助理工程師。研究方向:風景園林規劃設計。
李軍,石家莊市動物園助理工程師。研究方向:風景園林規劃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