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武昌魚是鄂州主要的淡水養殖魚類之一,因其食性廣泛、養殖成本低、成長迅速、存活率高、易于捕撈和繁殖等優點深受市場歡迎。它具有味道鮮美、頭部小、肉質細膩、體形優良和規格適中等特點,對提升全民營養健康水平和提升經濟產業的附加值具有重要作用。然而,養殖環境對武昌魚養殖的影響較大,尤其是夏季極端高溫天氣。為增加武昌魚養殖效益、促進武昌魚產業鏈發展,分析了高溫天氣對鄂州武昌魚養殖的影響,提出了鄂州武昌魚養殖應對高溫環境的策略,如加強水質管理,優化喂養方式;控制養殖密度,加強對魚塘的監測;加強消毒防疫,提高魚類免疫力,為武昌魚產業鏈綠色高質量可持續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高溫;鄂州市;武昌魚;水產養殖
中圖分類號:S964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2095–3305(2024)09–00-03
鄂州市以其豐富的水資源和“百湖之市”的美譽而聞名,是武昌魚的故鄉[1-2]。近年來,鄂州市漁業養殖蓬勃發展,已經在市內形成從育種、養殖到加工、文化推廣等完整的產業鏈條。鄂州市自20世紀60年代起開始大規模人工養殖武昌魚,當前年產量已達70余萬t。
在梁子湖區沼山鎮,266 hm2的前海湖與2.8萬hm2的梁子湖一堤之隔,水系連通。通過大湖“人放天養”模式,前海湖混養數萬尾武昌魚,一年產量近5萬kg。統計顯示,當前鄂州市武昌魚養殖頗具規模,主養、混養、套養面積2.69萬hm2,其中,666.67 hm2以上養殖基地2個,66.67 hm2以上養殖基地36個,6.67 hm2以上養殖基地148個。武昌魚養殖從“數量漁業”逐漸轉變為“質量效益漁業”,現已逐漸成為推動鄂州市經濟快速增長的重要核心產業。
然而,隨著全球變暖現象加劇,極端天氣的發生頻率也在增加,對淡水養殖產生了顯著影響[3-4]。淡水養殖最為關鍵的時期就是夏季,由于夏季氣溫高、濕度大,且早晚溫差相對較大,很容易造成水中溫差大,影響水質,增加疾病發生的概率。尤其是在持續高溫的天氣下,淡水魚類容易出現應激反應,抗病能力降低,增加疾病發生的可能,一旦發生疾病容易造成魚類大批死亡,給養殖戶帶來較大的經濟損失。2022年夏季,受副熱帶高壓持續控制,鄂州市連續數月遭受高溫干旱天氣的襲擊,高溫日數(≥35 ℃)47 d較常年同期26 d偏多21 d,酷熱日數(≥37 ℃)31 d較常年同期10 d偏多21 d,其中,國家站最高氣溫可達41 ℃,給該市淡水養殖業帶來了巨大損失,尤其是武昌魚產量相比往年顯著降低。雖然武昌魚養殖在鄂州市發展的時間較早,是經濟增長的重要支柱,但由于技術和區域經濟發展的局限性,武昌魚高質量發展仍面臨著空間不足、養殖方式粗放、飼料原料短缺、良種缺乏等方面的制約,需進一步在養殖空間拓展、產業轉型升級、多元飼料供應體系構建、適養良種培育等方面發力,從而更好地提高應對氣象災害風險的能力。因此,有必要總結應對極端高溫天氣情況下的養殖經驗,為武昌魚持續發展提供理論支持和實踐依據。
1 高溫天氣對鄂州武昌魚養殖的影響
1.1 縮短武昌魚的成長周期
武昌魚屬于淡水魚類,屬于冷血變溫動物[5]。由于其特殊的生理特點,對水質的要求非常高,同時對環境的適應能力較差,尤其是對水溫的變化十分敏感[6]。研究表明,高溫天氣會導致水體溫度升高,而溫度的變化會直接影響武昌魚的生理狀態[7]。在持續的高水溫環境下,武昌魚的體溫也會上升,這對其生長發育產生重要影響[8]。在不同生長階段,適宜的溫度范圍會使武昌魚體內酶的催化效率產生變化[9],促使武昌魚快速進入性成熟階段,生長速度明顯加快,肉質也變得更加緊實,口感更加鮮美,深受市場歡迎。
1.2 改變武昌魚的生存環境
高溫天氣通常伴隨著長時間的日照和高熱能輻射,這些因素會對養殖水體的養分和微生物含量產生大幅波動,對武昌魚的養殖環境產生影響[10-13]。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高水溫催熟效應。高水溫會提高武昌魚的新陳代謝效率,導致魚體代謝產物增加,這些代謝產物會在水體表面形成密集的漂浮摻雜物,降低水體中的氧氣含量,可能導致武昌魚出現缺氧的情況。二是晝夜溫差引發分層現象。高溫天氣往往伴隨著晝夜溫差較大,白天高強度的日光照射使得魚塘水體表層溫度升高,而夜間冷卻不完全會導致水體出現分層現象,導致武昌魚的排泄物長時間漂浮并存在于其生存環境中,影響武昌魚的生存質量。三是強光促進浮游生物繁殖[14-16]。夏季充足的日照為水中浮游生物提供了良好的生長繁殖條件,導致養殖水體中的水生植物和微生物增加,從而與武昌魚搶奪氧氣資源。
在持續高溫天氣條件下,養殖水體中的氧氣含量會受到天氣和晝夜變化的影響,尤其是在夏季潮濕炎熱、多云的清晨時刻,水中氧氣含量可能會降至最低點。加上高溫會增加武昌魚的代謝率,導致其需氧量增加,一旦氧氣含量低于0.3 mg,魚塘中的武昌魚將面臨缺氧的威脅,出現批量死亡的情況。
1.3 增加武昌魚的患病風險
高溫天氣通常發生在夏季,該季節水體中的各類原生動植物正處于發育階段,水質富含氧氣且生物活力旺盛,為有害病原體提供了豐富的養分。高溫天氣也是寄生蟲高發的重要階段,如車輪蟲、九江頭槽絳蟲、指環蟲、粘孢子蟲等。在夏季持續高溫的環境下,病原體生長繁殖速度也會隨著氣溫的升高而加快,導致群體傳染性疾病發生,暴發性敗血癥是最常見的一種[17]。暴發性敗血癥是由水體持續高溫所引發的喜溫菌群大量繁殖而導致的疾病[18]。通常受感染的魚群體表和內臟會出現滲血的癥狀。隨著病情的加重,魚類可能會出現排泄進食障礙和活動行為異常,從而出現翻塘風險。由于養殖個體經濟條件的約束和養殖水域分布大小的限制,武昌魚養殖往往具有較大的養殖密度。然而,高密度養殖環境容易導致病原體感染的風險增加。在這種情況下,武昌魚若受到病原體侵襲,一旦不及時采取有效措施,則可能導致傳染性疾病迅速蔓延,甚至引發武昌魚出現大規模死亡。需要注意的是,寄生蟲性疾病要關注寄生蟲感染的癥狀與數量,不能見蟲就殺,反復用藥不僅易導致寄生蟲形成耐藥性,對水體也會有較大的影響。
2 鄂州武昌魚養殖應對高溫環境的策略
2.1 加強水質管理,優化喂養方式
第一,加強水質管理。高溫季節水體蒸發較快,為了保證武昌魚的生存質量和減輕外界因素對其生長的影響,養殖戶需要定期對魚塘進行加水或換水[19-21]。一般加水或換水操作頻率為7 d/次,水位應該更換約10~15 cm,整體水位控制在1.5~1.8 m。在加水或換水時,要保持水底平靜,建議采用小流量換水的方式,以避免底泥被攪動。可適當提高池塘水位,保持較低的下層水溫。對于池塘水深超過2 m的區域,建議使用耕水機,同時增加增氧機的使用頻率,促進上下水層的交換和水體的循環,提高水中溶氧量和促進水質的均衡,在早晨和黃昏水溫較低時段增氧效果最佳。還可以使用合適的藻類抑制劑,控制水體中的藻類生長。可在水體中引入能夠抑制藻類的水生植物,這些植物可以競爭水中的養分,減少有害藻類的生長空間,達到凈化水質的目的。
第二,優化喂養方式。高溫天氣下,魚類的食欲通常會減退。在實際喂養中,可以采用分次少量的喂食方法,以減小投食密度,避免武昌魚受餌料吸引而大規模聚集影響水體中的含氧量,并能有效減少武昌魚爭食引起的魚鱗損傷。投喂要避開中午高溫期,每次投喂的時間控制在40 min左右。同時,養殖戶要隨時關注魚塘水位的變化和投食時機的差異,因地制宜制定投食策略,控制投食的總量和時長。在必要時,還可以在投食完成后3~5 h向魚塘投放殺菌消毒藥物,防止餌料在高溫下變質。天氣異常、武昌魚吃食異常、水質變化異常,或有魚浮頭征兆時,要減少或停止投喂,防止飼料殘留造成水質污染。也可以使用適合高溫天氣的專用飼料,不僅能夠滿足武昌魚的營養需求,還能幫助其抵抗高溫帶來的不適應。此外,要定期清潔和消毒魚塘環境,以減少病原體的產生和傳播。養殖戶還應密切關注武昌魚的健康狀況,及時采取有效的治療和預防措施,以保障武昌魚健康生長[22-23]。
2.2 控制養殖密度,加強對魚塘的監測
持續高溫、上下水溫分層,武昌魚容易產生應激反應,造成代謝紊亂,腸道和肝臟功能受損,最直接的表現就是吃料少、花肝、爛身等現象。因此,養殖密度的規劃顯得至關重要。適當減小養殖密度,提供給武昌魚足夠的活動空間,減少資源的競爭壓力,有助于提高武昌魚的生長效率和減少其應激反應。然而,一些養殖戶缺乏科學的規劃和評估,往往采用最大化的養殖密度,這樣在持續高溫環境下可能會限制武昌魚的生長甚至導致絕收[24]。因此,養殖戶應加強與當地農業技術人員的溝通協作,及時評估魚塘中的魚苗密度,并對超過承載能力的武昌魚進行適時分塘處理,以確保武昌魚的生長狀況和養殖效益。此外,累積的淤泥對養殖池塘有效容積的侵占也會間接導致武昌魚養殖密度的增加,在夏季來臨前減少淤泥對養殖池塘有效容積的侵占,規避養殖風險。
不同程度的高溫天氣會對養殖戶的收益產生影響,尤其是在持續或極端高溫環境下,主要表現為高溫期間人工成本和各項管理成本加大[25]。因此,養殖戶應加強對魚塘的監測,堅持早中晚巡塘,記錄武昌魚的活動情況、攝食情況、體色情況、水質變化情況和天氣變化情況等信息,做到勤觀察、細分析。一旦發現異常現象或預警信息,及時采取有效干預措施,減輕武昌魚受到的影響,如出現嚴重缺氧情況,可及時添加溶氧劑或水質調節劑,進行緊急救助。在施用藥物時,謹慎選擇藥物的種類和使用劑量,并加強與當地技術人員的合作,以防止因技術問題導致武昌魚受傷。針對已經感染病害的魚群,養殖戶應及時撈除病魚,并在魚塘內施用漂白粉控制細菌[26]。同時,當巡塘發現大量死亡魚體時,要及時打撈上岸,并進行分類處理。還應對其進行無害化處理,包括焚毀、掩埋等,以生石灰消毒處理后再深埋1 m以上較為常用,尤其是由病毒、細菌性疾病暴發導致魚體大量死亡時。同時,對打撈工具、器皿、人員等進行消毒處理,防止疾病傳播與暴發。
2.3 加強消毒防疫,提高武昌魚免疫力
為了增強武昌魚養殖池塘中的殺菌和除菌效果,養殖戶可考慮定期向水體施用生石灰改善魚塘水質,建議每2個星期向水體添加20~25 g/m3生石灰,以減少外來菌群對武昌魚營養物質的搶奪,提高水體清潔度。養殖戶還可以通過增加養殖水體中光合細菌等浮游生物的含量,促進水體生物代謝產生的微流動,提高水體的微循環能力。
炎熱的夏季通常是武昌魚大規模染病的高發季節,除了使用藥物控制武昌魚感染病原體,養殖戶還應充分提高武昌魚本身的抵抗能力,進而減輕因使用過量藥物對魚肉品質造成的影響[27]。一方面,在魚苗投放階段,應選擇具有高存活率和抗菌能力強的優質魚苗,并且魚苗投放應選擇水溫和水質均較好的時間段進行。另一方面,在武昌魚魚苗培育過程中,需根據魚苗在不同階段的攝食特征,科學配比魚糧,可以在飼料中添加多糖、維生素C、大蒜素、護肝素、三黃粉等,使其在生長發育過程中可以攝取足夠的營養物質,以增強魚類的抵抗力,進而應對高溫環境中各類病原體對魚群的侵害。
3 結束語
通過研究高溫天氣環境對武昌魚生長發育的影響,能夠有效提高鄂州武昌魚產業鏈應對環境風險的能力,可以使武昌魚養殖戶在面對極端高溫天氣條件下穩定武昌魚產量,在增加養殖戶經濟收入的同時,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為有效地緩解高溫天氣對武昌魚養殖的不利影響,養殖戶需要加強水質管理和控制養殖密度,并且應選用耐菌并提高免疫力的優質魚苗,科學配比魚糧,定期清潔消毒魚塘,保證良好的環境衛生,從而提高武昌魚的生長質量和養殖效益。
參考文獻
[1] 佘凡.鄂州市城鄉一體化發展空間策略研究[J].科技與企業,2015(11):255.
[2] 戈賢平,劉波,繆凌鴻,等.團頭魴全產業鏈健康養殖技術研究進展及展望[J].水產學報,2023,47(11):70-83.
[3] 賀程程,周霞,楊峰,等.江漢平原氣候變化及其對農業生態的影響與對策[J].氣象科技進展,2018,8(5):116-119.
[4] 楊正鋒,陳永兵.氣候持續變暖對淡水養殖的影響及其對策措施[J].中國水產,2007(10):74-77.
[5] 朱新丁.試論水溫變化對淡水魚養殖的影響[J].漁業致富指南,2020(8):42-46.
[6] 林立峰.水溫變化對淡水魚養殖的影響分析[J].民營科技,2016(11):177.
[7] 洪濤,王保,劉可群,等.鄂州市不同天氣條件對水產養殖水溫的影響[J].湖北農業科學,2023,62(9):57-63.
[8] 周劍,李強,周波,等.夏季持續高溫天氣特色淡水魚養殖應對策略[J].四川農業科技,2023(2):66-69.
[9] 陳偉興,劉清振,范兆廷.魚類肉質評價及影響因素研究進展[J].肉類研究,2012,26(10):34-40.
[10] 閆玉蓮,謝小軍.魚類適應環境溫度的代謝補償及其線粒體水平的調節機制[J].水生生物學報,2012,36(3):532-540.
[11] 葛廣紅.夏秋高溫季節精養高產魚池水質調節技術要點[J].漁業致富指南,2008(18):38-39.
[12] 袁江來,周瓊,吳艷.高溫多雨季節水產養殖應注意的問題[J].科學養魚,2020(11):17-18.
[13] 馬龍.持續高溫天氣對北方淡水養殖業的影響[J].中國畜牧業,2021(18):65-66.
[14] 趙蕾,歐仁建,陳輝,等.養殖水體藍藻水華的防治[J].水產養殖,2013,34(3):41-45.
[15] 陳懷定,陳海沖,張樂,等.池塘水體變化規律的生產應用[J].中國水產,2011(4):43-45.
[16] 陳靜賢.魚類養殖的日常管理和特殊管理[J].養殖與飼料,2021,20(5):54-55.
[17] 沈雙,王玥.影響養殖過程中消毒效果的因素及科學消毒措施[J].畜禽業,2023,34(5):34-36.
[18] 李清,馮東岳,裴育.2023 9月全國水產養殖病害預測預報[J].中國水產,2023(9):103-108.
[19] 林麗云.夏秋高溫季節池塘養殖管理及防臺風暴雨主要技術措施[J].漁業致富指南,2023(10):31-35.
[20] 宋德春,石義元,普家勇.淡水魚池塘病害防控技術[J].漁業致富指南,2023(6):56-58.
[21] 王永.持續高溫天氣淡水水產養殖管理與魚病防治技術要點[J].南方農業,2019,13(27):157-158.
[22] 楊紅衛,李秀梅.影響水產養殖業生態化的因素及對策[J].養殖與飼料,2023,22(12):58-61.
[23] 何志剛,王金龍,伍遠安.池塘主養團頭魴高產模式[J].科學養魚,2014(8):83-84.
[24] 劉奇.持續高溫天氣淡水水產養殖管理與魚病防治技術要點[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8,29(16):41-42.
[25] 鄧愛娟,劉可群,劉志雄,等.2022年夏季高溫干旱對湖北水產影響復盤[J].漁業致富指南,2023(5):18-21.
[26] 王德芬,呂永輝,朱健祥.8月水產養殖病害預測預報[J].中國水產,2014(8):49.
[27] 楊宗英,李裕衛,曾柳根,等.高溫季節魚類常見病害及防控措施[J].漁業致富指南,2023(10):59-60.
收稿日期:2024-06-11
基金項目:鄂州市科技計劃項目(EZ01-002-20210154);武漢城市圈氣象聯合科技創新基金項目(WHCSQ202308)。
作者簡介:洪濤(1968—),男,湖北鄂州人,副研級高級工程師,研究方向為氣象服務技術。#通信作者:姜潤(1994—),男,湖北鄂州人,工程師,研究方向為氣候異常變化的診斷研究、氣象服務技術,E-mail:jiangrun1994@qq.com。